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目光坚定地看着将领们,说道:“此次反击,关乎你我生死,更关乎边疆安宁。我们务必谨慎行事,步步为营。”将领们齐声应道:“愿听将军吩咐!”崔志点点头,开始详细部署任务。营帐内气氛紧张而严肃,每个人都深知接下来的行动将决定成败。而此时,京城那边,守旧势力的新一轮阴谋也在悄然展开。
“将军,这是调查人员刚刚送来的密信。”一名亲信将领快步走进营帐,将一封密信递给崔志。崔志急忙接过,展开一看,脸色瞬间变得冷峻起来。密信上详细记录着,以丞相为首的守旧势力,因嫉妒崔志在边疆取得的赫赫功绩,害怕他的声望和影响力威胁到自身在朝廷的地位,故而精心策划了这场谣言风波,意图抹黑崔志,让皇帝对他心生猜忌,从而将他彻底打压下去。
崔志将密信递给身边的将领们传阅,众人看完后,皆是义愤填膺。“这帮小人,竟如此阴险!”一名将领忍不住骂道。崔志深吸一口气,说道:“现在真相已然浮现,我们不能慌乱,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
营帐内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众人都在思索着办法。崔志率先打破沉默:“我们一方面要准备详细且确凿的证据,证明我们的清白,揭露守旧势力的阴谋。这证据,必须做到铁证如山,让他们无从抵赖。”说着,他看向一名负责文书工作的将领,“你即刻着手整理我们在边疆的各项功绩记录,包括击退敌国入侵的详细战报、改善边疆民生的举措,以及与各方势力合作的往来书信等,务必全面且细致。”那将领领命后,迅速走出营帐去准备。
“另一方面,”崔志继续说道,“我需要通过在朝廷中支持我们的官员,将这些证据和我们的想法传达给皇帝。”他转头看向另一名将领,“你挑选几名身手敏捷、忠诚可靠的士兵,让他们携带密信和证据,乔装打扮,秘密前往京城,务必将东西安全送到我们信得过的官员手中。”那将领点头称是,也急忙去安排此事。
安排完这些,崔志又想到了边疆的军民。边疆的百姓在此次战争中深受其苦,他们对崔志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崔志决定发动边疆军民,让他们为自己发声。他走出营帐,来到校场,此时校场上正有不少士兵在训练,周围也围聚着一些百姓。
崔志站在高处,大声说道:“乡亲们,兄弟们!如今我们面临着一场巨大的阴谋,朝廷中的守旧势力嫉妒我们在边疆取得的成果,妄图污蔑我们,让我们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但我们问心无愧,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边疆的安宁,为了大家能过上好日子!现在,我希望大家能和我一起,共同对抗这些阴谋,为我们自己,为边疆,讨回一个公道!”
百姓们听了崔志的话,纷纷响应。“将军,我们信你!我们跟他们拼了!”“对,我们不能让那些奸臣得逞!”士兵们也群情激昂,纷纷表示愿意听从崔志的指挥。崔志看着这一幕,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京城的丞相府中,丞相正与几位党羽商议着下一步的计划。“那个崔志,到现在还没有任何动静,难道他还没察觉到我们的计划?”一名官员疑惑地说道。丞相冷笑一声:“哼,他就算察觉到了又能怎样?在这朝廷之中,我们的势力盘根错节,他一个小小的边疆将领,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可是,丞相大人,万一他真的找到了证据,呈给皇帝,那我们该如何是好?”另一名官员担忧地问道。丞相眉头一皱,思索片刻后说道:“密切关注京城的动向,一旦发现有可疑人员与支持崔志的官员接触,立刻将他们拿下。另外,加大对那些支持崔志官员的弹劾力度,让他们自顾不暇,无暇他顾。”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各自领命而去。
此时,在前往京城的路上,崔志派出的几名士兵正小心翼翼地赶路。他们身着普通百姓的服饰,将密信和证据藏在贴身之处。一路上,他们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生怕被守旧势力的人发现。
而在边疆,崔志一边等待着京城的消息,一边继续加强边疆的防御。他深知,守旧势力很可能会采取极端手段,边疆随时都有可能面临危险。他与部落首领和商会负责人再次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希望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给予支持。部落首领和商会负责人表示,会考虑崔志的请求,但也都在观望局势的发展。
日子一天天过去,京城那边终于有了消息。一名负责联络的亲信将领匆匆赶回边疆,带来了一个不太乐观的消息。虽然支持崔志的官员收到了证据,但守旧势力察觉到了异常,开始对这些官员进行疯狂的打压。他们在朝堂上弹劾这些官员,说他们与崔志勾结,意图谋反。皇帝看到双方各执一词,一时之间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不知该相信谁。
崔志听完汇报后,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接下来的局势将会更加严峻,守旧势力在朝廷根深蒂固,想要成功揭露他们的阴谋,消除皇帝的疑虑,绝非易事。但他并没有退缩,眼神中反而透露出更加坚定的决心。
营帐外,狂风呼啸,吹得营帐猎猎作响。崔志望着远方,心中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大的困难,他都要为自己和边疆的军民讨回一个公道,与守旧势力斗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