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空调嗡嗡作响,却吹不散弥漫在空气中的压抑。王晓琳猛地合上笔记本电脑,声音大得让周围几个同事不约而同地抬起头。她脸色铁青,手指在鼠标上收紧,关节泛白。
“怎么了,晓琳?”我轻声问道,递过去一杯刚泡好的绿茶。
她没接,只是深吸一口气,然后打开了手机通讯录,找到“金源能源项目部-李总”这个联系人,毫不犹豫地拉入了黑名单。
“又一个?”我瞥了眼她屏幕上还未关闭的设计图纸,那是一个复杂的光伏电站电气布置图。
“第三次修改了,还是同一套话。”王晓琳声音平静,但嘴角微微抽搐,“说我们的设计是‘小学生涂鸦’,说我们这些技术人员‘连最基本的工程常识都不懂’。”
办公室里响起几声理解的叹息。在xx电力设计院新能源事业部,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
---
那是周一早晨,王晓琳带着精心准备的汇报材料,信心满满地前往金源能源参加技术交底会。她为这个项目熬了整整两个星期,对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
“我们的电气主接线方案采用单母线分段,这样可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当一段母线发生故障时,另一段母线仍可继续工作...”她站在投影前,有条不紊地讲解着。
“停!”李总突然打断,肥胖的手指不耐烦地敲着桌子,“你们这些技术人员就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什么单母线双母线,不就是几根电线连在一起吗?搞得这么复杂,是不是想多算点设计费?”
会议室里安静得可怕。王晓琳抿了抿嘴唇,努力保持专业微笑:“李总,这不是简单接线问题,它关系到整个电站的运行可靠性和后期维护便利性。”
“别跟我说这些虚的。”李总挥挥手,像是驱赶一只苍蝇,“我在这个行业干了二十年,什么没见过?你们这些刚从学校出来的小年轻,懂什么实际工程?”
随后的讨论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指责。每当王晓琳试图从技术角度解释设计选择时,李总就用更高的声音压过她:“我说不行就不行!”“你们设计院就是死板!”“按我说的改,不然我就找你们领导!”
王晓琳回来后,把自己关在茶水间足足十分钟。当我走进去时,看见她正盯着窗外,手里紧握着的手机微微发抖。
“又被上课了?”我轻声问。
她转过头,眼里有种复杂的东西:“张工,我们辛辛苦苦学的那些知识,在这些业主眼里就这么一文不值吗?”
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
在xx电力设计院,技术人员被业主轻视几乎是家常便饭。我们这些新能源部门的技术人员,名义上是“高薪专业人才”,实际上却是产业链中最容易被挤压的一环。
陈浩,我们部门的资深电气工程师,上周刚从另一个项目现场回来。业主因为想节省成本,坚持要求取消设计中规定的几组保护装置。陈浩多次书面说明其危险性,对方却直接找到设计院领导,说他不配合工作、缺乏服务意识。
“领导怎么说?”我当时问他。
陈浩苦笑:“还能怎么说?客户是上帝。只好让我修改设计,去掉那些保护装置。”
这件事像根刺,扎在每个技术人员心里。我们心照不宣地明白,在商业利益面前,专业技术常常要退居二线。
周五的技术讨论会上,这种无力感更加明显。新能源事业部主任在谈到“客户满意度”时,特意强调:“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设计院是服务单位,业主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
王晓琳忍不住举手发言:“但如果业主的要求明显违反技术规范呢?比如金源项目的李总,非要我们取消防雷接地,说那是‘浪费材料’。”
会议室一阵窃窃私语。原来不止一个项目遇到这种问题。
主任推了推眼镜,语气平和但不容置疑:“这就需要各位做好沟通解释工作,找到技术要求和业主需求之间的平衡点。”
散会后,王晓琳默默收拾东西,低声对我说:“所谓的平衡点,通常都是技术让步,对吧?”
我无言以对。
---
拉黑业主的事,王晓琳没有告诉领导。但这种事情从来瞒不住。
周二上午,主任急匆匆地找到我们办公室:“王晓琳,金源能源的李总直接打电话到院长那里了,说你态度恶劣,不接电话,还把他拉黑了。怎么回事?”
整个办公室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王晓琳站起来,平静地回答:“主任,我确实拉黑了他。因为除了工作沟通,他还经常在非工作时间发无关信息,甚至进行人身攻击。我有聊天记录为证。”
她打开微信聊天记录,那些刺目的字句映入眼帘:“你们这些技术人员就是书呆子”“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我看你就是欠骂”...
主任沉默地翻看着,眉头越皱越紧。
“我知道我不该拉黑客户。”王晓琳继续说,“但我认为,技术人员的基本尊严也应该得到尊重。”
主任长叹一声,把手机还给她:“无论如何,先解除拉黑。院里会与金源沟通,争取换一个对接人。但是——”他环顾办公室,提高声音,“我希望大家明白,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必须与各种业主打交道。遇到问题要通过正常渠道解决,不要个人意气用事。”
主任离开后,办公室里响起一阵议论。
“晓琳姐做得对,那种人就不该惯着。”
“可是得罪了业主,最后倒霉的还是我们自己啊。”
“难道我们技术人员就活该被骂吗?”
王晓琳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我知道,她不是在为自己的行为后悔,而是在思考一个更大的问题:为什么技术人员的尊严如此轻易就被践踏?
---
转机出现在两周后。
金源能源的光伏电站并网调试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保护误动事故——正是由于他们坚持取消的那组防雷装置缺失导致的。整个电站陷入瘫痪,每天损失高达数十万元。
李总气急败坏地打来电话,要求设计院立即派人处理,并声称要追究设计责任。
院里派出了以王晓琳为首的技术团队。面对紧急情况,她没有推诿,而是迅速组织人员分析事故原因。
在现场,李总依旧趾高气扬:“你们的设计肯定有问题!必须负全责!”
王晓琳不卑不亢地回应:“李总,根据我们之前的书面沟通记录,您坚持要求取消防雷接地系统,并签署了技术变更承诺书。现在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一变更导致的。”
她拿出存档的沟通记录,白纸黑字,清清楚楚。
李总的表情瞬间凝固。
随后的故障排查中,王晓琳带领团队日夜奋战,不仅解决了保护误动问题,还优化了整个系统的接地设计。她的专业能力和负责态度,赢得了现场施工单位和设备供应商的一致尊重。
“王工,没想到你这么年轻,技术却这么扎实。”变电站的老站长由衷赞叹。
那一刻,我在王晓琳脸上看到了一种久违的自信和从容。
---
事故处理结束后,金源能源正式致函设计院,要求更换项目负责人,并表示对王晓琳的专业能力“十分钦佩”。
院里破天荒地没有追究王晓琳之前拉黑客户的行为,反而在月度例会上表扬了她“坚持技术原则的专业精神”。
“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午餐时,陈浩感慨道,“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看到院里为技术人员撑腰。”
王晓琳轻轻搅动着碗里的汤,若有所思:“也许不是院里变了,而是我们该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
她的话让我沉思。是的,在新能源行业飞速发展的今天,专业技术人员的价值不应该仅仅由甲方或领导定义。我们对技术的坚守、对专业的执着,本身就是价值的源泉。
那天下午,我看见王晓琳电脑上开着一份新的设计图纸,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业主的尊重从来不是靠一味迎合得来的,而是靠专业能力和不卑不亢的态度赢得的。
窗外,乌云散去,阳光洒在办公桌上。王晓琳抬起头,对我微微一笑:“张工,来看看这个新方案,我觉得我们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把系统效率再提高一个百分点。”
我走过去,看着她屏幕上精密的计算和巧妙的设计,突然觉得,在这个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真正不可或缺的,不正是这些默默耕耘的技术人员吗?
电流无声,却点亮万家灯火。而技术人员的价值,终将在黑暗中自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