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前的夜晚,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弥漫着浓重的硝烟味和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安顺场附近的红军营地,却进行着有条不紊却又争分夺秒的最后准备。火把和油灯的光芒在夜色中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坚毅而又略带紧张的面孔。
团部最终选定了一支由五十名经验丰富、水性好、战斗意志坚定的老兵和骨干组成的突击队。他们将承担最危险、也是最关键的任务——作为第一梯队,在炮火掩护下,乘坐仅有的几条木船和临时扎制的竹筏,强行冲过湍急的大渡河,抢占对岸滩头阵地,为后续大部队打开生命通道!
突击队的成员们正在做最后的准备。检查枪支、佩带手榴弹、整理装具……动作沉默而迅速。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即使是最勇敢的战士,面对眼前这条咆哮的巨河和对岸敌军明晃晃的探照灯和密集的火力点,内心也难免有些发怵。
就在这时,林烽带着小张、刘二和几名装备科的战士,背着几个沉重的工具箱,来到了突击队的集合地。
“同志们,打扰一下。”林烽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战前最后一遍,咱们再看看手里的家伙事儿,确保万无一失。”
突击队长,一位脸上带着刀疤的老兵(就叫老刀吧),迎了上来,语气带着感激:“林科长,您怎么亲自来了?弟兄们都检查好几遍了。”
“再查一遍,心里踏实。”林烽笑了笑,目光扫过每一位突击队员,“你们是全团的尖刀,你们的武器,必须是最可靠的。”
他不再多话,立刻行动起来。他没有泛泛地看,而是走到每一位战士面前,拿起他的枪,进行极其快速的针对性检查。
他走到一个身材高大的战士面前,拿起他那挺显得格外粗壮的捷克式轻机枪——正是那挺经过“航空枪管”魔改的“神器”。 “铁牛,你这挺‘重家伙’是关键,”林烽拉动枪机,感受着那异常顺滑的力度,“远程压制就靠你了。记住,优先打掉对面那个环形工事里的机枪巢。距离大概四百米,用短点射,这枪管精度够。”他又摸了摸备用弹匣,“防水布都包好了吧?” 外号铁牛的机枪手憨厚地点头:“包好了,林科长!您就瞧好吧,俺保证让对岸的白狗子尝尝天上来的子弹啥味!”
接着,他检查到一个使用中正式步枪的老兵枪前,发现准星有极其细微的松动。他立刻从工具箱里拿出一个小扳手,稍微拧紧:“老班长,这下好了。到时候瞄准更稳当。” 那老兵惊讶道:“嘿!林科长,您这眼睛真毒!俺自己都没觉出来!” 林烽笑笑:“小毛病,有时候就是决胜的关键。”
他又看到一个战士的刺刀卡榫有些涩,拿出小锉刀打磨了两下,再涂上一点宝贵的枪油:“现在试试。” 那战士一按按钮,刺刀“啪”地一声弹出来,顺畅无比。“嘿!真利索!谢谢林科长!”
他检查手榴弹袋,确保每个手榴弹的拉环都处于最佳位置,不会勾到东西误触。 他甚至会问一句:“水性好的同志,谁负责携带水下爆破炸药包?再检查一下密封蜡!”
小张和刘二则跟在后面,忙着更换掉几个看起来有些疲劳的复进簧,或者给一些磨损较大的枪机部位额外点上一点油。赵小花则拿着本子,记录下需要特别注意的武器编号和情况。
林烽一边检查,一边用不大但清晰的声音对战士们说: “同志们,你们手里的枪,每一支我都熟悉。它们的状态很好,你们完全可以信任它们。” “不要担心对岸的火力。你们的身后,是全团、乃至全军最强的火力掩护!王承柱的炮兵排,准备了足够的炮弹,会把对岸炸成一片火海!牛大力的重机枪连,包括那几挺‘升级版’的大家伙,会用子弹给你们织出一道屏障!” “你们的任务,就是利用这炮弹和子弹争取到的时间,冲过去!站稳脚跟!把红旗插上对岸!” “记住,你们不是孤军奋战!你们每前进一步,都有无数战友在掩护你们!我们装备科,会在你们回来后的第一时间,为你们保养好这些立下战功的老伙计!”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实实在在的检查和充满信心的叮嘱。林烽的话语和行动,像一股暖流,驱散着战士们心中的紧张和不安。看着这位技术权威如此认真地对待他们手中的武器,一种莫名的信心油然而生。
一个年轻的新突击队员忍不住问:“林科长,咱……咱这枪,真能顶得住吧?” 林烽拍了拍他手中那支保养得锃亮的中正式,肯定地说:“放心吧,小子。你手里的家伙,比对面大部分白狗子的枪都好使!只要你沉着冷静,它指哪打哪!” 这话引得周围一阵低笑,气氛轻松了不少。
老刀队长感慨道:“林科长,经您这么一查,这么一说,弟兄们这心里……确实亮堂多了,底气也足了!”
李云龙和孔捷也悄悄来到附近,看着林烽带着装备科的人细致入微地工作,听着他那沉稳的动员,相互对视一眼,都露出了放心的笑容。 李云龙低声道:“老林这小子,真他娘的是个宝!不光能修枪,还能‘修’心!有他在后面盯着,老子的突击队就敢放心往前冲!”
检查完毕,所有突击队员的武器装备都处于最佳状态。战士们握着手中的钢枪,感受着那份被精心维护后的可靠感,望着对岸的灯火,眼神中的紧张渐渐被决绝和斗志所取代。
林烽最后环视了一圈这些即将奔赴血火战场的勇士们,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同志们,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五十条汉子发出低沉的怒吼。 “好!等你们胜利的消息!出发!”
突击队员们转身,毅然决然地走向河岸边那几条在黑暗中若隐若现的渡船。他们的身影融入夜色,但他们的斗志,却如同即将点燃的烈火,照亮着强渡大渡河的征程。而林烽和他的装备保障,则是这烈火之下,最坚实可靠的基石。
(本章字数:4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