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窗外的雪又开始飘落,细密的雪花像柳絮般在空中飞舞,给老旧的居民楼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银纱。宋子充坐在书桌前,台灯的暖光洒在摊开的数学错题本上,他握着红色的钢笔,正专注地整理上周月考的错题。桌角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菊花茶,旁边是一本翻开的《诗经》,书页上还夹着几张写满批注的便签 —— 这是他最近的习惯,整理完理科错题后,总会翻几页《诗经》,让紧绷的大脑放松下来。
宋子充的错题本向来以细致着称,每道题都按 “题目抄录 - 错误解法 - 正确思路 - 知识点拓展” 四个部分整理,甚至还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易错点。他翻到数学的 “函数应用” 部分,刚想写下一道错题的分析,目光却突然停留在了夹在错题本里的一张语文试卷复印件上 —— 那是尤龙上次月考的语文错题,当时尤龙因为这道与《诗经》相关的文化常识题丢了分,还懊恼地说 “明明平时都在学《诗经》,怎么一到考试就记混了”。
宋子充拿起那张试卷,仔细看了看那道题:“下列对《诗经?秦风?蒹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营造了清冷幽寂的氛围;b.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伊人’指作者思念的爱人;c. ‘道阻且长’体现了追寻过程的艰难;d. 全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增强了韵律感。” 尤龙当时选了 A,却没想到正确答案是 b,因为 “伊人” 不仅可以指爱人,还可以象征理想、目标等,并非特指 “爱人”。
“尤龙当时说,没注意到‘伊人’的多重含义。” 宋子充喃喃自语,想起尤龙最近因为家庭压力,情绪一直有些低落,甚至在诗社活动中都少了往日的活力。他忽然觉得,或许可以借着这道题,既帮尤龙巩固《诗经》知识,又能让他重新找回对《诗经》的热情 —— 毕竟,尤龙之前最擅长的就是从《诗经》里寻找灵感,写出像《赋》那样动人的短诗。
宋子充放下数学错题本,拿起一张干净的信纸,先工整地抄录下这道题,然后在下方写下详细的解析:“本题易错点在于对‘伊人’含义的理解,不能局限于‘爱人’这一单一解读。结合《诗经》的创作背景,‘伊人’可象征多种美好事物,如理想、信念、目标等,这与《蒹葭》中‘追寻而不得’的整体意境相符。选项 A 正确,‘蒹葭’‘白露’均为清冷意象,营造幽寂氛围;选项 c 正确,‘道阻且长’‘道阻且跻’等句体现追寻之难;选项 d 正确,重章叠句是《诗经》常用手法,如‘蒹葭苍苍’‘蒹葭萋萋’‘蒹葭采采’,增强韵律感与抒情性。”
写完解析后,宋子充又想起尤龙喜欢探讨文化背景,便在信纸背面补充了《蒹葭》的创作背景资料:“《秦风?蒹葭》出自《诗经?国风》,为秦地民歌。秦地位于西北,多沼泽湿地,‘蒹葭’(芦苇)为当地常见植物,诗人借当地景物起兴,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寻。这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在《诗经》中极为常见,如《周南?关雎》以‘雎鸠’起兴,表达爱慕之情。”
他还特意在末尾画了一株小小的芦苇,旁边写了一句鼓励的话:“还记得你写的‘赋之于心,吟之于口’吗?《诗经》的美,就藏在这些灵活的解读里,期待和你一起探讨更多!”
做完这些,宋子充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四点多了。他想起尤龙说过,周末下午会在家复习,便小心翼翼地把信纸折成方形,放进一个浅棕色的信封里,信封上贴着一张小小的扶苏树贴纸 —— 这是之前诗社做文创时剩下的,尤龙当时特别喜欢这个设计。
宋子充穿上外套,拿起信封,准备去尤龙家。雪还在下,地上的积雪已经没过了脚踝,踩上去 “咯吱咯吱” 响。他撑着一把黑色的伞,沿着熟悉的街道慢慢走,心里想着尤龙看到这封信时的表情 —— 或许会惊讶,或许会开心,说不定还会立刻拉着他讨论 “伊人” 的其他解读。
半个多小时后,宋子充终于走到尤龙家楼下。他抬头看了看尤龙家的窗户,灯亮着,想必尤龙正在家里复习。宋子充没有直接上楼 —— 他知道尤龙的父母最近对他管得严,怕自己上门会让尤龙的父母误会,以为他们又在 “耽误学习”。于是,他把信封放在尤龙家的门垫下面,又在门上贴了一张便签:“尤龙,有一道《诗经》的题想和你探讨,信封在门垫下,看完可以给我打电话。—— 子充”
做完这些,宋子充才转身离开,走的时候还特意回头看了一眼,确认信封没有被雪盖住,才放心地撑着伞,消失在风雪中。
尤龙在家复习数学时,总觉得有些心不在焉。他想起昨天白墨说的 “和父母好好沟通”,心里虽然有了些底气,却还是有些紧张,不知道该从哪里说起。就在这时,他听到门外传来轻微的响动,以为是父母回来了,便起身去开门,却没看到人,只看到门上贴着一张便签。
“子充?” 尤龙拿起便签,疑惑地皱了皱眉,然后蹲下身,果然在门垫下找到了一个贴着扶苏树贴纸的信封。他拿起信封,心里满是好奇,快步走回房间,小心翼翼地拆开。
当看到信纸上手写的《诗经》题目和详细解析时,尤龙的眼睛瞬间亮了 —— 他没想到,宋子充居然会特意整理这道他做错的题,还写了这么详细的解析和文化背景资料。他逐字逐句地读着,尤其是看到 “‘伊人’可象征理想、目标” 时,忍不住拍了下手:“对啊!我之前怎么没想到呢?《蒹葭》里的‘追寻’,不一定是追寻爱人,也可以是追寻自己的理想,比如对诗社的坚持,对《诗经》的热爱!”
尤龙又翻到信纸背面,看到宋子充补充的创作背景,还有那句鼓励的话,心里暖暖的。他想起之前和宋子充一起讨论《诗经》文化背景的日子,宋子充总能从历史资料里找到有趣的细节,比如 “《关雎》的祭祀文化”“《桃夭》的婚姻习俗”,每次都能让他有新的收获。
“不行,我得立刻给子充打电话!” 尤龙拿起手机,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宋子充的电话。电话很快就通了,传来宋子充温和的声音:“喂,尤龙?看到信封了吗?”
“看到了!子充,你也太细心了吧!” 尤龙的声音里满是兴奋,“那道题的解析太详细了,尤其是‘伊人’的多重含义,我之前根本没考虑到‘理想’这个解读,现在想想,《蒹葭》的意境确实更符合追寻理想的感觉!”
宋子充听到尤龙兴奋的声音,心里也松了口气,笑着说:“我就知道你会对这个感兴趣。其实我整理的时候,还想到了一个点 ——‘道阻且长’不仅体现追寻之难,还暗示了理想的珍贵,越难得到的东西,越值得去追寻,就像你对诗社的坚持,虽然遇到了家庭压力,但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
“对啊!” 尤龙恍然大悟,“我之前总因为爸妈的反对而难过,却忘了自己坚持诗社的初心 —— 不是为了别人的认可,而是因为真的喜欢《诗经》,喜欢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日子。就像《蒹葭》里的追寻,虽然‘道阻且长’,但只要不放弃,就有希望。”
宋子充听着尤龙的话,知道他已经重新找回了信心,欣慰地说:“其实我还想和你探讨一下这道题的拓展方向,比如结合现代生活,‘伊人’可以象征什么?是考上理想的大学,还是实现自己的文化传承梦?我们可以把这些想法整理成短文,下次诗社活动时和大家分享,说不定还能成为知识竞赛的创意题。”
“好啊好啊!” 尤龙立刻答应,“我觉得‘伊人’可以象征‘高三的目标’,比如考上心仪的大学,就像我们现在虽然学习辛苦,但只要坚持,就能‘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还可以象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我们诗社就是在追寻这个‘伊人’,虽然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能让《诗经》的美被更多人看到。”
两人在电话里聊得格外投机,从 “伊人” 的现代解读,聊到《蒹葭》的艺术手法,又聊到如何把这道题改编成知识竞赛的创意题。尤龙越聊越兴奋,之前的低落情绪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对《诗经》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待。
挂电话前,尤龙认真地说:“子充,谢谢你。不仅帮我整理了错题,还让我重新找回了对《诗经》的感觉。周末我想和爸妈好好沟通,就像你说的,把我对《诗经》的热爱,还有诗社带给我的收获告诉他们,我相信他们会理解的。”
“加油,我相信你可以的。” 宋子充笑着说,“如果沟通的时候需要帮忙,随时给我打电话,我们大家都会支持你的。”
挂了电话,尤龙看着桌上的信纸,心里满是感动。他拿起《诗经》,翻到《蒹葭》那一页,重新读了起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这一次,他不再觉得诗句里只有 “追寻而不得” 的惆怅,反而读出了 “即使道阻且长,也要坚持追寻” 的勇气。
窗外的雪还在下,可尤龙的心里却充满了阳光。他知道,有宋子充这样的伙伴,有诗社大家的支持,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能坚持下去,既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也不辜负自己对《诗经》的热爱。
而此时的宋子充,正坐在书桌前,把他和尤龙讨论的 “伊人” 现代解读整理成文字,准备下次诗社活动时和大家分享。他看着纸上的文字,嘴角露出了微笑 —— 他知道,这道小小的《诗经》错题,不仅帮尤龙巩固了知识,更让他重新找回了信心,这大概就是伙伴间互相支持的意义吧。
这个十二月的冬天,虽然寒冷,却因为这些温暖的小事,变得格外有意义。诗社的伙伴们,就像《蒹葭》里追寻 “伊人” 的旅人,虽然会遇到 “道阻且长” 的困难,但只要彼此支持、互相鼓励,就一定能在追寻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 “诗意” 与 “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