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完田垄,燕长倾转身面对众人。虽隔着狐狸面具,朱元璋与诸皇子却仿佛看见他唇角扬起的弧度。
或许我并非真圣。燕长倾指向脚下田地,声调忽然轻快起来。
“我愿以圣人之名作种,播撒在这农学院的沃土之上!”
“且看经我精心栽培,今日播下的圣人之种,来日能否在这片田野中孕育出造福苍生的农圣!”
“待到那时,借 们的光,或许还能得个圣人之师的美名。”
“待我门下走出济世农圣,再以圣人自居,想必就能心安理得了。”
燕长倾说到最后,唇边漾起浅笑,恍若已看见百年后世人尊称他为圣人之师的光景。
田埂边,一袭赤焰五星袍随风翻飞,负手而立的燕长倾宛如谪仙临世。朱元璋与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皆怔然出神。
燕长倾这番话令众人心潮澎湃,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以己为种,育天下农圣,此乃先生之志?!】
【原来超越青史留名的,是培育圣人的宏愿!】
【至人无我,神人不居功,圣人不慕名。燕先生舍名求实,怎当不得圣人尊号?】
【若燕先生不配称圣,世间更无圣人!】
【不想尘世真有这般圣人存世!】
【今始信古籍所载圣贤非虚,世间果有真圣人!】
【父皇得此圣人临朝,又有土豆祥瑞,大明盛世可期!】
【圣贤降世,祥瑞天赐,大明必将开创远超汉唐的千古盛世!】
......
良久,朱元璋方从 回神,开怀笑道:“哈哈哈哈......”
“燕先生所求农学院,朕准了!”
“朕也要看看,先生这圣人之种,究竟能培育出多少济世农圣!”
在获悉燕长倾的意图后,无论其言辞虚实,朱元璋已然决意应允。
其一,自是为谋得土豆活民之功的圣贤认证权柄。
其二,虽于六部之外另设比肩六部的农学院,或将撼动朝堂权柄格局,然此院仅对天子负责、不涉朝政,实权终究有限。
究其本质,农学院当属名望重于实权的国办学府。换言之,朝廷不过赐予院长、副院长、系主任及诸生相应官阶俸禄,与分封藩王、犒赏公侯府属无异。
纵使农学院领俸人员数以千计——正九品学士、正七品讲师、正六品系主任、正四品副院长乃至正三品院长——较之可能惠泽苍生的农学硕果,区区俸禄何足挂齿!
若得再育活民万代的农圣,这般开销堪称一本万利;即便仅令亩产增一石半石,亦稳赚不亏。
燕倾欲建何等规模的农学院?何时启用?朱元璋挥袖相询。既允诺诸多官阶俸禄,区区学府更不在话下。
需地三千亩,寒露霜降前竣工为佳。燕长倾浅笑应答,待第二茬土豆丰收时,陛下携百官亲验亩产二十石之绩,再顺势昭告农学院成立,料无人敢置喙。
若贸然设立比肩六部之农学院,必遭群臣阻挠;然以土豆丰产为先导,则阻力自消。
他绝不相信,在亲眼见证亩产二十石的土豆丰收后,朝中还有人敢阻挠农学院的设立!
这可是培育出救世土豆的圣人所创的农学院!反对它,就是在与圣人为敌!
若真有人胆敢阻拦,他定会让这些官员在土豆推广时颗粒无收。待首批千名农学士学成归乡,更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这些阻挠者的恶行。
想要青史留名?想要光宗耀祖?燕长倾偏要让他们遗臭万年!让百姓世代唾骂!愤怒的民众说不定会连夜掘了他们的祖坟——谁让他们险些断送了百姓饱腹的希望?
听完燕长倾的要求,朱元璋面露难色。五月到十月仅有五个月,要建成占地三千亩的农学院,耗费实在巨大。若等土豆丰收后再建,自然无人反对。但如今仓促动工,朝野必生非议。
城北城西倒有闲置之地可用。朱元璋沉吟道,但五月内建成如此规模的农学院,所需人力物力恐引朝堂震动。不如先辟专地培育土豆,待秋收后再建学院?
若朝廷一时难以调集足够的人力物力来兴建农学院,不如由我出资招募民间工匠负责建造?
当然,这需要陛下在政策上给予相应支持。
比如在雇佣工匠、采购建材时,不会受到官府方面的阻挠。
简而言之,希望除了资金问题外,不会遇到其他阻碍。
燕长倾略作思索后回应道。
对于专属于自己的农学院,燕长倾一刻都不愿耽搁。
此前所有谋划,都是为了这一刻!
唯有农学院真正落成,他才能在大明扎下根基,否则一切努力都将成为无本之木。
既然朝廷暂时无力承建,他决定自行出资。
由朝廷建造难免受制于人,而自己出资则可按照心意规划,只要不逾制即可。
此话当真?
要建造占地三千亩的农学院,即便从简,没有数百万两也难以完成。
朱元璋说到这里,看着燕长倾微微摇头。
观其居所,莫说数百万两,怕是连万两现银都未必拿得出。
燕长倾从容一笑,取出一枚玻璃珠置于朱元璋与诸位皇子面前:
农学院将设立商会,专营各类琉璃珍品,不知陛下与诸位殿下可有意向?
每位殿下出资万两,可占半成股份。
陛下出资万两,可占一成股份。
在下同样出资万两,占半成股份。
剩余五成归农学院所有,用于建设开支。
日后盈利,按此比例分配。
他会缺钱?
笑话!
知识就是财富!
而他脑海中的学识,正是这个时代最珍贵的财富!
只要给他些许时日,他随时能积累起敌国之财!
先前之所以不敢放手经营,无非是担忧财富过盛招来祸端。要么遭人暗算,要么被迫沦为权贵的傀儡。
毕竟他缺乏守护巨额财富的势力,这才一直过着小康即安的平淡日子。
但如今朱元璋与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皆在眼前。若能邀他们入股商会——
且不说燕长倾本就掌握超越这个时代的商业智慧,单凭这块金字招牌,就足以让他富甲天下!
要知道最赚钱的买卖,永远掌握在朝廷手中!
有朱元璋等人作靠山,更不必担心沦为他人傀儡。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成为皇室的白手套。
不过在这方天地间,朱元璋一脉就是最强的靠山。做他们的代理人,反倒一劳永逸。
阳光下,燕长倾手中的琉璃珠折射出璀璨光芒。朱元璋与朱标等皇子这才想起,他确实提过掌握琉璃秘法之事。
朱元璋尤其记得那场小型商会上,燕长倾用琉璃珍品抵价三十万两白银的往事。
若多来几次这样的交易......
朱元璋不禁倒吸凉气。看来筹建农学院的数百万两开支,对燕长倾而言或许真不算难事。
莫非你掌握的琉璃制法,成本极低?朱元璋忍不住发问。
朱标等皇子也目光灼灼地盯着燕长倾。他们同样好奇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者说,对琉璃制法充满探究欲。
只是此前顾忌冒犯,始终未曾开口。
燕长倾转身踩着田间沙土,轻踢土块道:倒不是制法简单,关键在于成本与收益的差距。
比如能用脚下这些沙土烧制琉璃的话......
话未说尽,意思已然明了。
朱元璋与诸位皇子面面相觑,心中惊涛骇浪,无数念头翻涌不息。
【天啊!用沙子烧制琉璃?!】
【这不就是空手套白狼的买卖吗?!】
【简直比点石成金还厉害!】
【分明是化沙为宝啊!】
【就算工艺再复杂,只要原料便宜得像沙子,那不就是做多少赚多少?!】
【难怪燕先生敢包办农学院的费用,要是能大量出售琉璃,赚个几百万两还真不是难事!】
【前期投一万两,往后躺着数钱就行?!】
......
几个转念间,朱元璋和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皇子都看清了燕长倾这个商会的生财之道。
朕出五万两!要占五成!
朱元璋当机立断加码。
孤也能凑两万两,分我一成就行。
咳...本王同样出两万两,也要一成。
本王也要一成!
其实...本王也存了两万两私房钱。
不瞒各位,我私下攒了两万两。
我现在没现银,但可以典当宫里的宝贝...
朱榑!你再说一遍?!
父皇恕罪!儿臣绝不敢动宫中之物!
......
众皇子争相追加投资。
燕长倾看着这群父子直皱眉。朱元璋要五成,七个皇子各要一成——不仅十成份额被占光,自己和农学院还得倒贴。
这买卖太荒唐!
别想得太美,没戏。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定下:
朱元璋出三万两占三成,并调派人手;
朱标等皇子各出一万两占半成,必要时提供协助。
燕长倾自掏腰包拿出一万两银子,占商会半成股份。
农学院分得剩余三成份额。
这商会该起什么名?
朱棣突然发问。毕竟皇室也在商会投了钱,取名自然不能马虎。
既是农学院与皇家合办的商会,不如就叫农皇商会如何?
燕长倾不假思索道出早想好的名字。
农皇...农皇...
民以食为天,农为食之本,农字排在皇字前,倒也妥当。
朱元璋默念两遍,颔首应允:便叫农皇商会罢。
......
农学院建造与农皇商会事宜初定后,
朱元璋、朱标、朱樉、朱棡、朱棣等人目光再度聚焦地上那堆土豆。
毕竟先前商议种种,皆因这亩产二十石的奇珍而起。
区区百余颗土豆,要推广天下,少说也得三五十年光景。
楚王朱桢忍不住叹息。
三十年不够就五十年!五十年不够就八十年!八十年不够就一百年!
朱标凝视土豆,目光坚毅:纵使耗时再久,大明也要将土豆培育推广列为头等国策!
此乃真正能让天下百姓果腹的珍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