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林家庄园,草木葱茏,荷香暗浮,一派生机勃勃。然而,比这自然生机更为炽热、也更牵动人心的,是家族核心层内关于如何具体践行“投靠李唐”策略的深入探讨与最终抉择。在明确了“天下归唐”大势已定、林家需顺势而为的总体方针后,一个更为现实、也更为关键的议题摆在了面前——如何投靠,才能既展现诚意和价值,赢得新朝重视,又能最大限度地保全家族元气,规避那庙堂之上可能存在的未知风险?
这一次,主持家族核心会议的,是如今已能清晰表达自己想法、对家族事务展现出超越年龄的专注与好奇的少主林砚……当然,实际的主持与最终决策者,依旧是王婉宁。她有意让年幼的儿子开始接触、感受这份家族重担的分量,潜移默化地培养其责任感。与会者除了林枫、月娘这两位核心臂助,还有几位被特意召来的、在家族内部素有才干之名,但并非嫡系核心的年轻子弟,以及两位掌管族学与外部联络、德高望重的老成族老。花厅内,济济一堂,气氛庄重而审慎,仿佛能听到每个人心中权衡的声响。
王婉宁端坐主位,气度沉静,林枫与月娘分坐两侧,如同最稳固的辅弼。林砚则安静地坐在母亲下首特制的高脚凳上,一双酷似其母的明亮眼睛,带着几分懵懂却又异常专注的好奇,打量着在场这些或熟悉或略显陌生的叔伯兄长们。
“家族的贺表,已遣派稳妥之人,快马加鞭送往长安。江南本地,初步的接触与对王师(唐军)的协助也已依计展开,反响尚可。”王婉宁开门见山,声音清晰而平稳,如同滑润溪流,却能注入每个人心田,“然,此等举措,仅为表我林家态度与在地方上的些许能力,尚属‘外围’之功。若要真正融入新朝肌体,为我林家谋得长远稳固之基,于这即将到来的大唐盛世中占据一席之地,尚需更进一步,也更需……讲究策略,行那‘润物细无声’之举,而非喧嚣躁进。”
她目光平和却极具穿透力,缓缓扫过那几位因被召见而略显紧张、却又难掩眼中期待与抱负的年轻面孔,最终定格在他们身上,语气变得更为恳切:“今日特意召诸位前来,是有一项关乎家族未来数十年气运,亦与诸位自身前程休戚相关的重任,需与诸位开诚布公地商议,望诸位静心聆听,慎思而后决断。”
一位名叫林文的年轻人,乃是林枫一位早已故去庶出堂叔之子,年方二十,素来以机敏好学、处事稳妥着称于族学,此刻忍不住深吸一口气,率先拱手开口道:“嫂夫人但请吩咐!文等深受家族养育栽培之恩,平日无以为报,但凡家族有所驱策,敢不效死力?纵是刀山火海,亦万死不辞!”言辞恳切,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热血与担当。
王婉宁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抬手示意他稍安勿躁。“效死、万死之言,暂且收起。我林家需的是建功效力之才,而非无谓牺牲之士。”她顿了顿,环视众人,目光最终落回林文等几位年轻子弟身上,说出了经过核心层反复推敲的核心决策,“家族决议,将从尔等俊彦之中,遴选部分精心培养、确有真才实学,且自身怀有建功立业之志、自愿前往者,携带家族准备的部分资金与精心筹措的‘晋身之资’,正式西入长安,投身李唐阵营。望诸位能以其自身才学能力,搏一个出身,立一番事业,同时,也为家族在新朝之内,扎下根须,开枝散叶,成为家族未来在庙堂之上的耳目与依托。”
此言一出,厅内微微一静,落针可闻。这决断意味着,一部分优秀的林氏子弟,将彻底离开熟悉的太湖根基,告别安逸的庄园生活,去往那千里之外、陌生且充满未知的长安城,在那波谲云诡的官场、竞争激烈的军中,或是其他领域,从头开始,独自打拼。机遇与风险,皆系于自身。
王婉宁观察着众人神色的细微变化,继续以她那沉稳而令人信服的声音解释道,条分缕析,将决策背后的深意娓娓道来:“此举,其一,是为家族进行长远投资。如同农人播种,需择良种,选沃土。诸位皆是族中经过观察、认可的俊彦种子,正值青春年少,或熟读经史子集,或通晓钱粮庶务,或略通武艺韬略,心中岂无建功立业、光耀门楣之志?家族愿为诸位提供这初始的东风,给予盘缠资源,助诸位乘风而起,前往新朝这片更为广阔的天地施展抱负。他日,诸位若能在长安凭借自身能力站稳脚跟,获得一官半职,或于某领域有所建树,那便是我林家在新朝最直接、最坚实的依靠与桥梁。家族的声音,可通过诸位上达天听;家族的产业,可借诸位之便更加顺畅;家族的安危,亦因诸位的存在而多一重保障。此乃互利共赢,非单方面索取。”
“其二,”她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更为凝重,带着一种历经世事的通透与谨慎,“此亦是为家族行那‘不将全副身家置于一篮’之古训,意在分散风险,预留退路。天下虽看似已定于李唐,然新朝初立,内部派系如何错综复杂?关陇、山东、江南士族如何平衡?天家父子兄弟之间……未来朝局如何演变,帝王之心如何难测,犹未可知。所谓‘伴君如伴虎’,庙堂之高,风波之险,非身处其间不能体会。我林家根基在江南,主力、财富、人丁之核心仍需留守本土,苦心经营太湖基业,此乃家族存续之绝对底线,不容有失。派遣诸位前往,乃是开辟‘第二战场’。即便……我是说即便,将来长安那边偶有政治风波、派系倾轧,甚至出现不可预知之剧变,波及到投身其中的个别人等,亦不至于动摇我林家之根本,不会导致全族倾覆之危。诸位在外开拓,家族在内固守,互为犄角,互为奥援,彼此呼应,方是家族在这变幻莫测的世道中,谋求长存久安的上上之策。此非弃子,而是赋予重任,将部分家族命运,托付于诸位之手。”
林枫此时也沉声开口,作为族长,他的话语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与支持:“婉宁所言,深谋远虑,亦是吾与族老们共同之意。此绝非视尔等为可弃之卒,恰恰相反,乃是家族对诸位能力之信任,对诸位前程之期许,方将此开拓先锋之重任相托。家族绝不会让诸位赤手空拳前往。除了充足的盘缠安家费用之外,更会为每人准备一份足以引起朝廷相关部门重视的‘投名状’或称‘晋身之资’。此去长安,非是让诸位凭空钻营,徒耗光阴,而是带着家族的诚意、实力与明确的敲门砖而去,力求能让诸位尽快展现价值,融入其中。”
月娘随即上前一步,手中拿着一份清单,开始详细说明为这些子弟准备的“晋身之资”的具体内容,她的声音柔和却条理分明:“家族会根据诸位各自所长与兴趣,以及对新朝当下亟需之物的判断,为每人量身准备一份‘晋身之资’。例如,林文侄儿你素来留心农事,精通筹算,你可携带家族汇集江南老农经验、反复改良后的曲辕犁、耧车等农具之精细分解图样,以及我们商队从岭南、闽地带来的占城稻、甘薯等高产或耐瘠作物之良种,并附上家族整理的江南地区水利兴修、精耕细作之详细心得册子,此必能引起司农寺等衙署之兴趣。”
她目光转向另一位对医术颇有兴趣、曾随四姨娘辨识草药的子弟林远志:“远志侄儿,你可携带家族药铺整理编撰的《江南常见时疫防治简易方略》,以及一批针对外伤、痢疾等军中常见疾病的应急成药与药材。新朝初立,战事虽平,然安抚地方、防治瘟疫亦是重中之重,此物实用,或可直叩太医署或兵曹之门。”
她又对一位心思缜密、善于分析、对经济流通颇有见解的子弟林明轩道:“明轩善于筹算,可携带一份家族整理的《江淮物产流通利弊浅析及平抑物价数策》,其中可包含部分江南市肆管理、漕运优化的建议,虽是一家之言,但数据详实,见解独到,或能入户部、市舶司有识官员之眼。”
月娘总结道:“总之,务求实用,能切实解决新朝当下或近未来的燃眉之急,方能显我林家子弟之独特价值,证明尔等非是只会空谈、托关系谋出身的庸碌之辈,而是真正有备而来、能为国分忧的实干之才。这些‘资粮’,便是尔等叩开仕途大门的硬通货。”
王婉宁最后总结,目光殷切而又无比严肃地再次扫过每一位年轻子弟的脸庞:“人选之事,家族绝不强迫,全凭诸位自愿。愿意前往者,家族必倾力相助,打点前路,安排好沿途护卫与抵达初期的落脚联络之事。然,——”她语气加重,“一旦进入长安,那片天地便需靠诸位自身去闯荡。能否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能否在能人辈出的官场军中立足扎根,能否洁身自好、不负家族所托,则全靠诸位自身的才智、毅力、品性与决断。望诸位谨记,尔等在外,一言一行,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与林家声誉休戚相关。需勤勉任事,忠君爱国,恪守臣节,但亦需懂得明哲保身,谨言慎行,洞察时势。家族,永远是尔等最坚实的后盾,会在后方源源不断地提供信息与必要的支持,但绝非万能护符,无法替代诸位自身在风浪中的搏击与成长。”
这场关乎家族未来布局的会议,持续了整整一个下午,期间反复讨论,权衡利弊。王婉宁耐心解答了每一位子弟的疑问,林枫也从武备和朝堂关系的角度给予了补充建议。最终,林文、林远志、林明轩这三位素有才干、年纪较轻、家世背景相对简单(利于审查),且对前往长安搏取前程抱有强烈意愿与信心的旁系子弟,被核心层一致认可,初步选定为此次“西进计划”的先遣人员。
“内帷协力,筹措万全”
决策既定,庞大的林家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而内宅诸位姨娘,也在此刻展现出不可或缺的作用。
王婉宁亲自召见三位选定子弟的母、妻(若已娶亲),温言安抚,承诺家族会妥善照顾留在家中的眷属,确保她们生活无忧,消除子弟们的后顾之忧。她深知,后院安稳,前方便能心无旁骛。
三姨娘主动揽下了为子弟们准备行装的重任。她心思细腻,考虑周详,不仅准备了四季衣物、旅途干粮、常用药品,还特意让绣房赶制了几套用料讲究但不显奢靡、款式得体符合长安最新风尚的儒生袍和常服,并准备了若干份精致的江南特产作为他们抵达长安后,用于初期交际应酬的随手礼。“人靠衣装,佛靠金装,初次见面,仪表谈吐亦是关键,不可让我林家儿郎被人小觑了去。”她如是说。
四姨娘则忙着整理和抄录那些要作为“晋身之资”的医药方略和药材清单,确保每一个药方都经过验证,每一种药材都品质上乘,标注清晰。她还特意将自己多年行医总结的几套养生导引术图谱附上,叮嘱林远志:“身体是建功立业的本钱,这些导引术于公务之余练习,可强身健体,预防劳疾。”
五姨娘则更多地将精力放在照顾林砚和其他房中的孩童上,确保王婉宁和月娘能全身心投入这紧要的筹备工作。她还带着丫鬟们赶制了一些寓意平安、前程似锦的香囊、绣帕,让三位子弟随身携带,以寄托家人的牵挂与祝福。
在这个关键时刻,王婉宁的核心统领地位与决策权威,通过其周全的考虑、果断的决策以及对内宅资源的有效调动,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而内宅的和谐、高效与鼎力支持,则如同最稳固的基座,确保了她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关乎家族命运转折的战略布局之中。
“临行践行,殷殷嘱托”
一个月后,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晨光熹微的清晨,林家庄园的正门前,车马齐备,三位整装待发的林家子弟精神抖擞,却又难掩离愁与对未来的憧憬。
王婉宁、林枫率领核心成员及族老,亲自为他们送行。王婉宁将三份密封好的、分别写有对三人具体期许和后续联络方式的密信,郑重交到他们手中。“此去长安,山高水长。家族已通过商号在长安为你们租赁了合适的落脚之处,初期会有人接应。往后,便靠你们自己了。记住,团结互助,但亦需各自珍重。家族等待你们的好消息。”
林枫拍了拍每位子弟的肩膀,沉声道:“男儿志在四方!莫要堕了林家儿郎的威风!遇事多思量,但该决断时亦不可犹豫!”
月娘则将三个装满金锭、银铤和部分零散铜钱的沉重钱囊递给他们:“穷家富路,这些是家族的心意,也是你们在长安立足初期的依仗,需善用。”
林文、林远志、林明轩三人眼眶微红,齐齐跪地,向王婉宁、林枫及诸位长辈叩首拜别:“侄儿(弟子)定不负家族重托!必当竭尽全力,光大门楣,以报家族栽培之恩!”
车轮滚滚,马蹄声声,载着家族的希望与重托,渐渐消失在通往官道的方向。
会议散去,人选启程,花厅内暂时恢复了宁静,只剩下王婉宁、林枫与月娘三人。夕阳的余晖再次透过窗棂,为室内镀上一层暖金色,也映照着三人脸上复杂的神情。
“种子,已然依照计划播下。”林枫望着窗外子弟们离去的方向,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与空落,“只希望他们……真能不辜负家族这番苦心,不负婉宁你这番‘慧眼识珠’。”
王婉宁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远方,语气平静,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力量与期待:“是良种,亦需沃土与风雨磨砺,方能成才。我们已尽了人事,提供了最好的条件。接下来,能否在长安那片新的天地里生根、发芽,乃至茁壮成长,开出绚烂之花,结出丰硕之果,既要看天意运势,更要看他们自身的禀赋、心性与努力。这,便是‘慧眼识珠’之后,必要的‘分散下注’与耐心等待。成功,则我林家前程似锦;即便……个别人时运不济,折戟沉沙,于我林家太湖之根基亦无根本动摇。这,才是家族长存之道。”
月娘轻声道,语气中充满敬佩:“姐姐深谋远虑,布局精妙。如此一来,我林家进可依托他们在长安开拓局面,退可凭借江南根基稳守家园。无论未来朝局如何风云变幻,我林家总有一方天地可供辗转腾挪,再不似以往那般,只能被动固守一隅。”
王婉宁微微颔首,没有再多言。她深知,乱世求存乃至图谋发展的智慧,不仅在于高瞻远瞩,选择正确的历史方向,更在于如何在这条充满机遇与荆棘的道路上,走得稳健,走得留有充分的后手,走得能让家族在任何风浪中都保有生机。派遣精英子弟入长安,是林家顺应“天下归唐”大势所迈出的关键且极具魄力的一步,也是其历经十余年乱世洗礼、付出无数代价后,所形成的愈发成熟、理性的家族生存与发展哲学的集中体现。接下来的,便是更加复杂的局面:对内的巩固,对外的周旋,以及,耐心等待那些被寄予厚望的种子,在长安那片象征着权力与梦想的宏大舞台上,上演属于他们,也关乎林家未来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