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渐渐亮起了灯火,城市的黄昏总是来得仓促,不过片刻功夫,天际最后一抹橘红就已沉入墨蓝的夜色中。窗玻璃映出他略显疲惫的身影,领带松松地挂着,白衬衫的领口解开了两颗纽扣。
国际工程部的办公区依然灯火通明,周五的晚上,加班是常态。
“宇涵,还不走?”同事王磊拎着公文包路过,拍了拍他的肩膀。
“把这个标书再核对一遍,下周一就要交了。”刘宇涵转过身,勉强笑了笑。
王磊凑近了些,压低声音:“听说东南亚那个光伏电站项目,负责人定下来了。”
刘宇涵的心猛地一跳,却又在瞬间平静下来。他已经在电力设计院工作了六年,参与过的国际项目不下二十个,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拼尽全力。这个光伏项目他投入了整整三个月,从技术方案到预算控制,每一个细节都打磨得无可挑剔。
“是谁?”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平静得不带一丝波澜。
“赵明远。”王磊吐出这三个字,像是抛出一块沉重的石头,在两人之间的空气里激起无声的涟漪。
刘宇涵点了点头,什么都没说。窗外的霓虹灯突然亮了起来,在他的眼镜片上反射出细碎的光。
赵明远。比他晚入职两年,技术能力平平,却是公司某位副总的亲侄子。
“你也别太往心里去。”王磊叹了口气,“这世道,能力算什么?关系硬才是硬道理。”
等王磊的脚步声消失在走廊尽头,刘宇涵才缓缓坐回工位。电脑屏幕上还停留着他精心修改了十几遍的项目方案,那些精确的数据、创新的设计,此刻仿佛都在嘲笑他的天真。
他想起三个月前,部门主任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刘啊,这个项目非你莫属,好好干,机会很大。”那时他竟真的相信,努力会被看见,才华会有回报。
手机在桌上震动起来,是妻子晓菲发来的消息:“几点回家?饭菜都凉了。”
他盯着那条消息看了很久,不知道该如何回复。该怎么解释他再一次与晋升失之交臂?怎么描述那种明明已经触手可及,却又在瞬间被无形的手推开的无力感?
办公区另一端的主任办公室门开了,赵明远从里面走出来,满面春风。他穿着熨帖的定制西装,手腕上的名表在灯光下闪着矜持的光。两人目光相遇的瞬间,赵明远朝他点了点头,那眼神里的怜悯比嘲讽更令人刺痛。
“宇涵哥,还没走啊?”赵明远走近,身上淡淡的古龙水气味飘了过来,“真是太感谢你了,这个项目的技术方案写得特别棒,主任让我接下来负责,我还得好好向你请教呢。”
刘宇涵感到喉咙发紧,像是被什么无形的东西扼住了呼吸。他勉强挤出一个职业化的微笑:“恭喜。”
“运气好而已。”赵明远摆摆手,但那眼神里的得意掩藏不住,“周末有个和业主的饭局,副总也去,你要不要一起来?反正方案是你做的,比较熟悉。”
这是一份施舍,刘宇涵再清楚不过。他摇了摇头:“不了,周末陪家人。”
赵明远离开后,整个办公区彻底安静下来。刘宇涵关掉电脑,整理好桌面,动作缓慢而机械。窗外,城市的灯火织成一张无边无际的网,每一盏灯背后都是一个家庭,一个梦想,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他乘电梯下楼,走出公司大门。初夏的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在脸上格外清醒。他没有直接去地铁站,而是绕道去了办公楼后面的小公园。这里是他刚入职时经常来的地方,那时他满怀憧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一定能在这个庞大的国企里闯出一片天地。
长椅冰凉,他坐了下来,点燃了一支很久不抽的烟。烟雾在黑暗中缭绕,如同那些逐渐消散的雄心。
“小伙子,借个火?”一个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刘宇涵回头,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站在不远处。他穿着朴素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支未点燃的香烟。
“给您。”刘宇涵递过打火机。
老人点燃烟,在他身旁坐下:“这么晚,刚下班?”
“嗯。”刘宇涵简短地回答,并不想多谈。
“在电力设计院工作?”老人看了眼他胸前还没摘下的工牌。
“国际工程部。”
老人点点头,深吸了一口烟:“好地方啊,前途无量。”
刘宇涵苦笑一声,没接话。
“不过,”老人顿了顿,像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国企这地方,有时候光有能力是不够的。”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突然打开了刘宇涵心中紧闭的闸门。他不由自主地开始讲述自己的处境,那些努力付诸东流的项目,那些被关系户抢走的机会,那些看似触手可及却总是失之交臂的晋升。
老人静静地听着,不时点头。直到刘宇涵说完,他才缓缓开口:“你看这棵树。”他指着不远处的一棵老槐树,“它之所以能长这么高大,不仅仅是因为根系深厚,还因为它所处的土壤肥沃,阳光充足。能力就像树的根系,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合适的环境和养分,再强大的根系也难以支撑参天大树。”
“所以,像我这种没有背景的人,就活该被埋没吗?”刘宇涵的声音里带着不甘。
老人笑了:“我不是这个意思。关系、人脉,这些看似外在的东西,其实也是能力的一种。建立关系的能力,经营人脉的能力,把握机会的能力,甚至识别贵人的能力,都是职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关键是,你要学会在认清规则的同时,不放弃自己的原则。”
夜风掠过树梢,发出沙沙的响声。刘宇涵沉默着,品味着老人话中的深意。
“二十多年前,我也在电力设计院工作过。”老人突然说,“和你一样,曾经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为什么那些能力不如我的人,却能平步青云?”
刘宇涵惊讶地看向老人。
“后来我明白了,抱怨改变不了任何事。要么离开,去寻找真正认可你价值的地方;要么留下,但要学会在规则内游刃有余地前行。”老人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关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经营出来的;贵人不是等来的,而是吸引来的。”
老人离开后,刘宇涵又在长椅上坐了许久。他的手机再次震动,这次是母亲发来的消息:“儿子,这周末回家吃饭吗?你爸钓到一条大鲤鱼,等着你回来做酸菜鱼呢。”
简单朴实的文字,却突然让他眼眶发热。在这个充满算计和利益交换的世界里,至少还有一处地方,他的价值不需要通过职位和收入来证明。
他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向地铁站走去。步伐比来时坚定了许多。
周末过后,周一的晨会上,部门主任宣布了东南亚光伏项目的正式立项,赵明远作为项目经理,刘宇涵作为技术总监。
“宇涵啊,这个项目技术难度大,你多帮帮明远。”主任说得轻描淡写,仿佛这只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事安排。
刘宇涵平静地点了点头:“好的,主任。”
会议结束后,他主动找到赵明远:“明远,关于项目团队的人员配置,我有些想法,你看什么时候方便讨论一下?”
赵明远显然有些意外,随即笑了起来:“宇涵哥就是靠谱,要不现在就去我办公室聊?”
“好。”刘宇涵微笑着应道。
他不再把自己封闭在技术的象牙塔里,而是开始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人脉网络。他主动申请参加行业论坛,在技术交流会上积极发言,甚至加入了院的篮球队,与各部门的同事建立了更广泛的联系。
三个月后,在项目关键阶段,业主方突然提出要大幅修改技术方案。赵明远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连续召集了几次会议都拿不出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如果按照他们的要求改,成本至少要增加百分之二十,工期也会延长两个月。”项目组会议上,赵明远揉着太阳穴,一脸疲惫,“但业主方态度很强硬,说不改就重新考虑合作。”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大家都明白这个项目对公司的重要性,也清楚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危机,后果不堪设想。
“我有个想法。”刘宇涵打破了沉默,“我们可以不完全按照业主的要求改,而是提出一个替代方案。既满足他们的核心需求,又能把成本控制在预算内,工期也只延长两周。”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说说看。”赵明远急切地说。
刘宇涵走到白板前,开始详细阐述他的方案。那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方案,更包含了对业主需求的深刻理解,对各方利益的巧妙平衡。当他讲完时,会议室里响起了掌声。
“太棒了,宇涵哥!”赵明远激动地说,“你怎么想到的?”
刘宇涵笑了笑,没有回答。他想起上个月在行业论坛上结识的那位业主公司的高级顾问,两人在咖啡厅聊了整整一个下午,从技术趋势到行业生态,相谈甚欢。正是那次谈话,让他对业主公司的内部决策流程和真实需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方案最终获得了业主的认可,项目危机得以化解。庆功宴上,赵明远举杯向刘宇涵敬酒:“宇涵哥,这次多亏了你,我欠你一个人情。”
“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刘宇涵与他碰杯,语气平静。
那晚,他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树已生根,静待参天。”
刘宇涵盯着那条短信看了许久,忽然想起三个月前那个夜晚,公园里偶遇的老人。他回拨过去,却只听到“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的提示音。
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他看着窗外流光溢彩的城市,第一次感到自己真正开始理解这里的游戏规则。能力确实不是升职加薪的唯一条件,但它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基石。而关系、人脉、贵人,这些看似外在的因素,其实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经营和创造。
一个月后,部门进行人事调整,刘宇涵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东南亚区域总部的副总经理。任命通知下发的那天,他平静地接受了同事们的祝贺,然后继续埋头工作。
下班后,他再次来到那个小公园,坐在同一张长椅上。初夏的微风和三个月前别无二致,但他的心境已然不同。
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翻开第一页,写下今天的日期,然后开始记录这一天的收获与思考。这是那位老人给他的建议——坚持记录,定期复盘,在认清规则的同时,不放弃自己的原则。
笔记本的前几页,记录着他这三个月来建立的新联系人,参加的每一次重要活动,以及从中获得的感悟。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人脉清单,而是他在这个复杂职场中学习、成长的地图。
远处,电力设计院的大楼在夜色中巍然耸立,无数窗户后依然亮着灯光,像星星点点的希望。刘宇涵知道,在那栋大楼里,还有许多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在为梦想打拼,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平衡。
他合上笔记本,深吸一口气,拨通了妻子的电话:“晓菲,我下班了,这就回家。对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电话那端,妻子的笑声清脆悦耳,如同这个夜晚最动听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