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与日本之间关于“主动声纳”技术的秘密交易,如同一根尖锐的刺,扎进了帝国海军高层的心头。这份来自柏林的情报,在海军部内部引发了远比东海演习遭遇窥探更深的忧虑。水面舰艇的对决尚可凭借数量与火力,但水下世界的较量,往往取决于谁拥有更敏锐的“耳朵”和更隐蔽的身形。
海军部长萨镇冰第一时间将这一紧急情况向皇帝溥仪做了汇报。武英殿内,气氛因这份技术层面的威胁而显得格外凝重。
“陛下,”萨镇冰语气沉重,“若日方率先获得并大规模列装此种新型声纳,我‘蛟龙’级潜艇在靠近其舰队或港口时,被发现和锁定的风险将急剧增加。我海军赖以实施破交、侦察乃至对舰突袭的水下利刃,恐将威力大减!”
总参谋长蒋百里眉头紧锁:“技术差距,往往比数量差距更为致命。我们必须立刻采取行动!”
溥仪皇帝凝视着御案上的报告,目光锐利。他深知,在军事技术领域,一步慢可能步步慢。“格物院水下声学研究所,对此技术有无研究?”
“回陛下,”萨镇冰答道,“格物院对此已有跟踪和初步理论探索,但距离实用化,尤其是达到可靠探测并精确定位的程度,尚需时日,至少还需一至两年。而根据情报,德日此次交易,很可能涉及的是已经相对成熟的核心部件。”
“一两年?我们等不起!”皇帝断然道,“必须双管齐下!其一,命格物院水下声学所,集中所有力量,不惜代价,加速研发我们自己的主动声纳系统!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其二……”
皇帝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启动‘回声’计划。由总参二部负责,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获取德日交易的详细技术资料,至少,要摸清其技术参数和可能的弱点!必要时,可与内务稽查司协同行动。”
“陛下,”蒋百里有些迟疑,“在德国本土行动,风险极高,一旦暴露,外交上会非常被动。”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溥仪语气不容置疑,“帝国的安全,高于一切!记住,要隐秘,要干净!”
“臣遵旨!”蒋百里与萨镇冰齐声领命。一场围绕尖端水下探测技术的无声战争,悄然拉开了序幕。
帝国的战争机器,再次部分转向。位于南京的帝国格物院水下声学研究所,一夜之间成为了最高保密等级的机构。更多的顶尖物理学家、电子工程师被征调而来,实验室的灯火彻夜不熄。皇帝特批的巨额黄金和外汇被迅速划拨,用于向瑞士、瑞典等中立国采购最精密的实验设备和稀有材料。所有的研究都在与时间赛跑。
与此同时,总参二部最精干的海外行动小组被激活。他们的目标,锁定在德国那家参与技术转让的工业联合体,以及其在日本的主要对接人。这是一项极其危险的任务,需要在高度戒备的异国他乡,渗透进守卫森严的工业机密中心。
在德国柏林,一家看似普通的贸易公司里,代号“夜莺”的帝国潜伏人员接到了指令。他利用其公司与那家德国工业联合体有业务往来的便利,开始小心翼翼地接触其内部的中层技术人员,试图从侧面了解“主动声纳”项目的细节和进度。
而在日本东京,另一组情报人员则伪装成东南亚商人,试图接近三井财团内负责此次技术引进的关键人物,希望能从其社交圈或日常活动中找到突破口。
这是一场在阴影中进行的较量,没有硝烟,却同样惊心动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一旦行差踏错,不仅行动会失败,更可能引发严重的外交纠纷。
时间一天天过去。格物院的研究在重重困难中缓慢推进,而海外情报人员的行动也进展甚微,那核心的技术资料如同被藏在重重保险柜中最深处的珍宝,难以触及。
帝国海军,尤其是潜艇部队的官兵们,在日常训练中也不由自主地增加了一项新内容——研究在可能被更先进声纳探测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水文条件、如何改变航行战术、如何制造假目标以提高生存能力。一种无形的压力,弥漫在帝国海军上下。
这场围绕“主动声纳”的无声硝烟,考验的不仅是帝国的科技研发能力,更是其海外情报网络的深度与韧性。帝国能否在这场看不见的竞赛中抢占先机,或是至少不被对手甩开太远?水下的天平,正在悄然发生着微妙的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