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的陷落,直接砍断了沙俄在远东的愿景。整个滨海地区和大片内陆领土尽入大夏之手,残存的沙俄势力要么仓皇西逃,要么躲入深山老林苟延残喘。
大夏的目光,终于可以转回那个孤悬海外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岛屿——库页岛了(萨哈林岛)。
自从去年在岛的南端成功建立“永明堡”,并击退俄军多次反扑后,大夏军在那里已牢牢钉住了。但现在,也是时候拔掉岛上所有沙俄的势力了,将整个岛屿彻底收入囊中了。
1889年6月初,初夏的鄂霍次克海依然带着寒意。大夏帝国总参谋部制定了“南北对进,中心开花”的作战计划,意图以绝对优势兵力,迅速席卷全岛。
6月10日,由海军“镇海舰队”主力护航,搭载着帝国陆军第6师冯材部主力以及大量海军陆战队的庞大运输船队,抵达库页岛最南端的阿尼瓦湾。
舰队并未直接进攻科尔萨科夫(俄称),而是选择了更南端的一处开阔滩头。大夏的舰炮进行了短时间的轰炸,拔掉大部分俄军的岸防工事后,登陆艇立即涌向海岸。
“快!快!快!建立滩头阵地!”军官们大声呼喊着。士兵们涉过海水,迅速冲上滩头。俄军的抵抗并不强烈,仅有零星的枪声从树林里传来,但很快就被大夏军压制下去了。
库页岛南边的俄军兵力本就十分薄弱,主力早已在去年的消耗战中损失殆尽,剩余的守备部队看到海上遮天蔽日的舰队和如狼似虎的大夏军,抵抗意志瞬间崩溃了。大部分人或逃入山林,或干脆直接投降了。
冯材登陆后,立刻兵分两路:一路向北直扑科尔萨科夫;一路向东清剿残余据点。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6月12日,科尔萨科夫镇插上了大夏龙旗。南线攻势,近乎摧枯拉朽。
与此同时,在库页岛北部,另一场的登陆也在上演。
一支由运输船和护航舰组成的分舰队,搭载着帝国陆军第5师刘福部的一个精锐步兵团以及部分的海军陆战队,绕到岛屿北端,在亚历山大罗夫斯克(沙俄在岛北的行政中心和主要据点)附近突然登陆!
此地的俄军被打的措手不及!他们根本没想到大夏军会舍近求远,直接攻击防御相对较强的北部。登陆部队在舰炮火力掩护下,迅速击溃了港口的守军,直扑镇中心。
镇内的俄国官员、移民、以及少量守军陷入一片混乱。试图组织抵抗的哥萨克骑兵在街道上遭遇了海军陆战队的“火神炮”和轻机枪后,瞬间被打垮了。
仅仅一天时间,6月13日傍晚,亚历山大罗夫斯克的战斗就结束了。龙旗飘扬在了岛北的核心城镇上空。
南北两路大军得手后,并未停留,立刻以营连为单位,沿着海岸线和内陆通道,向岛屿中部挤压和清剿。虽然有小股俄军和武装民兵试图抵抗,但在绝对优势兵力和严密的拉网清剿下,很快就被消灭或俘虏了。
至6月底,库页岛上所有成建制的俄军抵抗已被全部肃清。零星的散兵游勇躲入中部险峻的深山老林,但已无法对大局构成任何威胁。大夏帝国正式宣告全面占领库页岛。
……
随着军事行动的结束,一项重要的工作立刻展开——全岛人口与种族统计。由内政部、安全处联合组成的普查队伍,在军队的保护下,开始对全岛进行地毯式清查。数据很快汇总上来:
截至1889年7月初,库页岛(含周边小岛)总人口约为:28,000 - 30,000人。
1. 原住民(约8,000 - 9,000人):阿伊努人(虾夷人): 主要分布在南部,约 3,500 - 4,000人。渔猎为生,是大夏最早接触并建立一定联系的原住民。
尼夫赫人(吉利亚克人): 主要分布在北部及黑龙江口,约 2,500 - 3,000人。以渔猎和养狗为生。
鄂罗克人\/乌尔奇人: 分布在中部及西部沿海,约 2,000人左右。与黑龙江下游的同族联系密切。
2. 俄罗斯移民(约12,000 - 14,000人):包括行政官员、军人(已为战俘)、商人、农民、流放犯及后代。主要聚居在亚历山大罗夫斯克、杜埃、科尔萨科夫等俄式城镇及周边农庄。
3. 其他移民(约1,000人):主要是日本移民,约 800 - 900人。
4. 大夏军民(约7,000 - 8,000人):包括驻岛部队、行政管理人员、以及近期随军而来的部分移民。这个数字正在快速增长。
面对这样一个民族成分复杂、刚刚经历战火的新领土,大夏帝国毫不犹豫地宣布进入军管。
帝国任命赵铁鹰(暂领)兼任库页岛军政总督,总揽全岛军政大权。
军事上: 在南北主要城镇和战略要地驻扎重兵(第5、6师各留一部,加上海军陆战队,总兵力约1万人),继续清剿残敌,维护治安,严防沙俄反扑或渗透。
行政上: 设立临时军政府,接管所有原俄行政机构。对全岛俄裔人口进行登记造册,实行“良民证”制度,限制其活动范围。对于合作者给予一定待遇,对于顽固分子则进行强制劳动或拘押。
经济上: 没收沙俄政府及顽固分子的所有财产、土地、矿山、企业。恢复基本生产秩序,组织渔业、林业开采,为驻军和未来开发积累资源。
· 移民上: 开始有计划地从帝国本土(尤其是条件相似的北部地区)和清国东北,招募移民前来垦殖、开矿,逐步改变岛上的人口结构。
……
库页岛,这片经历了无数变迁的土地,再次易主了。大夏帝国的龙旗,终于插遍了这座岛屿的每一个角落。北望神州战略的最北端支点,被牢牢握在了大夏帝国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