沈屿那则关于冻梨的、云淡风轻的回应,如同在沸腾的油锅里滴入一滴清水,瞬间激发了更剧烈的反应。
#沈屿认证冰城冻梨挺甜# 的话题,以惊人的速度冲上热搜,甚至压过了之前那些略带戏谑的“邂逅”梗。
网友们被他这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定姿态再次折服,纷纷调侃“沈老师心态稳如老狗”、“这才是真正的文人风骨,处变不惊”。
然而,这波流量带来的直接影响,却远远超出了沈屿的预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冰城这个冬季的旅游生态。
原本,“南方小土豆勇闯东北”就是今冬最火的旅游话题之一。
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热情豪爽的东北民风、与南方迥异的生活习俗(如冻梨、搓澡、铁锅炖等),本身就极具吸引力。
沈屿的“意外”现身和“认证”,如同给这把火浇上了一桶热油!
无数原本就在计划冬季出游的年轻人,尤其是沈屿的粉丝、文艺青年以及那些被“邂逅诗人”梗吸引的好奇者,纷纷将目的地锁定在了冰城!
各大旅游平台数据显示,冰城相关的机票、酒店预订量在短短几天内激增!
火车站、机场涌入了大量操着南方口音、穿着鲜艳羽绒服的年轻游客,他们不仅来体验冰雪,更怀揣着一份“也许能偶遇沈老师”的浪漫期待。
冰城的大街小巷,比往年同期更加热闹,充满了欢声笑语。
“去冰城,吃冻梨,邂逅沈屿!”成了不少年轻人朋友圈的打卡宣言。
虽然大多数人理性地知道偶遇概率极低,但这种“与偶像同处一城”的参与感,本身就极大地提升了旅游的乐趣。
冰城的旅游业,意外地因沈屿这个“编外宣传大使”而迎来了一个小高潮。
这股突如其来的“沈屿热”,自然引起了冰城市文旅部门的高度关注。
起初,他们也是抱着乐见其成的心态,毕竟这是实实在在的正面宣传效应。
但很快,有更细心的工作人员通过分析网络上的蛛丝马迹(如沈屿拍照的窗景、提到的民宿附近标志性建筑等),竟然大致锁定了沈屿下榻的区域,甚至精准到了他住的那家家庭旅馆!
文旅局的领导们一合计,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沈屿是什么人?
不仅是着名诗人、环保人士,还自带巨大的流量和极佳的口碑!
他能在冰城“隐居”,本身就是对城市形象最好的肯定!
如果能与他建立良好关系,哪怕只是提供一些便利,留下个好印象,对未来冰城的文化宣传和旅游推广,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
而且,从沈屿一贯的为人处世来看,他低调、不喜炒作,如果贸然打扰或提出商业合作,很可能适得其反。
于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接待方案迅速形成:不提任何要求,不搞任何形式主义,纯粹以“东道主”的身份,为这位特殊的“客人”提供最贴心、最不打扰的优质服务,让他真切感受到冰城的热情和温度,从而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这里,成为冰城的“隐形代言人”。
方案既定,行动迅速展开。这天下午,沈屿刚从外面冰钓回来,旅馆的老板娘——一位热情爽朗的东北大姐,就笑呵呵地迎了上来:“沈老师回来啦!冻坏了吧?快暖和暖和!有个事儿跟你说一下哈!”
沈屿有些疑惑地看着老板娘。
“是这么回事儿,”老板娘压低声音,脸上带着一丝神秘和自豪,“市里文旅局的领导刚派人来过了!说是知道你住在咱这儿,特别嘱咐我们,一定要照顾好你!你在冰城这段时间的所有住宿费用,局里全包了!让你安心住,想住多久住多久!”
沈屿愣住了:“这……不合适吧?无功不受禄。”
“哎呀!有啥不合适的!”老板娘大手一挥,“领导说了,你是咱们冰城的贵客!能来就是给咱面子!必须招待好!你就别推辞了!再说了,你这名气,给咱这小店带来多少人气啊!”
老板娘说着,指了指前台电脑上暴增的预订咨询,“好多人都打听你是不是住这儿呢!不过你放心,我们都按领导吩咐,绝对保密,不透露你任何信息,也不让闲杂人打扰你!”
沈屿还想说什么,老板娘又补充道:“哦对了,领导还留了张卡,说你在这边的日常开销,吃饭、交通啥的,也都从里面出!你就当是回家了,别客气!”
她塞给沈屿一张制作精美的、印有冰城文旅Logo的预付消费卡。
沈屿拿着那张卡,感觉有些烫手。这种突如其来的、全方位的“包养”待遇,让他十分不适应。
他喜欢自给自足,讨厌欠人情,更不愿与官方机构有过多牵扯。
“老板娘,这真的不行……”沈屿试图拒绝。
“哎呀!沈老师你就别让大姐为难了!”老板娘故作生气状,“这是上面的意思,也是我们冰城人的心意!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
再说了,这钱是文旅局的专项经费,用于接待重要文化人士的,合规合法!你就安心享受吧!也算帮我们冰城做个‘体验官’,看看哪儿服务还不到位,给我们提提意见!”
话说到这个份上,沈屿再拒绝,就显得不近人情了。
他看得出,老板娘和文旅局是真心实意,并非有所图谋(至少表面上是),而且方式极其委婉周到,给足了他面子。
他若强行推拒,反而显得矫情和小气。
“那……好吧。”沈屿无奈,只好暂时收下,“替我谢谢领导。不过开销方面,我会量力而行。”
“这就对啦!”老板娘眉开眼笑,“放心吧!绝对不给你搞特殊化!就是正常消费!”
然而,“不搞特殊化”很快就被证明是一句客套话。
从第二天开始,沈屿就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VIp中的VIp”待遇。
他早上出门想去常去的早点摊喝羊汤,老板一看到他,立刻笑脸相迎,不仅羊汤给得量足料满,还额外赠送了一碟小菜,结账时摆手说“有人打过招呼了,免单!”;他坐公交车,司机师傅似乎认出了他(或者接到了通知?),态度格外热情,到站还特意提醒;他去超市买东西,收银员刷了那张文旅卡后,眼神都带着敬意;甚至他去冰钓,刚在江边坐下没多久,就有穿着制服的管理人员(可能是文旅局协调的?)过来“巡逻”,亲切地问他需不需要热水、小马扎,还提醒他注意冰层安全……
更夸张的是,他住的旅馆,服务更是提升到了“保姆级”。
每天房间被打扫得一尘不染,桌上总会多出一盘新鲜水果或几样本地特色点心。
老板娘变着法儿地给他推荐好吃的餐馆,还都是那种味道正宗、价格实惠、但需要提前很久预订的“隐藏菜单”级好店,并且信誓旦旦保证“去了报我名字,直接进!”。
这种无微不至的、却又恰到好处不令人反感的照顾,让沈屿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盛情难却”。
他原本追求的“躺平”和“隐身”,在文旅局这番“温柔攻势”下,变得有些……名不副实了。
他仿佛被一张无形而舒适的大网轻轻托起,所有生活琐事都被安排得妥妥当当,他只需要安心享受这座城市的冰雪与宁静即可。
平心而论,这种待遇确实很舒服。不用操心吃住行,可以更专注地体验风土人情。冰城人的热情和实在,也让他心生好感。
但沈屿心里,却始终有一丝隐隐的不安和……不好意思。他觉得自己何德何能,承受如此厚待?这与他“简单、自在”的生活理念,似乎背道而驰。
几天后,沈屿实在过意不去,通过旅馆老板娘,委婉地向文旅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表示生活开销他可以自理,不希望给地方添太多麻烦。
文旅局方面的回应很快,而且极其高明。一位分管副局长亲自给沈屿打了个电话,语气诚恳而豪爽:“沈先生您太客气了!您能来冰城,就是我们最大的荣幸!我们做的这些,微不足道,就是尽尽地主之谊!
您千万别有压力!就把这当成是朋友之间的相处!您要是实在觉得过意不去,哪天有空,随便写几句关于冰城的打油诗,或者拍几张照片发网上,我们就感激不尽了!当然,不强求!完全看您心情!”
这番话,既表达了尊重,又化解了沈屿的尴尬,还将“回报”说得如此轻松随意,让沈屿再也无法拒绝。他只好再次道谢,接受了这份沉甸甸的“好意”。
挂掉电话,沈屿站在房间窗口,看着楼下街道上熙熙攘攘、兴奋探索的游客,其中不少人是因他而来。
他苦笑着摇了摇头。本想安安静静地当个过客,却不料成了这座城市的“座上宾”。这“躺平”生活,真是越来越不由己了。
不过,既来之,则安之。他决定不再纠结。既然承了情,那就好好体验这座城市,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
至于是否要“回报”,如何“回报”,顺其自然吧。或许,真诚地享受并记录下这里的美好,本身就是对东道主最好的感谢。
他拿起相机,对着窗外银装素裹的街景,按下了快门。冰城的冬天,因这段意外的“厚待”,在他心中,留下了更加复杂而温暖的印记。
而他的“躺平”之旅,也在这种特殊的际遇中,悄然发生着变化。从纯粹的逃避和寻找,到被动地融入与感受,或许,这也是一种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