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风带着槐花香,吹进乾清宫的西暖阁。康熙放下手中的奏折,看着阶下侍立的苏清颜,嘴角露出一丝笑意:“你这‘双签制’推行了三个月,内务府的奏报倒是比以前少了一半。”
苏清颜垂着眼帘,恭声道:“不过是按规矩办事,不敢居功。”
“按规矩办事?”康熙拿起案上的一份折子,扬了扬,“前儿内务府想给各宫换一批新的宫灯,说要用上好的紫檀木,被你驳回了?”
“回皇上,”苏清颜抬头迎上他的目光,语气从容,“库房里还有去年换下的楠木宫灯,修一修还能用。紫檀木紧缺,不如留着给太后的佛堂做供桌。”
康熙朗声笑了起来,将折子扔回案上:“说得好。以前内务府办事,总想着往奢华里去,好像不花银子就显不出皇家气派。你倒是懂得精打细算。”他顿了顿,语气沉了些,“听说你把尚食局的刘管事革职了?”
“是。”苏清颜坦然道,“刘管事三年来克扣人参三百余斤,大半送进了各宫高位嫔妃的私库,剩下的都被他倒卖宫外。按宫规,本该杖责四十,发往宁古塔。念他是老奴,只革了职,罚没家产。”
康熙点了点头,指尖在奏折上轻轻敲着:“你处置得妥当。这后宫里,最缺的就是你这样敢较真的人。”他忽然话锋一转,“昨儿容贵人来给朕请安,说现在各宫的份例都足了,连小厨房的米都比以前白了些。”
苏清颜心中微暖,低声道:“能让宫人们安心当差,是臣妾的本分。”
“不止是宫人。”康熙看着她,眼神深邃,“以前各宫嫔妃总为了份例多少争来争去,你这‘双签制’一出来,倒少了许多是非。”他起身走到苏清颜面前,语气带着几分赞许,“朕看这后宫的事,你打理得比内务府那些老油条还明白。以后有什么难处,尽管来找朕说。”
这话里的分量,苏清颜自然懂。这不仅是信任,更是将后宫的部分权柄,悄悄递到了她的手里。
离开乾清宫时,阳光正好。宫道上遇见几个内务府的官员,以前见了她只是敷衍地打个招呼,如今却纷纷躬身行礼,脸上带着敬畏的笑。苏清颜目不斜视地走过,心里却清楚,这份敬畏的背后,藏着多少嫉恨。
回到景阳宫,刚坐下喝了口茶,小李子就匆匆跑了进来:“主子,内务府送了些新贡的杭绸来,说是皇上赏的。还有……还有翊坤宫的李答应,在宫门口求见,说给您带了些自己做的点心。”
容嬷嬷皱眉道:“她前儿还在背后说您克扣份例,怎么这会子倒来献殷勤了?”
苏清颜放下茶杯,淡淡道:“怕是听说皇上召见我了。让她进来吧,正好我也有些事要问她。”
李答应进来时,脸上堆着谄媚的笑,手里捧着个食盒:“苏主子,这是臣妾亲手做的杏仁酥,您尝尝?”
苏清颜没看那食盒,只是看着她道:“听说你上个月让小厨房多领了二斤面粉?”
李答应的笑容僵在脸上,嗫嚅道:“是……是臣妾想给皇上做些点心……”
“皇上这个月只去过你宫里一次,用了不到半斤面粉。”苏清颜拿出份例账册,放在她面前,“剩下的面粉,去哪了?”
李答应的脸瞬间涨得通红,“噗通”一声跪了下来:“是臣妾糊涂!臣妾把面粉送给我哥哥了……他在京营当差,家里孩子多……”
“宫中之物,私自带出宫,按律当罚。”苏清颜的声音没有起伏,“念你是初犯,罚你三个月月钱,再把面粉的账目补全。下次再犯,可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李答应连连磕头:“谢苏主子开恩!谢苏主子开恩!”
等她走后,容嬷嬷叹道:“现在各宫都知道您得了皇上的信重,想来巴结的人怕是少不了。”
苏清颜望着窗外的槐树,轻声道:“巴结也好,嫉恨也罢,只要他们守规矩,我便不计较。若是不守……”她的目光落在桌上的账册上,“这上面的每一笔账,都记得清清楚楚。”
傍晚时分,康熙又让人送来了赏赐,这次是一对羊脂玉镯,还有口谕,让她明日陪太后去御花园赏花。容嬷嬷看着那些赏赐,笑得合不拢嘴:“主子,这可是天大的恩宠啊!”
苏清颜抚摸着温润的玉镯,心里却没有多少喜悦。她知道,皇上的信任是把双刃剑,既能护着她,也能让她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德妃,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夜色渐深,景阳宫的灯还亮着。苏清颜坐在灯下,仔细看着内务府送来的新账册,指尖划过一行行数字。她知道,自己走的每一步,都得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