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式”步枪样枪的成功,像一剂强心针,让整个瓦窑堡兵工厂都沉浸在兴奋与自豪之中。量产准备的各项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然而,林烽在车间里巡视的时间越多,眉头却皱得越紧。
他发现,虽然各个车间内部都干得热火朝天,但整个工厂的生产流程,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拥堵”和“等待”。
比如,他好几次看到制管车间的工人们围着几台拉线机无所事事,不是他们偷懒,而是因为——“报告林部长,锻造车间那边的枪管毛坯还没送过来,俺们没料加工啊!”
转头跑到锻造车间,却发现老师傅们正挥汗如雨地忙着锻打一批迫击炮的零件——“哎呀,林部长,俺们也得一样一样干啊,订单排满了,枪管毛坯得下午才能轮到!”
又或者,组装车间的组装线上,工人们眼巴巴地等着——“弹药车间承诺的击针和弹簧还没到位,这把枪就差这几个小零件就能完工了!”
而弹药车间那边,可能正忙着赶制子弹,把“不重要”的小零件生产往后推。
这种“工序等待”就像隐形的血栓,堵塞着生产线的血管,导致效率低下。各个车间主任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拼命完成自己的任务,却缺乏整体的协调,导致前序车间和后序车间之间脱节,半成品积压或者短缺的情况时有发生。
李云龙也发现了不对劲,他看着报表上各个车间自己报上来“超额完成”的任务,又看看仓库里并没见显着增长的最终成品,纳闷道:“怪了,一个个都说自己干得贼快,怎么合到一块,这枪炮也没见多出来多少?难道东西还长腿自己跑了?”
林烽苦笑着解释:“团长,这不是东西跑了,是时间在‘等待’中溜走了。就像行军打仗,先锋部队冲太快,后勤辎重没跟上,结果先锋也得停下来等,整体速度就慢了。”
“哦!你这么一说老子就明白了!”李云龙一拍脑袋,“就是配合出了问题!那咋整?总不能老子拿鞭子抽着他们步调一致吧?”
“光抽鞭子不行,得有个‘作战计划’。”林烽眼中闪着光,“咱们需要制定一套新的生产调度制度!”
他立刻把各车间主任、统计员、还有负责物料周转的人员召集起来开会。没有批评,而是直接在白板上画起了当前的生产流程图。
“大家看,”林烽指着图上的断点,“锻造车间忙别的,制管车间就得等。零件车间优先保障弹药,组装车间就得等。这种等待,浪费的是我们最宝贵的时间和人手!我们必须让整个工厂像一台精密的机器,各个齿轮严丝合缝地转动起来!”
他提出了解决方案:
“第一,制定统一的‘生产调度表’!”他让苏沐辰拿出一份刚绘制好的大表格,“以后,不再由各车间自己报计划,而是由厂部根据总订单和交付时间,逆向推导,制定出从最后一道工序倒推到第一道工序的详细时间表!”
“比如,要求月底交付500支步枪。那么组装需要3天,零件加工需要5天,毛坯锻造需要2天……那么,锻造车间就必须在提前两天开始为这批订单备货,确保毛坯能准时送到制管车间,制管车间加工完准时送到零件车间……环环相扣,前序车间必须为后序车间备足‘粮草’!”
“第二,建立‘半成品暂存区’!”林烽继续规划,“在每个车间的出口,设立明确的区域,存放检验合格的半成品。后序车间可以根据调度表,直接从这里领取他们需要的半成品,就像从一个‘仓库’领料一样,减少相互之间的等待和扯皮!”
“第三,每日生产例会重点协调! 每天的会,不仅要解决问题,更要核对调度表执行情况!哪个环节快了,哪个环节慢了,立刻调整,确保整体步伐一致!”
这套方案一公布,引起了不小的震动。这意味着一场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
有的车间主任觉得不自在:“这……这管得也太细了吧?俺们自己车间里咋干还得听别人安排?”
但也有人立刻看到了好处:“我看行!这样俺们就知道啥时候该干啥,不用干等着或者瞎忙活了!”
李云龙的大力支持再次起到了关键作用:“都给老子听好了!林部长这套办法,就是咱们兵工厂的‘作战部署’!以后各车间就是老子的营连排,必须步调一致!谁敢掉链子,老子就让他去后勤喂骡子!”
制度开始强制推行。起初确实有些混乱,调度表估算不准,半成品暂存区管理混乱。但林烽带着人紧盯死守,每天例会逐项核对,不断调整优化。
渐渐地,效果显现出来了。
锻造车间会根据调度表,提前为制管车间备好足够两天消耗的枪管毛坯。
零件车间会均衡安排各种小零件的生产,确保组装线不断料。
各车间之间的催促和抱怨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按计划到暂存区领取物料时的高效和顺畅。
整个生产流程变得像一条逐渐疏通的河流,变得更加流畅有序。虽然每个车间自身的绝对速度可能没有立刻提升,但那恼人的“工序等待”时间被大大压缩了。
一个月后,周文海拿着生产周期统计表,兴奋地向林烽和李云龙汇报:“神了!林部长!咱们上一批五百支步枪订单,从投料到全部组装完成入库,整个生产周期,比优化前缩短了百分之十五! 效率大大提升了!”
李云龙看着报表,咧开大嘴:“哈哈哈!好!这就好比老子以前带部队急行军,安排好了尖兵、侧翼、后卫,大家各司其职,速度自然就上来了!林烽,你这办法好!以后就这么干!”
林烽也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这只是精益生产的初步尝试,未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这一次的成功优化,不仅提升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在全厂树立了全局协调、流程优化的现代生产管理理念。
瓦窑堡兵工厂,正在从一个个分散的“手艺作坊”,向着一个真正协同高效的“现代工厂”稳步迈进。那张贴在厂部门口的巨大生产调度表,就像战场上的作战地图一样,指引着每一个车间、每一位工人,为了共同的目标,步调一致地向前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