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像一块厚重的墨色锦缎,覆盖了整个紫禁城。御书房里却依旧灯火通明,康熙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手里拿着一本关于江南水患的奏折,看得十分入神。
“皇上,夜深了,该歇息了。”李德全小心翼翼地提醒道,“明日还要早朝呢。”
康熙没有抬头,只是摆了摆手:“再等等。把苏贵人叫来,让她给朕研墨。”
李德全有些惊讶,但还是连忙应声去了。他知道,皇上近来对苏贵人越发看重,常常在深夜召她来御书房伴驾。
苏清颜接到旨意时,正在灯下看书。听到要去御书房,她有些意外,但还是立刻起身换了身素雅的衣裳,跟着李德全往御书房走去。
夜色中的紫禁城,静谧而威严。宫墙上的灯笼散发着昏黄的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苏清颜的心有些忐忑,不知道皇上深夜召她,是为了什么事。
走进御书房,一股淡淡的墨香扑面而来。康熙依旧坐在龙椅上,专注地看着奏折。苏清颜轻手轻脚地走上前,福了福身:“臣妾参见皇上。”
“起来吧。”康熙抬头,目光落在她身上,带着一丝温和,“来,给朕研墨。”
苏清颜应了声“是”,走到书案前,拿起墨锭,慢慢研磨起来。她的动作轻柔而熟练,墨汁在砚台中渐渐浓稠,散发出淡淡的清香。
康熙看着她专注的侧脸,心中的烦躁似乎也减轻了几分。他放下奏折,轻声道:“江南水患,灾情严重,工部尚书上奏说,修筑堤坝需要用糯米汁混合石灰,但江南潮湿,恐怕容易腐烂。你怎么看?”
苏清颜愣了一下,没想到皇上会问她这个。她放下墨锭,仔细想了想,轻声道:“臣妾幼时听家父说过,江南一带修筑堤坝,确实常用糯米汁混合石灰,这样筑成的堤坝坚固耐用。但臣妾也听家父说过,在糯米汁中掺些晒干的芦苇绒,能增加堤坝的韧性,不容易被水浸泡腐烂。”
康熙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了赞赏的笑容:“你倒是懂得不少。工部尚书今日的密奏里,也提到了这个法子,说用芦苇绒混合糯米汁,效果很好。”
苏清颜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臣妾只是道听途说,让皇上见笑了。”
“哪里的话。”康熙摇头,“你能留心这些实务,很难得。不像后宫的其他嫔妃,只知道风花雪月。”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柔和了许多,“朕知道,你受了不少委屈。但你放心,朕心里有数。”
苏清颜的心头一暖,眼眶有些发热。她知道,皇上这是在安慰她,也是在向她表明态度。在这深宫里,能得到皇上的理解和支持,是多么难得的事。
“多谢皇上体谅。”苏清颜轻声道,声音有些哽咽。
康熙看着她泛红的眼眶,心中涌起一股怜惜。他拿起桌上的一盒松子糖,递给她:“这是新贡的松子糖,味道不错,你拿着回去,给你宫里的人分着吃。”
苏清颜接过糖盒,入手温热。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盒松子糖,更是皇上对她的一种纵容和偏爱。
“谢皇上赏赐。”苏清颜福了福身。
“时辰不早了,你回去歇息吧。”康熙道,“明日还要给太后请安。”
“是。”苏清颜应了声,转身向门口走去。走到门口时,她忽然停下脚步,回头看了康熙一眼,轻声道:“皇上也要保重龙体,早些歇息。”
康熙看着她的背影,嘴角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这个苏清颜,不仅聪慧,还懂得关心人,难怪能让他如此上心。
苏清颜捧着糖盒,走在回永和宫的路上,心情格外轻松。御书房里的对话,像一股暖流,淌过她的心田。她知道,自己在皇上心中的分量,又重了几分。
但她也明白,这份恩宠是双刃剑。它能给她带来庇护,也能让她成为众矢之的。尤其是德妃,恐怕会因为皇上对她的偏爱,而更加疯狂地报复。
回到永和宫,晚翠见她手里拿着糖盒,笑着道:“皇上又赏赐东西了?看来皇上对主子是越来越上心了。”
苏清颜笑着点点头,将糖盒递给她:“给大家分了吧,让大家也沾沾喜气。”
晚翠接过糖盒,高高兴兴地去了。苏清颜坐在窗前,看着天边的明月,心中感慨万千。在这深宫里,能得到皇上的一丝暖意,或许就足以支撑她走下去了。
但她也知道,不能仅仅依靠皇上的恩宠。她必须变得更加强大,才能在这波诡云谲的后宫中,真正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