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边陲,群山叠嶂,云雾缭绕。沈屿驱车数日,终于抵达了聂楚楚资料中标注的那个名为“碧云潭”的水库。
它深藏在一条人迹罕至的山谷底部,需经过一段颠簸崎岖的碎石路才能抵达。
潭水幽深碧绿,宛如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苍翠山峦之间,空气清新得能拧出水来,除了偶尔的鸟鸣和风声,万籁俱寂。
沈屿在附近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傈僳族小寨里,租下了一间依山傍水的木楞房。
房东是一对淳朴的老夫妇,言语不通,但笑容温暖。
这里没有网络,手机信号时有时无,快递不通,生活回归到最原始的状态。对沈屿而言,简直是天堂。
他迅速安顿下来,生活节奏比在白鹭洲时更加缓慢和纯粹。
每天睡到自然醒,推开窗就是满眼青翠和波光粼粼的潭水。
上午,他扛着鱼竿,沿着潭边寻找合适的钓点。碧云潭的鱼种果然丰富,而且由于极少有人打扰,鱼性极野,力道十足。
他不再追求鱼获多少,而是享受与这些野生精灵斗智斗勇的过程,常常一坐就是一天,看云卷云舒,听水波轻拍岸石。
下午,如果天气好,他会在院子里摆开小桌,泡上一壶本地产的粗茶,看看从寨子里淘来的旧书,或者干脆对着远山发呆。
傍晚,是雷打不动的锻炼时间,沿着山间小路慢跑,直到大汗淋漓。
晚上,点起煤油灯(寨子里时常断电),要么早早睡下,要么听着虫鸣,复盘白天的钓鱼心得。
他彻底切断了与外界的主动联系。手机除了看时间和偶尔查看聂楚楚给的电子地图,基本成了摆设。
网络世界的喧嚣、娱乐圈的浮华,仿佛已是上个世纪的事情。
他的皮肤被高原阳光晒成了健康的古铜色,眼神更加沉静,心境也如同这碧云潭的水,波澜不惊。
这才是他梦寐以求的躺平生活。没有合约,没有炒作,没有绯闻,只有山水、鱼竿和自己。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沈屿虽然主动隐退,但他留下的“风流债”和“才子名”,却仍在千里之外的都市里发酵、变异。
聂楚楚在尝到“两女争夫”话题的巨额流量甜头后,食髓知味,开始变本加厉地捆绑苏晚晴进行营销。
她不再满足于暗戳戳的“王不见王”通稿,而是更加直接、更具攻击性。
她接受专访时,被问及感情现状,会意有所指地说:“我喜欢有才华、有故事的人,过去是,现在也是。有些人,就像深水里的鱼,看似平静,底下却藏着惊人的力量和……秘密。”
被媒体解读为暗指沈屿,并影射苏晚晴“不解风情”。
她发布户外vlog,背景音乐有时会“恰好”用到沈屿那首《别翠屏》的纯音乐版,文案写着“告别过去,才能遇见更好的风景”,被粉丝狂磕“楚楚这是在告别与苏晚晴的‘恩怨’,开启新生活!”
更过分的是,在一次直播中,有黑粉带节奏骂她“靠碰瓷苏晚晴上位”,聂楚楚当场“委屈”地红了眼眶,哽咽道:“我不明白为什么总有人要把我和苏前辈放在对立面。我们都很优秀,只是……选择不同。我尊重她的选择,也希望大家能尊重我的感情。”
这番话看似大度,实则坐实了“争风吃醋”的剧本,又给自己立了“受害者”人设,引得粉丝心疼不已,对苏晚晴的攻击更加猛烈。
苏晚晴团队疲于应付,发声明辟谣、压热搜、引导粉丝,但“前任”这种身份在八卦舆论中天然处于弱势,总是被动的。
苏晚晴本人更是不胜其烦,她的事业刚有起色,却频频被这种无妄之灾纠缠,心情难免受到影响。
偶尔看到网络上那些将她与聂楚楚比较、甚至贬低她的言论,纵使她修养再好,也难免感到憋闷和无奈。
这些消息,沈屿是在一次去几十里外小镇上补充物资时,偶然在网吧的电脑弹窗上看到的。
他看着那些耸人听闻的标题和聂楚楚愈发露骨的炒作手段,眉头紧紧皱起。
他没想到,聂楚楚会做到这个地步。他虽然不喜欢苏晚晴那个圈子,但对苏晚晴本人,并无恶感,甚至因为那首《后来》的“因果”,对她存有一丝淡淡的歉意。
毕竟,当初是他“利用”了与她的关系,才引发了后续这一连串风波。现在,却要她来承受这无休止的捆绑和消费。
一种微妙的、类似于“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愧疚感,在他心里滋生。
他讨厌麻烦,更讨厌因为自己而给别人带来麻烦,尤其是这种无妄之灾。
回到碧云潭边的木屋,沈屿坐在门槛上,看着夜幕下墨色的潭水,心情有些烦躁。
他不想再卷入是非,但眼睁睁看着苏晚晴被这样消费,而自己这个“祸源”却在此地逍遥,似乎……有点不地道?
他想起苏晚晴在风波中选择相信他,想起她唱《后来》时眼底的光。虽然那是交易,但终究是帮了她,也间接帮了自己(赚了版权费)。
现在,是不是该做点什么,算是……还了剩下的人情?
可是,他能做什么?
公开斥责聂楚楚?
那只会火上浇油,正中对方下怀。
出面澄清?
更没必要,只会把自己再次拖入泥潭。
他想到了“鱼知乐”这个马甲。
既然聂楚楚靠捆绑炒作获利,那能不能……也给苏晚晴一点“助力”?用音乐的方式,隐晦地表达一下支持,抵消部分负面舆论?就像当初给《后来》那样。
这个念头一起,沈屿就开始在记忆库里搜索合适的歌曲。要符合苏晚晴当下的心境,要有力量,能传递一种独立、坚强的信号,最好还能……暗讽一下聂楚楚那种过度营销的行为。
很快,一首歌浮现在他脑海——刘若英的《为爱痴狂》。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我这样为爱痴狂……”
这首歌,既有对爱情的执着追问,又带着一种不顾一切的疯狂和勇气,似乎很适合回应目前这种“被消费”、“被比较”的处境。
尤其是“敢不敢”的诘问,可以理解为对炒作行为的无声质疑,而“为爱痴狂”则可以被解读为对事业或理想的坚持,而非儿女情长。
说干就干。沈屿再次拿出那个几乎被遗忘的备用手机和匿名上网卡,躲到小镇网吧,登录了“鱼知乐”的账号。
他熟练地将《为爱痴狂》的词曲誊写下来,在作品说明里清晰地写道:“致苏晚晴小姐。坚持自我,无惧风浪。鱼知乐。”
点击发送,然后清除痕迹,下线走人。整个过程轻车熟路。
他并不知道这首歌会产生多大效果,只是尽一点心意,求个心安。
做完这件事,他心里那点愧疚感似乎消散了不少。回到碧云潭,他又变回了那个与世无争的钓鱼佬。
几天后,《为爱痴狂》如同一声惊雷,再次在华语乐坛炸响!
神秘音乐人“鱼知乐”再度出手,指名道姓为苏晚晴创作新歌!歌曲旋律激昂,歌词充满力量与诘问,瞬间引爆舆论!
“我的天!鱼知乐又来了!这次是《为爱痴狂》!”
“这歌词!‘想要问问你敢不敢’!是在问谁?聂楚楚吗?”
“绝对是支持苏晚晴的!鱼知乐是晚晴的守护天使吗?”
“这歌太有力量了!晚晴加油!无惧风浪!”
“鱼知乐到底是谁?为什么对晚晴这么好?”
“《后来》+《为爱痴狂》,鱼知乐简直是苏晚晴的御用作曲人啊!”
歌曲迅速登顶各大音乐榜单,口碑爆棚。乐评人盛赞其作品质量,粉丝将其视为对抗不公舆论的战歌。
苏晚晴团队抓住机会,顺势宣布将《为爱痴狂》作为下一部励志题材电视剧的主题曲,并拍摄了意境深刻的mV,将她近期承受的压力和坚持完美融入其中,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舆论风向瞬间逆转,苏晚晴的形象从“被同情的前任”一跃成为“独立坚强的新女性代表”。
聂楚楚那边的捆绑炒作,在这首强势新歌的对比下,顿时显得小家子气和低级了许多,效果大打折扣。
苏晚晴的工作室里。她反复听着《为爱痴狂》,眼眶微微泛红。
这首歌,来得太及时了,像一剂强心针,给了她莫大的支持和勇气。
“玫姐,还是查不到‘鱼知乐’的任何信息吗?”苏晚晴问赵玫。
赵玫摇摇头,眉头紧锁:“查不到,就像凭空冒出来的一样。Ip是国外的代理服务器,注册信息全是假的。这人太神秘了。”
苏晚晴陷入沉思。两次雪中送炭,精准地切中她的需求……这个“鱼知乐”,到底是谁?
是圈内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佬?
还是某个深藏不露的世外高人?
她脑海中闪过几个可能的名字,又一一否定。
她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一次次帮她化解危机、给她带来事业转机的神秘人,会是那个早已消失在公众视野、在她印象中懒散淡漠、除了钓鱼似乎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的——沈屿。
在她看来,沈屿或许有才气(能写出《石灰吟》和《别翠屏》),但音乐创作是另一个领域,需要系统的学习和深厚的乐理知识,这与沈屿表现出的气质格格不入。
更重要的是,她无法将“鱼知乐”这种默默支持、雪中送炭的行为,与沈屿那种“怕麻烦”、“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性格联系起来。
“也许,真的只是某个欣赏我作品的隐士吧。”苏晚晴只能这样解释。
她对“鱼知乐”充满了感激和好奇,但这份好奇的箭头,从未指向过那个在西南深山里,正为钓起一条罕见的金色军鱼而眉开眼笑的钓鱼佬。
碧云潭边,沈屿看着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的金色军鱼,满意地拍了张照片(准备以后馋刘强大帝用),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它放回水中。
“再见,小家伙。”
他站起身,伸了个懒腰,看着远山如黛,心情如同这雨后的天空,澄澈明净。
都市的喧嚣,网络的纷争,女明星的暗战……都随它去吧。
此地甚好,足以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