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文件出来时,操场上的动员似乎达到了高潮。
只见学生们开始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扛着红旗,排着并不算太整齐但气势十足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出校门。
队伍的前面,还有人抬着用竹竿和红布临时赶制的标语牌,上面写着“支援秋收第一线”、“向农民伯伯学习”、“炼钢炼人炼思想”等大字。
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兴奋、自豪甚至有些神圣的表情,仿佛不是去参加劳动,而是奔赴一个光荣的战场。
他们年轻的、尚未完全变声的嗓音,喊着整齐划一的口号,充满了不容置疑的信念感。
路边有一些居民驻足观看,指指点点,脸上多是赞许。
韩东默默地看着这支年轻的洪流从面前经过。
他看到有些学生手里还拿着课本,但显然心思早已不在书上;看到队伍中一些身材瘦小的低年级学生,背着几乎和他们身高差不多的行李卷,脚步却异常坚定。
还看到几个老师跑前跑后地维持秩序,脸上同样带着被动员起来的紧张和亢奋。
这种场面,比他在车站看到的工人潮更让他感到一种震撼。
工人们是为了生计或任务而奔波,而这些学生,是带着纯粹的理想和激情,主动投身于一场他们可能并不完全理解的运动。
回到队里,赵小虎正眉飞色舞地跟宋建国和张根生讲他刚才在街上看到的另一幕:“好家伙!一队中学生,男男女女,拿着扫帚、铁锹,说是要去帮环卫工人清扫街道,建设卫生城市!那干劲,真是没得说!”
宋建国抽着烟,淡淡地说:“学生,热情高是好事,就是别耽误了正经功课。”
张根生闷声道:“扫大街……用不着这么多学生吧?”
王小川忍不住插话:“何止扫大街,我刚才看到,整个学校的学生都拉出去了,这……?”
赵小虎不以为然:“小川,你这思想就落后了,现在讲究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光啃书本有什么用?在实践中学习,那才叫真本事,我看这些学生,比咱们那会儿强多了!”
眼看两人又要争论起来,韩东摆了摆手:“行了,都少说两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上面的统一安排。”
“我们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确保铁路治安稳定,就是对各项工作的最大支持。”
他的话制止了争论,但办公室里的气氛却有些微妙。
赵小虎代表了那种被时代热情完全裹挟的乐观心态;王小川则保持着审慎和忧虑;宋建国和张根生更关注实际影响。
而韩东,作为队长,必须压下个人的疑虑,维护表面的统一和稳定。
下午的时候,韩东果然在市区的一些主要街道和路口,看到了更多学生队伍的身影。
有的在帮交通警维持秩序,虽然显得有些笨拙和添乱,有的在擦洗公共设施,有的在张贴新的宣传画。
每一张年轻的脸庞上都写满了认真和投入。
在一处正在修建的小高炉工地旁,韩东甚至看到一群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帮着搬运砖块和泥土。
他们干得满头大汗,衣服上沾满泥浆,却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歌声,那种劳动中的快乐,看起来是如此真实而富有感染力。
面对这样的场景,韩东心中那份基于前世记忆的忧虑,似乎显得有些不近人情,甚至有些“落后”。
这些孩子们,他们错了吗?
他们只是响应号召,奉献青春,建设国家。
错的是这个过于狂热的时代?
还是自己这颗过于冷静甚至冷漠的心?
他第一次产生了这样的自我怀疑。
然而,当他看到几个明显身体单薄的学生,吃力地抬着一块沉重的耐火砖,脚步踉跄时。
当他听到带队老师用沙哑的嗓子喊着“轻伤不下火线”、“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之类的鼓动口号时,那份担忧又迅速压倒了短暂的自我怀疑。
这种不计代价、不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的“锻炼”,真的有利于这些孩子的成长吗?
傍晚回家,韩东在胡同口又遇到了几个刚结束“社会实践”回来的中学生,个个像泥猴似的,但眼睛亮得吓人,兴奋地交流着一天的“战果”。
看到韩东穿着公安制服,他们还主动敬了个不标准的礼,大声说:“公安同志辛苦了!”
韩东勉强回了个礼,看着他们欢快跑远的背影,心里沉甸甸的。
学生的热情,是这个夏天最灼热的一把火,它纯净、热烈,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芒。
但韩东却从这光芒中,看到了一种令人不安的燃烧。
它燃烧的是青春,是学业,或许,还有……
回到家后,韩东和丫丫玩了一会,吃过晚饭就早早的休息了,最近车站太忙,压力太大了,不仅身体上累,心理上更累。
最近一段时间车站有多忙呢?
首先是车站调度室里那日益密集、几乎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列车运行图上。
原本标示清晰、间隔合理的运行图,如今被各种颜色的铅笔线条填得密密麻麻,临时加开的列车班次像野草一样疯长,挤占了几乎所有可用的时间和线路资源。
“xx36次,重点物资,煤炭,发往xx市,正点!”
“xx108次,矿建材料,包钢专用,晚点15分钟,抓紧抢出!”
“x521次,临时加开,混合编组,农产品、日用百货,前方站待避特快!”
天还没亮,站里调度员沙哑的嗓音通过扩音器在嘈杂的调度室里回荡,伴随着不断响起的电话铃声和电报机的哒哒声,交织成一片高度紧张的背景音。
每个调度员面前都堆着厚厚的单据,脸上带着睡眠不足的焦躁和一种被驱赶着的疲惫。
“老周,今天这车皮……还能排得开吗?”韩东趁着调度主任老周喝水的间隙,上前询问一趟他们需要押运的物资列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