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风暴预警
陈海站在海事局办公室的窗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窗框。窗外,海津港的日常作业仍在继续,起重机像钢铁长颈鹿般俯仰,集装箱被有序地装卸。但在他眼中,这幅景象已经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
陈教官?年轻助手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您要的最近三个月的潮位数据。
陈海转身接过文件,快速翻阅着。数字证实了他的担忧——过去四周,平均潮位已经比去年同期上升了三十七厘米,而且上升速度还在加快。
气象台那边有什么消息?他头也不抬地问。
海燕正在西北太平洋上形成,预测路径可能经过我们这里。助手犹豫了一下,但方舟屏障控制中心说完全有能力应对,让我们照常发布航行警告就行。
陈海冷笑一声。他太了解台风了,在海军陆战队服役期间,他亲眼见过风暴潮如何吞噬海岸线。再坚固的屏障,在面对大自然的狂暴时都显得脆弱。
帮我联系港务局应急办,他放下文件,就说我们需要协调台风应急预案。
这只是一个借口。他真正需要的,是探听官方对当前形势的真实判断。
一小时后,陈海驾车驶入港口核心区。这里的安保明显加强了,出入口增设了检查岗,所有车辆都需要特别许可才能进入。他亮出海事局证件,守卫仔细核对后才予以放行。
港务局应急办公室里,负责人李主任正对着电话大声说着什么。看到陈海进来,他匆匆挂断电话,脸上挤出一个疲惫的笑容。
什么风把陈教官吹来了?李主任示意他坐下,手指却焦虑地敲打着桌面。
陈海直接切入主题:我注意到最近潮位数据异常,加上台风即将来临,想了解港口的应急预案。
李主任的笑容僵了一下:一切都在控制中。方舟屏障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风暴,这点你大可放心。
那为什么港口在秘密加固防洪设施?陈海指向窗外,那里正在施工的防波堤明显比标准规格要高得多。
办公室陷入短暂的沉默。李主任站起身,走到门口确认走廊无人,然后轻轻关上门。
老陈,咱们认识多年了,我就直说吧。他压低声音,上面的指示是保持一切正常,但暗地里...我们在做最坏的准备。
最坏的准备是指?
李主任走到电脑前,调出一组数据:屏障的能耗在过去两周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但效果却在下降。控制中心的人说,海水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影响了屏障的稳定性。
陈海感到后背一阵发凉。这正是陆锋警告过的情况。
台风来临的时候,屏障能撑住吗?
李主任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调出台风预测模型:海燕的强度还在增加,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它将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的太平洋台风之一。更糟糕的是,它恰好赶上天文大潮...
不用再说下去,陈海已经明白了情况的严重性。风暴潮叠加异常高潮位,再加上可能失效的能量屏障,这将是一场完美的灾难。
离开港务局时,陈海注意到港口区正在进行的其他异常活动:军用车辆在码头间穿梭,一些重要设备正在被转移到地势较高的仓库,甚至还有工程兵在加固海堤。
这些迹象表明,官方对危机的了解程度远超过公开承认的水平。他们也在秘密准备,只是不愿引起公众恐慌。
在返回市区的路上,陈海拨通了陆锋的电话。
情况比我们想的更糟,他简洁地说,台风要来了,屏障可能靠不住。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最多四十八小时。我需要见你和林舒,还有老赵。有些事必须当面说。
一小时后,四人聚集在陈海的训练馆办公室里。老赵刚从港口赶来,工作服上还沾着油污;林舒则是从规划局直接过来,手里拿着一叠最新的气象资料;陆锋最后一个到达,神色凝重。
陈海将自己在港务局的见闻和盘托出,包括屏障能耗异常和官方的秘密准备工作。
我就知道!老赵一拍桌子,港口这几天在秘密转运重要物资,连我们修理厂都被征用了两辆重型卡车。
林舒展开气象图,手指沿着台风预测路径移动:最糟糕的不是台风本身,而是它带来的风暴潮。如果恰逢高潮位,海水可能会越过海堤,直接冲击城市低洼地区。
屏障呢?陆锋问,如果真的像陈海说的那样...
那就不是越过海堤的问题了,林舒的声音有些发抖,而是整个屏障系统可能崩溃。一旦发生,海水会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进来。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个可怕的可能性。
我们该怎么办?老赵终于问道。
陈海站起身,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第一,立即开始向仓库转移核心物资;第二,通知所有团队成员做好准备;第三,制定详细的撤离方案。
要不要告诉其他人实情?林舒问。
陆锋摇头:还不是时候。恐慌可能比灾难本身更危险。我们只通知核心成员,让他们以演习的名义做好准备。
计划确定后,四人立即分头行动。陈海负责联络其他核心成员,老赵继续在港口收集情报并准备车辆,陆锋和林舒则前往仓库,开始最后的准备工作。
就在他们忙碌的同时,海津市的日常生活仍在继续。电视台播放着轻松的娱乐节目,商场里挤满了购物的人群,情侣们手牵手在海堤上散步,欣赏着落日余晖。
只有极少数细心的人才会注意到异常:海鸟成群结队地飞离海岸线;海水呈现出不正常的暗绿色;空气中的盐分浓度明显增高。
傍晚时分,陆锋和林舒驱车前往仓库。一路上,他们注意到出城的车辆比平时多了不少,其中一些车上满载着行李和物资。
看来察觉到危险的不止我们。林舒轻声说。
仓库里,刘师傅已经按照指示清理出了更多空间。看到他们到来,老人默默地点点头,继续手中的工作。
刘师傅,您儿子一家...林舒忍不住问道。
我通知了他们,刘师傅头也不抬,但他们不相信,说我老糊涂了。
语气中的无奈和悲伤让林舒不忍再问。她知道,很多人宁愿相信官方的保证,也不愿面对可怕的真相。
夜幕降临时,陈海和老赵也赶到了仓库。陈海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我联系上了王楠,他说的是他认识的一位护士,她愿意加入我们,但有一个条件——要带上她的妹妹和外甥。
医疗人员是我们急需的,陆锋立即表态,告诉她们,我们欢迎。
老赵则带来了更令人不安的情报:港口今晚在秘密转移一批重要档案和设备,看样子是要撤到内陆去。我还听说,一些官员的家属已经离开了海津市。
这些消息证实了他们的担忧——知情者已经在悄悄撤离。
深夜,当四人最后一次检查仓库的准备情况时,远处传来了隐隐的雷声。林舒走到仓库门口,望向海津市的方向。城市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看似永恒,实则脆弱。
明天,她轻声说,一切都会不一样了。
陆锋走到她身边,握住她的手。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做了能做的一切准备。现在,只能等待风暴的来临,祈祷他们的判断是错误的。
但直觉告诉他们,这场风暴将改变一切。海津市的平静日子,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在返回市区的路上,雨点开始敲打车窗。起初只是零星的雨滴,很快就变成了倾盆大雨。风雨中,海津市的灯火显得朦胧而不真实,仿佛随时可能被这突如其来的风暴吞噬。
这一夜,很多人都将无眠。而对于陆锋和他的团队来说,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