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透过医疗中心高强度的特种玻璃,在静室内洒下一片柔和的光斑。陈远缓缓收功,周身流转的混沌色元炁如百川归海,悄然敛入丹田。他睁开双眼,眸中神光湛然,之前因激战与记忆缺失带来的些许晦暗已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愈发深邃的平静与洞彻。
神识内视,那扩展至五百米的识海波澜不惊,稳固如山,道石投影缓缓旋转,太初气息与炼化后的神血精粹水乳交融,滋养着神魂本源。实力的恢复与精进固然可喜,但陈远心中所思,却已超越了个人修炼的范畴。临州之战如同一声惊雷,让他彻底看清,面对全球范围内依托“奇物”崛起的各方势力,单凭个人勇武与一部至高经典,终究力有未逮。
陈远目光投向窗外,仿佛穿透了基地的合金壁垒,看到了那片广袤而厚重的土地,《太初衍道经》为我指明了通天大道,但这条路上,需要更多前人的足迹作为参照,需要万千思绪的碰撞才能激荡出新的火花。
一个庞大而缜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型。
他即刻连通了王部长与周觉明教授的加密线路。光幕亮起,两位长者脸上还带着对陈远伤势的关切。
“王部长,周老,我有一项关乎龙牙乃至国运长远发展的重大提议。”陈远开门见山,语气沉稳而坚定,“我请求,启动一项国家级计划,举全国之力,系统性地搜集、整理、研究我国境内一切与修真、超自然力量相关的典籍、文献、文物、乃至民间口述传承!”
不待二人询问,他便条分缕析地阐述其必要性:
“其一,《太初衍道经》立意高远,然许多规则运用,可从古老传承中找到更直观的注解与印证,帮助我深化五行领悟,推演实用术法。”
“其二,我们不能永远依赖个别天才。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安全、可复制的修炼与教育体系。这些古老传承,无论完整与否,都是构建这套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石,能为队员们提供更多样的道路选择与护道之术。”
“其三,深入挖掘我们自身的传承宝库,有助于我们更快识别其力量根源,制定有效反制策略,避免再次陷入临州般的被动。”
“其四,为文明延续,抢救遗产,薪火相传。末法之劫让太多传承蒙尘甚至断绝。将这些散落的智慧火种收集、保护、研究,本身就是对华夏文明血脉的延续,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陈远的陈述逻辑清晰,光幕另一端陷入了短暂的沉默。王部长眉头紧锁,显然在权衡此举涉及的巨大资源调动与潜在风险。周教授则是呼吸微微急促,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作为科学家,他太明白一个完整知识体系的重要性。
片刻后,周教授率先开口,声音因激动而有些沙哑:“我完全支持!我们不能再零敲碎打!必须建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完整的超自然学科体系!这些古老文献,就是最原始、最宝贵的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
王部长深吸一口气,虎目中精光一闪,猛地一拍控制台:“好!这个计划,我批了!老子早就觉得,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不能就这么埋没了!我立刻向最高层打报告,申请启动计划!授予龙牙最高权限,协调一切可以协调的力量!”
最高决策层的批复,以惊人的效率下达。“溯源”行动被正式确立,权限与资源调配等级与“补天计划”持平,成为国家最高战略之一。
一场无声却高效至极的“文化掘金”运动,在华夏大地上悄然铺开。
国家意志,开始显现其磅礴力量:
国家图书馆、第一历史档案馆等机构接到最高指令,立即启动内部最高保密等级的“特殊文献筛查项目”。所有馆藏古籍、孤本、善本、金石拓片、甲骨卜辞,乃至竹简、帛书,只要内容涉及道家内丹、符箓、雷法;佛家禅定、密咒;儒家养气、易理;阴阳五行、医家导引、巫傩方术、风水堪舆、丹鼎外丹、武学内功、剑谱拳经……甚至《山海经》、《搜神记》等志怪小说,野史笔记中的奇闻异事,全部被纳入扫描范围。专业的非接触式高清扫描设备日夜运转,将海量的图像与文字信息,通过多重加密的物理隔离网络,传输至不周山基地核心数据库。原始文献则被施加最高级别的物理防护。
文物局下发密令,对全国已知的、尚未完全发掘的王侯大墓、上古遗迹、祭祀坑洞、古道观古寺庙遗址、隐秘洞府传说地进行重新评估与优先级排序。所有新出土的,带有奇异能量残留、无法释读文字或特殊纹饰的器物,如玉琮、青铜器、法器、壁画残片等,实行“发现即上报,即刻转运”的政策,由专门的安全小组护送至基地进行研究。
安全部门与统战部门联合,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与战略研究”的名义,与国内那些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正道宫观、寺院方丈、知名武术流派掌门、古老中医世家传人、乃至一些掌握独特技艺的传承人进行谨慎接触。并非强行索要其核心秘传,而是以国家背书,请求观摩、记录其保存的历代祖师修炼笔记、阵法图谱、药方配制、仪轨流程等非核心秘传但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献资料与口述历史。同时,启动大规模的民间线索征集,筛选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核实。
来自顶尖高校和研究院的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哲学、民族学、乃至理论物理学、生物能量学等领域的权威专家,被以“国家重大交叉学科前沿研究项目”的名义秘密征召,签署最严格的保密协议后,组成规模庞大的“溯源”计划专家顾问团。他们负责对汇集而来的海量信息进行初步的整理、分类、断代、翻译和跨学科交叉研究,试图从浩如烟海的故纸堆中,提炼出可能蕴含真实超自然知识的“信号”。
不周山基地深处,一座规模宏大的新型建筑正在加速落成,其安保等级仅次于陈远的静修室与道石研究核心区。这里将被命名为“琅嬛阁”,取自传说中天帝藏书之所。周教授坐镇于此,指挥着庞大的团队,利用超级计算机和最新研发的“灵纹识别算法”,对潮水般涌来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归档。
陈远虽未亲至琅嬛阁,但他的神识已通过特殊接口,与核心数据库建立了深层连接。他不需要逐字阅读,而是以自身道境与道石为引,进行一种玄妙的道韵共鸣检索。往往在数据流中,那些蕴含着独特能量结构描述、规则隐喻或者微弱道韵波动的信息片段,会如同黑夜中的萤火,自然而然地被他捕捉、标记出来。
一时间,仿佛千百条文化的溪流,从神州大地的各个角落,开始向着不周山汇聚。龙牙的底蕴,陈远的道途,乃至整个华夏应对未来巨变的资本,都因这项史无前例的“举国藏典”计划,开始悄然积蓄着破茧而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