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商店的突击行动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涟漪迅速扩散。市局刑侦支队灯火通明,“屏障”项目组进入连轴转状态。查获的服务器和存储介质被迅速运往技术部门进行深度解密和数据恢复,对店员张海峰的审讯也连夜展开。
陈默作为侧写核心人员,被要求留在支队,协助分析不断涌出的新线索,并对可能出现的核心嫌疑人进行行为画像。
审讯室内,张海峰起初还试图狡辩,声称自己对地下室的设备用途不知情,只是按吩咐看店。但当审讯人员出示从其住处搜出的、与境外账户有多笔不明资金往来的银行卡记录时,他的心理防线开始崩溃。
“我说……我说……”张海峰瘫在椅子上,额头冷汗涔涔,“我是负责接收指令和传递信息的……上线叫‘会计’,我只听过他的声音,通过加密电话联系……货物……就是那些数据和技术资料,由‘搬运工’负责交接……”
“‘会计’和‘搬运工’的真实身份?”审讯员追问。
“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每次联系方式和交接地点都不同……‘会计’只告诉我需要准备什么,或者把收到的信息存到指定设备……‘搬运工’每次来都戴着口罩和帽子,看不清脸……”
线索似乎又陷入了僵局。这两个代号如同幽灵,只知道存在,却抓不住实体。
技术部门的进展则更为显着。经过初步解密,从服务器中恢复出大量加密通讯记录和文件传输日志。数据显示,“蓝海”商店作为一个关键中转节点,长期与多个境外Ip地址进行数据交换,内容涉及精密仪器图纸、材料配方、以及部分敏感的工业流程信息。
陈默没有参与具体的审讯和技术解读,他的任务是站在更高层面,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起来,勾勒出“会计”和“搬运工”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画像。
他把自己关在支队安排的一间小会议室里,面前的白板上写满了关键词、时间线和关系图。根据张海峰的供词、通讯记录的时间规律、以及数据交换的特征,他开始侧写。
“‘会计’。”陈默用马克笔在白板上写下这个代号,“角色:核心信息协调与资金管理者。特征:极度谨慎,通讯习惯显示其有强烈的反侦察意识,可能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或财务背景。从指令下达的精准度和时间选择来看,思维缜密,注重细节,可能有一定的强迫倾向。其声音经过处理,说明极度注重隐藏真实身份,社会地位可能不低,或者有需要严格保密的公开职业。”
接着,他写下“搬运工”。“角色:实体物资或数据载体交接执行者。特征:行动力强,熟悉本地环境,具备一定的体能和反跟踪能力。交接地点多变,说明其对城市交通和隐蔽点有深入了解。每次都能成功避开主要监控,可能对警方巡逻规律和监控点位有一定了解,或者有内应提供信息。性格可能较为冷静,甚至冷酷,执行力高于创造力。”
分析完个体,陈默开始审视整个网络的操作模式。“这是一个高度专业化、分工明确的非法技术转移网络。目标明确:窃取具有战略价值的技术情报。运作模式:境外下单,‘会计’境内协调指挥,‘搬运工’负责高风险的实际操作,‘蓝海’商店这类据点负责中转和缓冲。网络结构扁平,节点间单线联系,即便一个环节被破坏,也难以牵出整个网络。”
他的分析报告被迅速呈送给老李和项目组负责人。老李看完后,立刻召集紧急会议。
“陈默的侧写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老李指着白板上的内容,“‘会计’和‘搬运工’是我们要抓的关键。技术组,重点分析通讯记录中所有与‘会计’指令相关的元数据,寻找可能暴露其地理位置或设备特征的蛛丝马迹!行动组,根据‘搬运工’的活动规律和侧写特征,重新梳理近期所有可疑人员、车辆在‘蓝海’商店周边的活动记录,特别是那些符合侧写特征、反复出现但又刻意规避监控的对象!”
新的调查指令下达,庞大的机器再次高效运转起来。
陈默继续深挖细节。他注意到,在部分数据传输记录中,夹杂着一些看似无关的、关于古典音乐唱片版本的讨论片段,使用的语言非常专业。这些内容与核心技术资料格格不入。
“这是‘会计’的个人癖好?”陈默脑中灵光一闪。一个如此谨慎的人,会在进行非法交易时,不经意流露出真实的个人兴趣?还是说,这是一种更隐蔽的联络方式?
他将这个发现标记出来,提交给技术组,建议重点关注与这些音乐话题相关的通讯链路,或许能找到“会计”用于非业务联系的、防护等级相对较低的社交账号或活动痕迹。
同时,他对“搬运工”的侧写进行了补充。能够长期从事这种高风险交接而不暴露,除了能力,可能还需要一个合法的身份作为掩护。出租车司机?快递员?或是某种需要频繁流动、又不引人注目的职业?
会议结束后,老李单独留下陈默,递给他一杯浓茶:“辛苦了。你的侧写,几次都在关键时刻点醒了我们。这个案子水很深,牵扯的利益方可能超出想象。”
陈默接过茶,没说话。他知道老李的意思,“屏障”背后,可能不仅仅是商业间谍,还涉及更复杂的领域。
深夜,技术组传来好消息。通过分析元数据,他们成功定位了“会计”最近一次下达指令时使用的一个加密Ip地址,物理位置指向省城一个高端商务公寓区。同时,在陈默提示的音乐话题相关通讯中,发现了一个活跃于小众古典音乐论坛的账号,该账号的登录Ip与“会计”的指令Ip存在重合!
“会计”的藏身之地,露出了冰山一角。
而行动组那边,通过海量监控筛查,也锁定了一辆在“蓝海”商店周边多次出现的摩托车,驾驶人总是戴着全盔,无法辨认面容,但行车路线诡异,符合“搬运工”的侧写特征。车辆信息正在追查中。
陈默站在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看着不断更新的信息流。白板上那两个原本虚幻的代号,正在一点点被赋予真实的轮廓。
深渊之下的侧影,终于被探照灯的强光捕捉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