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府光复的狂喜与喧嚣,如同潮水般逐渐退去,留下的是一片需要精心治理的沃土和一个亟待整合、发展的庞大军事力量。磐石纵队并未沉浸在胜利的荣耀中太久,便在林峰的强力主导下,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战后休整与编制革新阶段。
首先是对潞安府及其周边区域的消化与巩固。磐石纵队抽调了大量政工干部和部分战斗骨干,配合地方党组织,迅速建立起民主政权,恢复社会秩序,安抚民心,组织生产自救。缴获的大量日伪粮食和物资,除留足军需外,相当一部分被用于赈济在战火中受损的百姓,这一举措极大地赢得了民心,使得新生的政权迅速站稳了脚跟。城内残存的敌特分子和溃兵也被利刃大队联合新组建的公安部队逐一肃清,社会治安很快得到恢复。
与此同时,军事上的整合与扩编,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攻克省城的辉煌胜利,以及随之而来的巨大声望和“生生不息”称号的加持,使得前来投奔的青壮年和有志之士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峰。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和身体考核,磐石纵队一次性吸收了超过四千名合格新兵。加上原有的八千余骨干,纵队总兵力瞬间膨胀至一万两千余人!
如此庞大的兵力,以及愈发复杂的多兵种构成,原有的“纵队-团-营”编制已经难以有效指挥和发挥全部战斗力。编制革新,势在必行。
在平安县城(磐石纵队指挥部已迁回此处,潞安府交由主力一团及地方部队驻防)召开的高级军事会议上,林峰提出了全新的编制方案:
“同志们,我们磐石纵队,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一千多人的队伍了。我们现在拥有强大的步兵、炮兵、装甲兵、航空兵、特种部队,以及日益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为了适应未来更大规模、更高强度的作战需求,我们必须进行编制革新,建立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合成化、现代化军队!”
他走到悬挂着新编制结构图的木板前,用指挥棒清晰地阐述:
“经请示上级并获批准,即日起,我磐石纵队,正式升格为 ‘八路军太行山抗日先锋支队’ (对外仍可沿用纵队称谓,以方便理解),下辖如下单位:”
一、主力作战团(三个,番号不变,但进行充实和调整):
一团:驻防潞安府,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机炮连(装备重机枪、迫击炮),一个侦察连,一个工兵排。全员换装以三八式步枪、ppS-43冲锋枪(逐步替换)、dp-28\/捷克式轻机枪、九二式重机枪为主,成为兼具守备和机动能力的精锐步兵团。
二团:作为核心机动突击力量,下辖三个步兵营(优先换装自产ppS-43冲锋枪和缴获的自动武器),一个加强机炮连,一个坦克连(配属t-70及部分九五式轻型坦克),一个直属炮兵连(配属部分缴获的日式山炮、步兵炮)。该团火力、机动、突击能力兼备。
三团:驻防原根据地核心区域,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骑兵连,一个迫击炮连,负责区域守备和策应任务。
二、炮兵指挥部(由原炮兵团升格):
指挥员仍为赵守田。
下辖:
重炮营:装备ZIS-3 76.2mm野炮、m-30 122mm榴弹炮(包括此次缴获修复的日式105榴弹炮)。
野战炮营:装备剩余的各型迫击炮、步兵炮,提供伴随步兵的直瞄和曲射火力。
火箭炮连(暂编):负责即将组建完成的bm-13“喀秋莎”火箭炮。这是支战略级别的威慑力量。
防空连:装备部分缴获的日军高射机枪和少量61-K 37mm高射炮(系统少量兑换,以“特殊缴获”名义列装),负责要点防空。
三、装甲突击指挥部(由原装甲突击营升格):
下辖:
坦克营:以t-34\/76坦克为核心,混编t-70及缴获的九七式中型坦克,形成钢铁突击拳头。
自行火炮营:以SU-76自行火炮为主,提供机动直瞄火力支援。
装甲步兵营:装备大量冲锋枪、轻机枪,配备卡车,实现初步的机械化伴随作战。
四、航空大队(编制不变,实力增强):
拥有伊-16、雅克-1、拉-5战斗机,伊尔-2攻击机,佩-2轰炸机等各型战机二十余架,具备争夺制空权、对地攻击、战术轰炸等多重能力。
五、利刃特种大队(编制不变,地位提升):
作为支队的尖刀和秘密武器,负责最艰巨的敌后破袭、侦察、斩首任务,由周卫国继续担任队长。
六、骑兵团(由原骑兵连扩编):
下辖三个骑兵连,一个骑兵炮连(驮载迫击炮),负责侦察、警戒、迂回、追击等任务。
七、战役后勤保障旅(新设):
这是此次编制革新的重中之重!下辖运输营、维修营、医疗营(拥有升级后的野战医院)、军需仓库、基建工兵营、通讯营等。旨在建立一条强大、专业、高效的生命线,确保部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持续作战。
八、支队直属部队:
包括警卫营、侦察营、通讯中心、军工处(负责兵工厂及技术研发)等。
这一全新的编制体系,清晰合理,职责明确,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合成化水平和专业分工。各兵种不再是简单的配属关系,而是在支队统一指挥下,形成有机的整体。
编制确定后,便是大规模的人员调整、装备配发和适应性训练。整个根据地仿佛一个巨大的军营和练兵场,到处都是操练的队伍、轰鸣的坦克和起降的飞机。新兵们在老兵带领下刻苦训练,尽快融入集体;各兵种之间加强协同演练,磨合新的指挥和作战流程;后勤保障旅则忙着建立新的物资储备点和运输网络。
林峰更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军工生产和技术装备的整合上。秘密兵工厂全力运转,ppS-43冲锋枪的产量稳步提升。喀秋莎火箭炮的最后部件也在加紧“研制”(实为等待系统合适时机兑换或奖励)。他利用系统积分,再次兑换了一批关键设备和原材料,并指示军工处,开始研究中正式步枪的弹药与苏式武器弹药的通用化问题,以期进一步简化后勤。
战后休整,编制革新。磐石纵队——或者说八路军太行山抗日先锋支队,正在利用这宝贵的喘息之机,完成一次从血肉之躯到钢铁巨人的深刻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