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长倾此刻身处高风险区外的第一批牛痘接种观察区。
其他人的情况如何?
戴着口罩的燕长倾坐在简陋的隔离间内,与前来汇报的太医王履保持着三米距离。
昨 们幸运地在五万余头牛中发现了数十头感染天花的病牛。当晚,燕长倾便为周王朱橚和部分随行太医接种了牛痘。
同时,魏国公徐达、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等将领将十万大军的指挥权移交给信国公汤和。这位未曾参与北伐的老将接手后将军队管理得井井有条。
随后,众将领依照约定成为首批牛痘接种者。在为所有人接种完毕后,燕长倾也为自己接种了牛痘,随众人一同进入隔离观察区。
回大人,魏国公、宋国公、颍国公、永昌侯等人从昨夜至今晨陆续出现发热症状。除魏国公因年岁较高发热较重外,其余均为轻症。
同样全副武装的王履恭敬禀报。
燕长倾微微颔首,暗自松了口气。这毕竟是他两世为人首次实施牛痘接种,虽表面镇定,内心实则忐忑不安。
此刻众人皆可慌乱,唯独燕长倾必须镇定。他强自维持着从容不迫的姿态,直到听闻接种牛痘者仅有轻烧或中烧,未见重症,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下。
燕长倾转向王履,肃然道:“严密监视魏国公体温,若持续高烧,立刻降温控制。另外,隔离期间以牛奶代水,不得饮水——两万头牛的日产奶量,足够供应所有接种者。”
牛奶富含天然电解质与营养,对接种者大有裨益。王履颔首领命。
稍作沉吟,燕长倾又问:“陛下与百官状况如何?”
王履答道:“一切如常,未见天花症状。”他早与宫中太医确认过此事。
燕长倾并不担忧朱元璋等人。得知北元降俘染疫后,周王朱橚当即命人以烈酒泼洒降俘及其唾沫沾染之处。此世烈酒虽不及前世酒精,仍可暂作消毒之用。
此外,燕长倾已命工匠按他所述之法赶制蒸馏酒精——此物于他毫无难度,于大明匠人亦是如此。
即便朱元璋等人不幸染病,天花潜伏期最短五日,最长十六日,常见十至十二日。而牛痘接种者通常四五日即可痊愈,届时紧急为君臣接种,仍能将风险压至最低。
“小牛接种牛痘进展如何?”燕长倾再度发问。
由于需要接种牛痘的人数超过十万,仅靠那十几名北元重要降俘将天花传染给牛,再从中提取牛痘的方法效率太低。
燕长倾决定采取双重策略:一方面仍由降俘将天花病毒传给牛群,另一方面则挑选大批小牛,剃光它们的毛发并用刀刮出伤口,直接在伤口上涂抹牛痘使其感染。
五天后便可批量获取大量牛痘用于接种。
“目前已有128头小牛接种了牛痘,另有1568头小牛已完成筛选。”王履严谨地汇报道,“但应天府剩余的牛痘已耗尽,这批小牛尚待接种。”这些事项均由燕长倾前夜部署,隔离期间由王履具体执行并汇报。
燕长倾闻言,眉宇间罕见地浮起一丝笑意,温和挥手道:“我这儿暂无问题,若有需要会派人寻你。你先去巡视隔离军营吧。”说罢便低头继续书写。
片刻后,他发觉王履仍立于原地,不由疑惑:“还有何事?”
王履忍不住问道:“大人当真未觉不适?譬如发热等症状?”此前所有接种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燕长倾淡然摇头:“或许我体质较强,免疫力更佳。”他每日练习前世太极拳宗师所授拳法,两年来连风寒都未染过。
王履暗自惊叹这位岐伯氏的体魄异于常人,遂默默告退前往军营。
……
太医离去后,燕长倾再度伏案疾书。
在他前世,流传着五部传奇典籍:《军地两用人才之友》《民兵训练手册》《民兵军事训练手册》《赤脚医生手册》和《炎黄大百科全书》!!!
这五部典籍合称为《屠龙技》!!!
不过燕长倾传授给朱元璋及其皇子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的《屠龙技》与之有所不同。
确切地说,这五部典籍代表的《屠龙技》与燕长倾掌握的《屠龙技》,构成了《屠龙技》的两个层面!!!
一个是思想层面的《屠龙技》,另一个则是实践层面的《屠龙技》!!!
思想层面的《屠龙技》,燕长倾基本学完,但仅达到半吊子水平。
实践层面的《屠龙技》,燕长倾完整读过其中一部,另一部则接触过极度简化的完整读过的是《赤脚医生手册》,因他前世的祖父是乡村医生,家中恰好保留了这部老一辈医者必备的典籍。
燕长倾幼年随祖父生活时,别人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识字启蒙,他却硬核地以《赤脚医生手册》完成识字,因此得以通读全书。
另一部简化《十万个为什么》堪称《炎黄大百科全书》的极度精简版,虽简化得有些夸张。
但粗略计算,燕长倾也算接触过五部实践《屠龙技》中的两部。
如今,燕长倾打算在自我隔离期间,尽力默写出前世五大神书之一的《赤脚医生手册》。
披上医家岐伯氏的身份后,燕长倾不仅思索如何遏制天花瘟疫,更在谋划如何让岐伯氏这一身份真正封圣,名垂青史!!!
毕竟天花的出现与解决只是暂时的。
尽管仅凭发现牛痘、消灭天花的功绩足以封圣,但若后续岐伯氏未能持续创造功绩,让百姓长久铭记,这位新晋医圣终将被遗忘。
一旦岐伯氏的身份逐渐淡出世人记忆,其影响力与重要性也将随之削弱。
倘若岐伯氏的影响力大幅下降,未来再想借此身份振兴医家,必将重陷困境。
除了根除天花的功绩外,燕长倾还需创造另一项足以奠定医家圣人岐伯氏地位的伟大成就!
正如农家圣人神农氏凭借土豆名垂千古——只要大明疆土上仍有人种植食用土豆,神农氏的事迹便将永远传颂!
深思熟虑后,燕长倾决定重现《赤脚医生手册》,以此作为岐伯氏的立身之本。这部被誉为物理《屠龙技》五分之一的宝典,曾在他前世祖国的建国初期为乡村医疗奠定基石,用它来铸就当代医圣的根基再合适不过。
身为能与卷王比肩的卷霸,燕长倾虽非过目不忘,但记忆力远超常人。默写整本近八百页的《赤脚医生手册》虽非几日之功,但他计划优先完成待天花平息,他再逐步默写《常见症状诊断》《小儿疾病》《疾病预防》等其余章节,并邀太医院精英及抗疫中表现卓越的民间医者共修《大明赤脚医生手册》。当这部融合时代特色的医典问世之日,便是他医圣之位稳固之时!
只要大明仍有这本手册流传,只要百姓仍因它祛除病痛,岐伯氏的圣名便将永世长存!
四日后,燕长倾、魏国公徐达、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等北伐将领及部分太医,作为首批接种牛痘的人员,此前出现的轻微天花症状均已痊愈。
当日,痊愈后的徐达、冯胜、傅友德、蓝玉等将领特意与恩克卓里克图等北元降俘同处一昼夜,均未出现感染迹象。至此,牛痘防治天花的功效得到初步验证。
消息传至隔离中的朱元璋及文武百官处,众人欣喜若狂。随即展开第二批牛痘接种工作——若已感染天花,五日后将进入发病期,届时接种将失去预防效果。故朱元璋与群臣皆主动要求接种。
同时,应天府外十万北伐大军中高风险区域的将士也被纳入第二批接种名单。
五日后皇宫内,燕长倾与太医王履为痊愈的朱元璋诊查。实际由王履主诊,燕长倾静立旁观——这位岐伯氏圣人虽精通牛痘接种及《怎样预防疾病》等卫生知识,却不通医术。朱元璋心知肚明,故未让其诊脉。
王履诊毕奏道:陛下接种牛痘引发的轻微症状已完全消退,除龙体稍虚外,一切安好!
1194年
“只需这几日多加调养,不日便可痊愈!”
太医王履长舒一口气,神情放松下来。
朱元璋接种牛痘期间,太医院众人日夜轮守,寸步不离,唯恐出现半点差池。毕竟,若真有何闪失,他们难逃陪葬之命。所幸一切顺利,正如“岐伯氏”所言,牛痘之症风险极低,几乎不危及性命。
朱元璋微微颔首,目光转向燕长倾,声音略显虚弱地问道:
“其他人情况如何?”
燕长倾毫不犹豫答道:
“所有接种牛痘的文武百官,以及高风险区域的北伐将士,皆与陛下相同,只需休养几日,便可恢复如初。”
闻言,朱元璋神色稍缓。只要他无恙,百官无恙,将士无恙,大明便不会动荡!
“后续接种之事,可已安排妥当?”朱元璋继续追问。此前几日,他因牛痘反应精神萎靡,对后续事宜一无所知,如今清醒,自然要问个明白。
燕长倾从容答道:
“下一批接种者,包括皇后娘娘、后宫妃嫔、皇子,以及重要官员家眷。此外,万民农学院的朱雄英等学子,以及北伐大军中高风险区域的将士,亦在第三批次之列。”
“第四批次为其余官员家眷,及北伐大军中风险区域将士。”
“第五批次则为低风险区域的北伐将士。”
“待全军接种完毕,再轮到应天府外的三十万京营大军。”
“最后,才是应天府数十万百姓。”
朱元璋听罢,眼中满意之色更甚。牛痘产量有限,接种顺序自当分清轻重缓急。
燕长倾的轻重缓急之分,在朱元璋眼中显得极为合理。
朱元璋认为,只要按照燕长倾提出的牛痘接种计划逐步落实,应天府的天花瘟疫便不足为虑。
他的神色难得缓和,看向燕长倾,语气温和地问道:
“可有人胆敢违抗防治天花的命令?”
燕长倾干脆利落地答道:
“有,但已处置妥当。”
尽管封建帝制存在诸多弊端,但有一点却是燕长倾前世无法比拟的——那便是帝制铁拳的强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