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露还没散尽,灵植区就聚了不少人 —— 阿力正蹲在地里,小心翼翼地给新补种的谷苗浇灵泉水,指尖沾着泥也不在意;阿树在旁边教他分辨杂草,两人头挨着头,昨天的争执早没了踪影。不远处,老周、张叔正领着几个新同胞看禁踩区的红布条标记,时不时朝阿力的方向望一眼,嘴角带着笑。
“这处理得真公道!” 马大壮媳妇提着水桶路过,跟旁边的妇人小声说,“俺之前还担心,新同胞刚来,要是犯了错轻着罚,老人们该有意见;要是重着罚,又怕人家心里委屈。现在看,既让阿力补了苗、管了护,还没让他丢面子,这样才对嘛!”
妇人也点头,指着阿力的背影:“你看他多上心,比自家的苗还护着,这哪是被罚?分明是让他明白规矩的好。俺家那口子昨天还跟我说,以后再也不敢随便抄灵植区的近路了,怕跟阿力一样,得补苗还得管护,倒不如走大路省心。”
青年们扛着猎叉去哨点换班,路过灵植区时也停了停。阿明拍了拍阿力的肩:“行啊阿力,这苗浇得比阿树还匀!以前俺总觉得规矩是管人的,现在才知道,规矩是帮着大伙护家的 —— 上次俺差点忘了值哨,要是按规矩罚去浇三天水,俺肯定也记牢了。”
阿力直起腰,抹了把汗,笑着说:“可不是嘛!以前在废土上没人管,走哪都慌;现在有规矩,谁都一样,反而踏实。昨天俺跟新来的小吴说禁踩区的规矩,他立马说‘以后肯定走大路’,还说要跟俺一起帮着护苗呢!”
老药头扶着木杖,在广场的规矩木牌下坐着,听着大伙的议论,忍不住跟旁边的木伯说:“这就是公平的好处啊!规矩定得再细,要是执行起来偏了,就没人信了;现在不管是老同胞还是新同胞,犯了错都按一条规矩来,大伙才服。你看灵植区的苗,现在谁路过都绕着走,连孩子们都知道‘不能踩小苗’,这就是规矩立住了。”
木伯点点头,指着不远处的小宝和小木:“你看那俩孩子,昨天还拿着小石子在禁踩区周围摆‘小标记’,说‘帮着阿力哥护苗’。孩子们都懂的道理,大人更该明白 —— 规矩不是冷的,是暖的,护着苗就是护着大伙的口粮,护着规矩就是护着大伙的家。”
晌午吃饭时,灶房煮了灵泉水炖的野鸡汤,香气飘满了广场。张叔端着碗,走到阿力身边坐下:“阿力,多喝点汤,这几天护苗累着了。俺跟李猛商量了,以后灵植区再添个‘规矩宣传员’,你跟阿树一起干,给新来的同胞讲讲咋护苗、咋守规矩,咋样?”
阿力眼睛一亮,赶紧点头:“俺愿意!俺保证把规矩讲清楚,不让再有人踩坏苗!” 周围的人都笑了,马大壮给阿力夹了块野鸡肉:“好好干!以后咱据点人越来越多,就得靠你们这些懂规矩、守规矩的年轻人带好头!”
饭后,李猛召集大伙在广场上坐了坐,没说啥大道理,只指着规矩木牌问:“大伙觉得,这次处理阿力的事,公平不?要是有啥不满意的,现在就能说。”
广场上静了片刻,老周第一个开口:“公平!俺活了这么大,就没见过这么公平的规矩 —— 不管是谁,犯了错都认,改了就好,这样才像一家人。”
“公平!” 青年们齐声喊,阿明站起来说,“以前俺总怕规矩对新人严、对老人松,现在看,谁都一样,俺服!以后俺肯定守规矩,还帮着劝别人守!”
新同胞们也纷纷点头,小吴举着手说:“俺刚来的时候,还怕不懂规矩犯错没人教,现在看,犯了错有人指出来,按规矩改了就行,一点不委屈。这样的规矩,俺服!”
李猛看着满场认同的脸,心里暖烘烘的:“大伙服,这规矩才算真立住了。以后不管来多少新同胞,不管谁犯了错,咱都按规矩来 —— 不偏不倚,不重不轻,这样才能让咱据点的日子越来越稳,让大伙都觉得,这是个能安心扎根的家。”
夕阳西下,规矩木牌上的红布条在风里轻轻飘,灵植区的谷苗在余晖里泛着绿光,新石屋的灯一盏盏亮了起来。阿力跟阿树一起,把灵植区的护苗工具归置好,还在禁踩区的红布条上系了朵野雏菊 ——“让标记更好看,也让大伙记得,规矩护着的,是咱的苗,也是咱的家”。
夜里,广场上还有人在聊天,话题离不开 “规矩” 和 “公平”。马大壮媳妇跟妇人说:“以后俺们缝衣裳,也按规矩来 —— 谁先领布、谁先做,都排个队,省得争;做坏了的布,自己补,不浪费大伙的材料。”
李猛站在新石屋前,听着大伙的笑声和议论,心里踏实极了 —— 大伙服的不是规矩本身,是规矩背后的公平;是不管新老、不分强弱,人人都一样的踏实。他知道,有了这份 “服”,有了这份公平,不管以后遇到多大的风雨,这据点都能像灵植区的谷苗一样,稳稳地扎根,好好地生长,成为废土上最暖、最公平的家。月光洒在规矩木牌上,刻着的 “公平” 二字,仿佛也在发光,照亮了每个人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