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武德二年的初冬,凛冽的北风已然开始肆虐秦岭巴山,卷起枯枝败叶,呜咽着掠过刚刚经历战火洗礼的蜀北诸州。然而,在这片饱受蜀国苛政之苦的土地上,一股前所未有的暖流,正随着大吴王师的旌旗所向,迅速蔓延开来。

靖边侯李仁端坐于利州原刺史府衙内,手中拿着一份份由参军整理呈报上来的文书,眉宇间不禁流露出几分难以置信,又带着了然于胸的复杂神色。

伐蜀之役的顺利程度,远远超出了他战前最乐观的预估。案几上摊开的,不仅是战报,更是一幅蜀中民心的生动图卷。

自大散关易帜,利州归降后,吴军兵分两路,一路由李仁亲率,沿嘉陵江主干道南下,扫荡沿途城邑;另一路由张虔钊、索望等将统领,清剿周边负隅顽抗的零星据点,并保障后勤通道畅通。

然而,预想中的激烈抵抗并未出现,取而代之的,是一幕幕令久经沙场的吴军将士都为之动容的景象。

吴军前锋所至,不再是紧闭的城门和如雨的箭矢,而常常是自发聚集在道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蜀中百姓。

他们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眼中却闪烁着期盼的光芒。老人颤巍巍地递上家中仅存的鸡蛋,妇人将新做的布鞋塞到士兵手中,孩童们则好奇又敬畏地追逐着军容严整的队伍。

在阆中城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儒生,竟带着数十名乡绅学子,捧着《论语》、《孟子》,跪迎于道左,高呼:“王师北来,仁义所至,蜀中士心,如久旱望云霓!愿为大吴顺民,复见三代之治!”索望连忙下马搀扶,好言抚慰,老儒生泪洒衣襟,言及蜀中科举腐败,寒门无路,士子寒心已久。

“将军,吃口热乎的吧!那姓王的皇帝,只顾自己享乐,何曾管过我们死活?赋税一年比一年重,衙役如狼似虎,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一位白发老翁拉着索望麾下一名队正的手,老泪纵横。

他絮絮叨叨地诉说着,去年为了缴纳所谓的“牡丹捐”(为王衍赏牡丹而特设的赋税),不得已卖掉了家中唯一的耕牛,今年春耕都成了问题。

“王师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啊!总算有人来管管那些天杀的了!”道路旁,一群刚刚分得吴军救济粮的灾民,跪地叩首,泣不成声。

他们原是绵州附近的农户,因去年水灾,家园被毁,朝廷非但不赈济,反而催逼赋税如故,只得流离失所。吴军路过,不仅没有驱赶,反而开仓放粮,搭建窝棚,军中医官还为他们诊治伤病。

李仁严令重申的《武德军律》在此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吴军将士秋毫无犯,买卖公平,甚至将部分缴获的、原本属于蜀国官仓的陈米,就地分发给困苦的百姓。

与记忆中蜀军官兵的横征暴敛、欺压良善相比,大吴王师的仁义之风,如同久旱甘霖,迅速浸润了蜀中民心。

有吴军小队夜间巡逻,发现百姓屋舍破旧漏风,竟主动帮忙修补;有士卒用自己微薄的饷钱,购买药材救治病重的孩童……这些小事,一传十,十传百,比任何檄文都更具说服力。

这民心,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助力。大军行进,常有当地乡民自发前来带路,指明那些连官方地图都未曾标注的山间小道、涉水浅滩,使得吴军迂回、包抄如虎添翼。

攻克城池后,无需吴军费力清查,便有百姓主动揭发藏匿的蜀国溃兵、指认贪官污吏的宅邸。在葭萌关,正是当地猎户冒着生命危险,绕到关后,点燃了山上的烽燧,制造了吴军奇兵天降的假象,加剧了守军的恐慌。

更令李仁感到意外的是,蜀国基层官吏的态度。那些原本应为王衍守土尽责的州县官员,竟也有不少人暗中与吴军联络。

这一日,大军行至梓潼地界,尚未攻城,城内一位身着从七品县令官袍、面容清癯的中年文士,竟在几名心腹的护卫下,趁夜缒城而下,直奔吴军大营求见李仁。

“下官……原蜀国梓潼县令周朴,拜见靖边侯!”中年文士入帐后,撩袍便拜,声音带着一丝激动与决然。

李仁命人看座,和声道:“周县令不必多礼,深夜来此,所为何事?”

周朴抬起头,眼中满是血丝,沉痛道:“侯爷明鉴!非是下官不忠,实是……实是蜀国朝廷,早已烂到根子里了!王衍昏聩,宠信阉宦,宋光嗣、王承休之流把持朝政,卖官鬻爵,忠良遭斥,谄佞当道!下官在梓潼为令三载,亲眼所见,赋税层层加码,百姓困苦不堪,而上缴之钱粮,十之七八皆被层层盘剥,入了那些奸佞私囊!去岁朝廷征收‘锦绣捐’,说是为宫中制备绸缎,分摊到梓潼,便是三千匹绢!下官拼尽全力,也只凑足半数,结果上官斥责无能,同僚讥讽迂腐,险些被革职查办!如此朝廷,如此君臣,焉能不亡?”

他越说越激动,从袖中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双手奉上:“此乃下官暗中搜集的,蜀国朝中及本州贪墨官吏的名单、罪证,以及蜀北各州县的粮仓、武库、兵力布防之详图!下官人微言轻,无力回天,唯盼王师早日廓清寰宇,解民倒悬!梓潼城内,守军不足千人,且多老弱,粮草匮乏,军心涣散。守将乃宋光嗣远亲,平日只知克扣军饷,欺凌百姓,战守之策,一窍不通!下官愿为内应,助侯爷兵不血刃,取下此城!”

李仁接过那本沉甸甸的册子,翻看几页,只见上面字迹工整,记录详实,某年某月,某官贪墨几何,某仓虚报多少,某军缺额若干,条分缕析,触目惊心。他心中不由感慨万千。

他亲自起身,扶起周朴,郑重道:“周县令深明大义,心系百姓,忍辱负重,其情可悯,其志可嘉!若蜀国官吏皆如周县令,何至于有今日?你放心,你的功劳,本帅定当奏明陛下,绝不埋没!梓潼之事,便依你之计。”

类似周朴这样的官员,并非个例。在剑州,掌管文书的主簿偷偷将城防图塞出城外;在绵谷,负责军械库的司仓参军,在吴军围城前夜,故意损坏了一批弓弩的关键部件……

沿途州县,不断有不得志的清廉官吏、或是看清形势的识时务者,通过各种方式向吴军传递消息、提供便利,甚至直接献城。

蜀国看似严密的北防体系,从内部开始,已然千疮百孔,土崩瓦解。甚至有些州县的投降,并非守将本意,而是其麾下军官联合本地士绅,逼迫主官做出的决定。

甚至,连那些本应握紧刀枪的蜀国士卒,也早已人心离散。

在攻打一处名为“葭萌”的小型关隘时,守关的蜀军都头,竟在夜间偷偷遣人射书入吴军营寨,约定次日清晨,由其部下手足在关墙上举起三支火把为号,届时他们便会打开侧门,放吴军入关。

条件仅仅是希望吴军入关后,不要伤害他们这些被迫当兵的穷苦人,若能发放些许遣散钱粮,便是恩同再造。

索望将信将疑,但还是做了部署。次日拂晓,天色微明,关墙上果然如约出现三支摇曳的火把。吴军精锐悄然而入,几乎未遇任何抵抗,便控制了关隘。

那名都头带着手下弟兄,直接丢下兵器,坦言道:“当兵吃粮,原是为养家糊口。可王家的粮,吃得憋屈!层层克扣,到手无几,家中老小尚且难以温饱,谁还肯为他卖命?早闻吴军仁义,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我等愿降,只求一条活路!” 索望依诺,给了他们一些干粮和铜钱,让他们自行归家,这些降卒千恩万谢而去。

在另一处营寨,吴军甚至遇到了整队整队的蜀军,主动带着军械辎重前来投诚,言称不愿再为昏君卖命,只愿加入吴军,或解甲归田。

张虔钊处理此类事件已是轻车熟路,择优者补充入辅兵营,老弱者发放路费。

这一幕幕,不断冲击着李仁和他麾下将领的认知。他们原本做好了血战蜀道、步步攻坚的艰苦准备,携带了大量的攻城器械、准备了充足的伤药,甚至预想了最坏的情况。然而现实却是,许多坚城险隘,往往大军一到,或是城内自乱,或是守将请降,或是士卒倒戈。

真正的硬仗、恶仗,少之又少。剑门关,这座被寄予厚望的蜀中最后屏障,竟在利州失守、后路传闻被断(实为小股吴军骚扰放大所致),以及守军内部人心惶惶的情况下,象征性地抵抗了几日,便在部分中下层军官的鼓噪下,打开了关门。天险之利,在离心离德的人心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大军推进的速度,快得惊人。往往前锋部队刚刚攻下一城,缴获的蜀国仓廪尚未清点完毕,后方转运的粮草辎重队伍还在半路,中军主力便已需要向下一个目标进发了。

以至于李仁不得不数次下令,让部分部队暂缓进军,等待后勤跟上,同时加紧整编降军,安抚地方,设立临时官署,委任愿意效力的原蜀国中下层清廉官吏或当地有名望的士绅暂管民政,以免战线拉得过长,后方不稳。这种“占领”的速度,甚至让随军的文官都有些应接不暇。

“真乃……势如破竹,摧枯拉朽啊!”副将张虔钊看着沙盘上几乎每日都在向南大幅推进的标记,忍不住发出惊叹,“末将征战半生,历经梁、唐、乃至陛下起兵之初,从未见过如此……顺利之战事。这蜀国,竟已糜烂至斯!”

水军统制王环亦感慨道:“非是我军战力已至无敌之境,实是这蜀国,早已从内里腐朽透了!民心尽失,军心离散,官吏离心,纵有雄关百万,亦不过是沙聚之塔,一推即倒!昔日秦惠文王伐蜀,尚需金牛开道,五丁力士;汉高祖据蜀,亦能出定三秦。今观王衍,坐拥天府之国,却自毁长城,岂非天意亡蜀?”

李仁默然良久,目光深邃,缓缓道:“《孙子》有云,‘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又云,‘上下同欲者胜’。王衍失其‘道’久矣!他坐在成都那锦绣堆里,只知吟风弄月,醉生梦死,苛政虐民,亲近小人,疏远贤臣。他何曾想过这蜀中千万百姓之生计?何曾体恤过麾下士卒之甘苦?纵有山河之险,无民心所向,上下异欲,不过是画地为牢,自取灭亡罢了。” 他想起沿途所见百姓的困苦,官吏的无奈,士卒的悲愤,心中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八个字,有了更深切的体悟。

他顿了顿,语气转为坚定:“传令下去,各军务必严守军纪,不得因胜生骄,更不得扰民分毫!我等代表大吴,代表陛下,此番入蜀,非为征服,实为解民倒悬,重建秩序!要让蜀中百姓看到希望!对于那些主动投诚、提供帮助的官吏士绅,要妥善安置,量才录用。对于降卒,愿留者整编,愿去者资遣,不得歧视。速将周朴所呈罪证抄录,分发各军,凡遇册上有名、民愤极大之贪官酷吏,一经查实,严惩不贷,以安民心!”

“谨遵帅令!”众将肃然应诺。

就在吴军以惊人的速度向成都平原挺进,兵锋已过绵州,距成都不过数日路程之时,那座被誉为“天府之心”的锦官城内,却依然沉浸在一片醉生梦死的荒唐氛围之中,只是这氛围之下,已开始隐隐透出不安的涟漪。

蜀国王宫,宣华苑内,暖香袭人,歌舞未歇。地龙烧得极旺,室外寒风凛冽,室内却温暖如春,各种反季的牡丹、海棠在暖房中娇艳绽放。

王衍正与一群狎昵的宦官、弄臣,玩着一种名为“醉妆”的游戏,众人皆半醉半醒,衣冠不整,模仿王衍自创的“醉步”,歪歪斜斜,嬉笑怒骂,丑态百出。宋光嗣、王承休等人围绕左右,极尽阿谀之能事。

“陛下这‘醉妆’之态,真乃天人之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非俗人所能及也!”

“妙极!妙极!此情此景,当入画图,流传后世!当浮一大白!”

王衍醉眼朦胧,面色潮红,哈哈大笑,正要再饮那琥珀色的“锦江春”,忽然一名内侍连滚爬爬地冲了进来,脸色煞白如纸,也顾不得礼仪,扑倒在地,声音凄厉地喊道:

“陛下!陛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北面……北面八百里加急!”

殿内歌舞骤停,嬉笑声戛然而止。乐师手中的乐器忘了放下,舞女僵在原地,水袖垂落。王衍不悦地皱起眉头,呵斥道:“混账东西!慌什么?没看见朕正在与诸卿同乐吗?惊了朕的雅兴,该当何罪!”

那内侍涕泪交加,举起一份沾满泥污、显然是经过多人接力、跑死数匹快马才送来的军报,声音颤抖得几乎无法成句:“陛下!北面……北面紧急军情!吴军……吴军已过利州、破剑州,连克数城,如今……如今前锋已过绵州,距成都不足三百里了!沿途……沿途州县,或降或逃,几无抵抗啊!”

“什么?!”

如同一盆冰水从头浇下,王衍手中的玉杯“啪嚓”一声摔得粉碎,冰凉的酒液溅了他一身。他猛地站起身,醉意瞬间醒了大半,脸上血色尽褪,只剩下惊骇与茫然,身体不由自主地晃了晃,全靠身后宫娥扶住才未倒下。

“胡……胡言乱语!”他声音尖利,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手指着那内侍,“大散关呢?赵承畴呢?剑门关呢?都是纸糊的不成?!还有王宗弼,他守着利州,难道也……也……” 他无法再说下去,利州若失,成都门户洞开,这个事实太过残酷。

宋光嗣、王承休等人也慌了神,面面相觑,眼神闪烁。他们之前一直刻意淡化、甚至隐瞒北面的不利消息,用“小股流寇”、“边将邀功”等借口搪塞,此刻真相以最猛烈、最无法遮掩的方式突然袭来,让他们措手不及,冷汗瞬间湿透了内衫。

“陛下……军情紧急,千真万确啊!沿途州县……多有……多有不成而降者,百姓……百姓甚至……甚至箪食壶浆以迎吴军……”内侍伏地痛哭,将外界传闻的吴军如何秋毫无犯、如何接济百姓的情形,断断续续地说了一些。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王衍粗重的喘息声和某些人牙齿打颤的细微声响。他环顾四周,看着那些刚才还在谄媚嬉笑、夸夸其谈的幸臣,此刻一个个面如土色,眼神躲闪,手足无措,有的甚至悄悄向后缩去。

一股巨大的恐惧和孤立无援的感觉,如同冰冷的毒蛇,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这座他赖以纵情声乐的宫殿,竟是如此的冰冷和不可依靠。

“怎……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么快?!”他喃喃自语,踉跄着倒退几步,险些瘫软在地。直到此刻,他才真切地感受到,那被他视为固若金汤、可以尽情享乐的江山,原来早已是千疮百孔,风雨飘摇。而那把名为“失道寡助”的利刃,已然带着凛冽的寒风,架在了他的脖颈之上。

“陛下!陛下!”就在这时,几位须发皆白、平日里因直言敢谏而被疏远、甚至被勒令不得参与朝会的老臣,闻讯不顾一切地闯了进来。他们衣衫不算整齐,甚至有人连官帽都戴歪了,显然也是刚刚得到消息,仓促赶来,脸上满是焦虑与悲愤。

“陛下!事急矣!危如累卵!当立刻关闭成都四门,全城戒严!征调所有可用之兵,上城防御!发放武库兵器,激励士气!同时,速派使者,召四方兵马,尤其是驻守沪州、渝州的军队,火速入卫勤王啊!再晚,恐怕……恐怕……”一位名叫李旻的老臣,曾任枢密副使,此刻捶胸顿足,声音嘶哑地喊道,说到最后,已是老泪纵横。

王衍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慌乱地点头,语无伦次:“对,对!关门!快关门!派兵!快去守城!勤王!快去召人勤王!”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对着宋光嗣等人吼道:“你们!你们快去!按李老大人说的办!快去!”

宋光嗣等人如梦初醒,连滚爬爬地出去传令。然而,命令的执行,在早已腐朽的官僚体系和恐慌蔓延的氛围下,显得混乱而低效。城门校尉拖延怠慢,兵士集结缓慢,武库钥匙一时竟找不到在哪位官员手中……

而就在王衍于深宫中大惊失色、慌乱布防之际,距离成都已不足两百里的吴军大营内,李仁正与诸将进行着最后的进军部署。营火熊熊,映照着将领们坚毅而充满信心的面孔。

“报——!侯爷,前方哨探回报,成都已四门紧闭,城头守军调动频繁,旗帜杂乱,似在做困兽之斗!另据本地乡民及投诚吏员称,城内人心惶惶,米价暴涨,甚至有百姓试图外逃!”斥候带来的最新消息,证实了成都已收到风声,并且陷入了混乱。

李仁闻言,并无太多意外,只是淡淡一笑,对帐下济济一堂的将领道:“这王衍,直到刀架在脖子上,才想起要关门御敌?晚了!民心已失,军心已散,纵有高墙深池,又能守得几时?观其城防调动,杂乱无章,可见其内部已乱,指挥失灵。”

他走到帐外,望向西南成都方向,目光仿佛穿透了重重山水和冬夜的寒雾,看到了那座在极度恐慌中瑟瑟发抖的所谓“锦官城”。

“传令全军,休整一夜,明日卯时造饭,辰时出发,加快步伐,直逼成都!本帅倒要看看,这失了民心、尽了天时的‘天子’,还能在那锦绣牢笼里,坐得几时安稳!通知后续粮队,加快速度,我军要在成都城下,过这个冬了!”

“诺!”众将轰然应命,士气如虹,声震营野。

黑色的洪流,在短暂的休整后,将再次涌动,以更快的速度,向着蜀国的最后心脏,奔腾而去。蜀道的崩摧,非止于山川地理之险,更在于人心向背之失。王衍的末世,已然在民心离散的洪流中,注定了最终的结局。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穿越大唐我家财万贯才不要当赘婿铁血丹心,明末的逆袭之旅迷川志我吕布要在三国插满红旗三国:最强谋士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前方高能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骑马与砍杀从岛国开始拒嫁天王老公大秦:开局祖龙先祖寒门小娇妻中州风云之霁月星辰秦昊全集小说阅读免费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大秦帝婿:我穿越成了墨家巨子极品大地主大唐:谁让楚王上朝的世公子,以华夏人杰掌控异世战国:让你弱国苟活你却逆天改命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重生司马懿,亲身隆中为汉出仕!富可敌国,你叫我姐扶弟魔?大唐小相公我在明末有支无敌军团医妃火辣辣铁十字继承三位皇嫂后,我无敌于天下超神大军阀超级修真弃少大人,得加钱家乡纪事之我所知道的铁道游击队落榜当天,娶了个郡主娇妻回家穿越大秦,以武止戈,横扫六合!三国之我是皇太子大明百官:暴君朱厚照战皇林天龙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大唐小兕子:小囊君,我又给你带好东西啦精兵强将系统,百万虎贲镇大宋国破山河在颜值太高!人在古代成魅魔了!皇帝假死?不管了,我直接登基!大唐:寒门成侯爷,揭秘卷轴疑案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我执天下超次元战争游戏
爱读书屋搜藏榜:丹麦崛起1890日出海东大唐锦鲤小郎君谋士骗术大齐好男人田园空间:倾城嫡女玲珑五胡之血时代寒门出了个状元郎昌明民国响马乱皇兄,这个皇位我真不要大秦:治粟内史的狂想宏图大梁:我家殿下太低调别刺激孤,孤不傻了君临天下大秦:陛下快退位,不然公子反了开局土木堡,大明战神有点慌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宫廷幽处孤芳难自赏从特种兵开始的军旅生涯江山争雄大明天仙谱大明:我洪武爷亲弟!忆昔大唐贞观世天幕通万代,这是未来华夏?我,朱允熥带大明走向日不落,老朱直呼赢麻宋朝玩主三国争霸,最强六边形战士三国:武将拉满谁能拦我一统全球穿回元末闹革命一起当兵的日子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重生于红楼末年天骄狂尊我在大秦当榜一大哥大唐:开局迎娶李秀宁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北宋:武大郎变成高富帅!重生之废材皇子缔造理想国度瑟瑟惊蝉永远的兵魂大秦神捕重生之这个崇祯有点萌秀才无双大唐太子爷我,怎么可能有很多娘子!幻之盛唐开局造反:女帝请自重庆熙风云录枭风寒门枭士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再造山河三十年诗剑双绝,先揽芳心后揽江山大明博弈靖康逆转:易枫传梦主:从拾荒开始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朕的大学时代始皇破防了,我现场译出百家典籍大殷王朝之墨香剑影太平重生我在澳洲当开荒君王权倾大唐,我与武媚娘缔造盛世大明第一权术穿越大唐,我是李建成?朱棣的麒麟逆子镇压梁山:开局建立天策府隋未:我穿越皇孙,携系统复隋三国:从平原开始,三兴炎汉美利坚望族画启乾坤宫闱明君路外卖侠闯大周玷污公主被问罪?我掏出AK开局发老婆,我靠妻妾成银河主宰红楼:开局融合项羽模板红楼第一宗师躺平失败,被迫在曹营当大佬活捉宋徽宗父子俘虏皇后汉末立志传让你当山匪,你抢天下美人建神朝高铭远传奇快穿:救世成神,但我是被迫的!魂穿大唐我娶了异父异母的亲姐妹从神龙政变开始建立千年世家反击皇宫洪武嫡皇孙:家父朱标永镇山河萨尔浒幸存者:大明中兴第一战神三国:三姓家奴与大耳贼共谋天下蟠龙谜局大明神医北洋钢铁军魂放羊娃捡到金凤钗天下大乱我无敌铁血逆袭:从楚云飞开始红楼:从灭十国到一字并肩王三国渔皇我也太倒霉了,竟然穿越成了溥仪崇祯:我的大明工业帝国神女转世,平定四方穿越崇祯:开局拯救大明软饭太子逆袭记:双妃护航咸鱼帝开局被屠村,我靠暴击成燕云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