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你的零,画得很圆”所带来的灵魂震颤尚未平复,如同在寂静山谷中投下巨石,回音仍在林逸的脑海深处层层激荡。被彻底看穿的悚然与找到同类的悸动交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将他牢牢缚于认知颠覆的风暴眼中。他站在虚拟的出生点,角色“零”那平凡无奇的身影仿佛成了此刻内心惊涛骇浪最讽刺的注脚,周遭队友们寻常的战术讨论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模糊而不真切。
就在这思维近乎凝滞的瞬间,视觉的余光捕捉到了屏幕右下角那不容忽视的闪烁——两条系统提示,如同两道精准射入混乱中心的冷静光束,几乎不分先后地骤然弹出,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干脆:
【千面人】向 【零】 发出了好友申请。
【千面人】向 【零】 发出了组队邀请。
没有预兆,没有铺垫,甚至没有给林逸留下任何消化那句石破天惊评价的时间。
这举动本身,就是一种更高级别的语言。
它传递出的信息,远比任何文字都要丰富和直接:
·
我看到了你的本质(“画圆”的评价)。
·
·
我接受了你的接触(回应问候并反向邀请)。
·
·
我认为你有资格与我同行(发出组队请求)。
·
·
节奏由我主导(不给思考时间,直接推进)。
·
这是一种建立在绝对认知优势上的、近乎傲慢的从容。仿佛一位深不可测的棋手,在对手苦苦思索如何落子时,已经看穿了整个棋局的终局,并随手抛出了下一步,邀请对方进入自己预设的轨道。
林逸的呼吸微微一滞。对方不仅看穿了他,而且立刻采取了行动,将这刚刚建立的、脆弱的连接,迅速推向一个更具实质性的阶段。组队,意味着更近距离的观察,更直接的互动,也意味着……更无处遁形的暴露,以及更深不可测的风险。
“千面人”想做什么?是单纯想找一个能跟上他节奏的“高级工具人”?还是对“零”背后所代表的“异常”本质产生了研究兴趣?亦或是……他也怀着某种目的,想要借助林逸的力量?
无数的疑问如同沸腾的气泡,在他脑海中翻滚。
拒绝?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便被更强大的力量碾碎。
好奇心的火焰已被点燃至白热,那是对“同类”近乎本能的探究欲,是对自身存在之谜寻求答案的强烈渴望。被识破的惊恐,在此刻转化为了更强烈的、想要反过来看清对方底细的冲动。
更何况,“千面人”这种不容置疑的邀请方式,本身就带着一种强大的引力,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通往未知领域的诱惑。他想知道,在这面“镜子”的另一侧,究竟是何等光景。
短暂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迟疑后,林逸的眼神重新凝聚起锐利的光芒。所有的纷乱思绪被强行压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踏入未知战场的决绝与专注。
他的鼠标指针,在虚拟空间中划出一道稳定而坚决的轨迹,精准地悬停,然后落下——
【接受】。
【您已添加 [千面人] 为好友。】
【您已加入 [千面人] 的队伍。】
系统提示音冰冷而客观地宣告了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几乎在加入队伍的瞬间,林逸就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场”发生了变化。队伍频道里其他队友的闲聊似乎自动被过滤了一层,他的感知核心不由自主地锁定在了队伍列表最顶端的那个Id上。“千面人”的头像静静地亮着,没有任何表情,没有任何状态说明,却像是一个引力奇点,吸引着所有的注意力。
没有寒暄,没有对新队友“零”的欢迎,甚至没有对刚才那场 cryptic 对话的任何延续。“千面人”直接开启了队列匹配,动作流畅得没有一丝多余。
匹配成功的提示音很快响起。地图载入:“深渊回廊”。一张以复杂地形、多层结构和昏暗光线着称的地图,极其考验玩家的空间感知和临场应变。
进入游戏,出生在防守方。
“千面人”依旧沉默。他没有像常规指挥那样分配点位,只是在队伍频道的地图上,标记了几个简洁的、代表着初始防守位置的光点。其中一个光点,落在了靠近中路、兼顾侧翼支援的关键位置上,显然是留给“零”的。
这是一种无声的指令,基于对“零”之前展现出的“顶级工具人”特质的精准利用——将他放在一个需要高度意识和应变能力,能最大限度发挥其“稳定”与“洞察”优势的位置上。
林逸操控“零”沉默地走向那个标记点。他心中明了,这既是信任,也是考验。对方在测试,在确认“零”这个被看穿了内核的“异常”,在更紧密的合作中,究竟能展现出何等程度的价值。
战斗很快打响。
进攻方的攻势凶猛而富有层次,试图利用“深渊回廊”的复杂地形分割防守阵型。
而“千面人”的指挥,或者说,他的“引导”,再次让林逸感受到了那种超越常理的适应性。他的标记不再局限于初始点位,而是在战斗中实时出现,精准地指向敌人可能出现的偷袭路径、道具投掷的最佳时机、甚至是需要临时补防的薄弱环节。
这些标记,往往出现在敌人行动发生前的半秒到一秒,仿佛他能预读服务器的数据流,或者直接感知到对手的战术意图。他不需要语言,只用最简洁的图形符号,就完成了一场高效到极致的战术调度。
更令林逸心惊的是,他与“千面人”之间,开始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
一次,林逸的“零”在中路凭借【先驱者】视野,捕捉到对方两名选手试图静音摸b的细微动静。他刚在频道里打出“b通可能两人”的瞬间,“千面人”的角色已经如同鬼魅般从A区侧翼消失,几乎与他的报点同步出现在了b区防守的关键交叉火力点上,配合着另一名队友,轻松化解了这次偷袭。
又一次,当“千面人”在A区长廊以一人之力牵制住对方主力,标记出一个代表“需要侧翼压力”的符号时,林逸的“零”几乎在同一时间,从侧翼小道拉出,精准的枪线瞬间打破了僵局,完成了对敌方主力侧翼的致命打击。
这种配合,并非基于长期的训练或详细的语音沟通。它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共鸣。仿佛两人的意识在某个更高的层面上有了一瞬间的交织,无需言语,便能理解对方的战术意图和战场需求。
林逸依靠的是【先驱者】视野带来的信息优势和对战局的超快解析。
而“千面人”,则似乎拥有着某种更直接的、对战场整体“流向”的感知力。
他们像是两个各自拥有独特感知器官的盲人,在黑暗中,通过不同的方式“看”到了同样的东西,并做出了最契合的协同。
这场组队后的初战,在一种外人看来近乎完美的配合中,轻松取胜。“千面人”的数据依旧华丽,而“零”的数据也同样亮眼,两人仿佛天生的搭档。
但对林逸而言,这场胜利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更深的思索。
组队邀请,不仅让他获得了近距离观察“千面人”的机会,更让他亲身体验到了与这位“同类”合作的奇异感觉。那是一种高效到令人不安的默契,一种建立在超越常人认知层面上的协同。
“千面人”似乎并不介意在他面前展现这种能力,甚至……有意在引导他,适应这种高层次的互动方式。
这场组队,远不止是简单的游戏合作。
它像是一个入门仪式,一个由“千面人”主导的、让林逸初步体验他们这个“阶层”该如何交互的演示。
林逸看着结算界面,目光再次落在那个沉默的Id上。
被识破,然后被邀请。
组队,然后展现默契。
这一切,都像是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着,指向某个未知的目的地。
“千面人”……你究竟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而我们之间这种诡异的默契,又预示着怎样的未来?
组队邀请,只是一个开始。
真正的谜题,现在才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