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屋的窗户贴着遮光膜,只漏进几缕柔和的自然光,落在临时搭起的木案上。木盒被轻轻打开,第二版《海上仙山图》展开时,仿宣的纤维在光里泛着淡淡的旧黄 —— 这是江寻和沈墨心连夜转移来的成果,只差最后一步 “自然残损处理”,就能完成全部做旧工序。
“你看这里。” 江寻指着画纸右上角的空白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 AI 生成的 “残损模拟图”,“根据清代古画的流传规律,空白处容易因长期折叠产生‘折痕残损’,边缘会有轻微的纤维断裂,墨色也会比其他地方淡 3%。我已经算出了折痕的走向和残损程度,你手工修补时,不用太刻意,跟着模拟图的纹理来就行。”
沈墨心凑近屏幕,指尖在模拟图的折痕处虚划了一下 ——AI 标注的折痕不是直线,而是带着细微的弧度,像真的被反复折叠过的痕迹,连纤维断裂的 “毛糙感” 都标了具体范围(0.1-0.15 毫米)。“以前做这种折痕,总要对着古画残片反复临摹,现在有这个模拟图,省了不少事。” 她从工具箱里拿出一支极细的狼毫笔,蘸了点稀释的淡墨,笔尖轻得像落在纸上的羽毛。
她按着模拟图的折痕走向,在画纸空白处轻轻勾勒 —— 起笔时故意让笔尖 “顿” 了一下,模拟纤维断裂的卡顿感;收笔时笔尖轻提,留下若有若无的毛边,刚好在 AI 标注的 “毛糙感” 范围内。画完一条折痕,她抬头看向江寻:“你用 AI 测测,和模拟图的误差有多少?”
江寻立刻打开 “残损比对模块”,用手机拍下沈墨心画的折痕,上传到电脑。屏幕上瞬间跳出比对结果:“折痕走向误差 0.08 毫米,毛糙感匹配度 96%,墨色淡度差 2.8%(符合 150 年老化标准)。”“几乎完美!” 他语气里带着惊喜,“比 AI 模拟的还自然 —— 你笔锋的‘顿感’,刚好补上了数据没标的‘岁月卡顿感’。”
沈墨心笑了,继续处理下一条折痕:“这就是手工的好处,能抓住数据里‘没说透’的细节。你看这处折痕转弯的地方,我故意让墨色多淡了 0.2%,像长期折叠后,墨被蹭掉了一点,AI 没标这个,但古画里常有这种‘意外残损’。”
江寻立刻在数据报表上补充:“折痕转弯处 —— 手工补墨淡度 + 0.2%(模拟蹭墨效果),后续 AI 模型可加入‘意外残损变量’。” 他看着沈墨心笔下的折痕慢慢成形,忽然觉得,技术和手工的配合就像拼图 ——AI 拼好了 “框架”,手工补上了 “细节里的活气”,少了哪一块都不行。
处理完折痕残损,只剩下最后一步 “整体校准”—— 用陆明轩带来的简易检测仪器,测试画纸的老化程度和墨色的褪色值。陆明轩把仪器的探头轻轻放在画纸上,屏幕上立刻跳出数据:“纸纤维老化程度:148 年(误差 ±2 年),墨色褪色值:17.2%(符合 150 年标准),虫蛀痕自然度:98%,折痕残损匹配度:97%。”
“太好了!” 陆明轩忍不住拍手,“这数据比上次那幅 AI 仿作准多了,别说骗过黑市的检测仪器,就算是普通专家,不仔细看也分辨不出来。”
苏琳凑过来看仪器屏幕,脸上也露出了笑意:“莉莉那边还在找安全屋的位置,我们得尽快把画稿送去内部评审,要是能骗过七叔,就说明真的能‘以假乱真’了。”
沈墨心把画纸轻轻卷起来,动作比之前任何时候都小心 —— 这卷画里,有她的手工笔意,有江寻的技术数据,还有两人从 “对立” 到 “融合” 的每一步磨合。“没想到我们能这么快完成。” 她看向江寻,语气里满是认可,“以前我总觉得,技术会抢了手工的活,现在才知道,好的技术能帮手工走得更远,让古画的‘魂’传得更久。”
江寻看着她手里的画卷,心里忽然很踏实 —— 他之前执着于用数据量化一切,却忘了技术的最终目的是 “辅助”,不是 “替代”。沈墨心的手工赋予了 AI 画稿 “魂”,他的技术让这份 “魂” 有了更精准的 “形”,两者凑在一起,才是真正的 “传世之作”。
“我们明天就送评审吧。” 江寻收起电脑,把数据报表和检测结果整理好,“七叔是古画鉴定的老专家,要是他都觉得‘真’,那‘收藏家’那边肯定不会怀疑。”
就在这时,苏琳的手机响了,她接起电话,脸色瞬间沉了下来:“什么?莉莉查到了安全屋附近的监控,正在调监控录像?…… 好,我们马上收拾东西,转移画稿,评审地点改到文物局的保密室。”
挂了电话,她看向众人:“莉莉动作太快了,我们不能再等了,现在就转移画稿,今晚就去文物局保密室,明天一早让七叔评审。”
沈墨心立刻把画卷重新放进木盒,锁好;江寻把电脑和报表塞进背包,动作迅速却不慌乱 —— 经过之前的紧急协作,他们已经有了默契,知道该怎么在危机里稳住阵脚。
安全屋的门被轻轻带上,遮光膜外的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车里,木盒被沈墨心紧紧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件稀世珍宝;江寻坐在旁边,手里握着检测仪器的数据单,屏幕上的 “97% 匹配度” 还亮着。
“你说,七叔能看出破绽吗?” 沈墨心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点不确定。
江寻转头看向她,语气很坚定:“就算看出,也不是因为‘做旧’—— 我们的画有手工的‘魂’,有技术的‘准’,已经比很多真古画还‘活’了。”
沈墨心点点头,看着窗外掠过的路灯,心里忽然安定下来。她知道,不管莉莉追得多紧,不管评审有多难,只要她和江寻还在一起,还能这样 “技术补手工,手工填温度”,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车里的灯光柔和,照在木盒上,像给这份 “融合之作” 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第二版《海上仙山图》终于完成,它不仅是一幅仿作,更是技术与手工、信任与默契的见证 —— 而接下来的评审,还有藏在暗处的莉莉和 “收藏家”,将是对这份见证的第一次真正考验。
夜色渐深,车朝着文物局的方向驶去,窗外的城市渐渐安静下来,只有车灯的光,在黑暗里划出一道坚定的轨迹,像在为这份刚诞生的 “旧卷”,照亮接下来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