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秘阁窥秘
观星殿藏经秘阁深处,时光仿佛凝滞。林风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古老兽皮卷的沉郁气息、灵木书架的淡淡清香,以及无数玉简蕴含的微弱星辰灵机,混合成一种令人心神沉静的特殊味道。
他并未急于去翻找那些最高深的秘典,而是如同一个最耐心的学徒,从最基础的星辰辨识图谱开始。巨大的卷轴上,以星髓砂绘制的诸天星斗熠熠生辉,旁边配以密密麻麻的古星文注解。林风的神念缓缓扫过,将每一颗星辰的方位、特性、运转规律,乃至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域观测的细微差别,都一丝不苟地刻入识海。
这些知识,看似基础,却构筑起星辰之道最坚实的基石。他过去所得传承虽高妙,却失之系统,许多地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刻,以往许多模糊之处豁然开朗。例如《星辰秘录》中一句“引天璇星力,过紫府,沉丹田”,他以往照做,效果虽有,却总觉滞涩。此刻对照观星殿的《基础星力导引详析》,才明白“天璇星力”在不同时辰、不同修士体质下,其阴阳属性亦有微妙变化,需以不同法门细微调和,方能圆融无碍。
他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不知时日流逝。饿了便服下一枚辟谷丹,渴了便饮一口身旁玉壶中清冽的灵泉。他的动作始终从容不迫,翻动书卷、探查玉简的手法轻柔而精准,生怕惊扰了这份传承了万古的宁静。
数日后,基础典籍阅览已毕。他的目光投向了更深处那些散发着朦胧星辉的玉简和以不知名兽皮鞣制的古籍。
他首先取过一枚标签为《星域古录》的青色玉简。神念沉入,大量关于上古时期星罗海乃至更遥远星域的信息涌入脑海。其中提到了几处着名的星辰修士聚集地,但大多已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直到他看到了一段关于“天星城”的记载:
“……天星之城,非落地之根,乃浮空之屿。循太古星轨,游弋于虚危之间。乃上古星官监天测地、调节灵机之中枢,藏万卷星典,纳八方星萃。然,星路断后,其踪缥缈,非持‘星钥’者,难窥其门径,难近其仙畿……”
“星钥……”林风默念着这个词,将其深深记下。这或许是他寻找天星城的关键。但玉简中并未记载星钥的具体形态或下落,只提及它与天星城同源,皆蕴含特殊的星辰本源法则。
他又取下几卷厚重的兽皮古籍。这些古籍的材质非凡,触手冰凉柔韧,其上字迹以某种星辰银浆书写,历经无数岁月依然清晰。这些典籍更侧重于星辰阵道的演变与发展,详细记述了观星殿“周天星斗大阵”的构建理念、历代加固修改的历程,以及其与传说中的“星界碑”之间的微弱联系。
字里行间,林风能感受到观星殿先贤对星界碑的无尽向往与推崇。在他们看来,星界碑是星辰法则的化身,是维系诸天稳定的定盘星。而周天星斗大阵,不过是后人模仿星界碑亿万分之一威能的拙劣摹品。
通过这些记载,林风对星枢子传承中海眼星枢大阵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那同样是对星界碑力量的借鉴与应用,只是方向略有不同,更侧重于汇聚和镇压。
不知不觉,他在秘阁中已度过了半月之久。基础得以夯实,脉络逐渐清晰。他感到自己丹田内的星辰种子运转都更加圆融自在,对周身星辰灵气的感应也敏锐了数分。
但他深知,关于那场导致一切变故的“暗灾”,他尚未触及核心。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秘阁最深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有一个小小的玄冰玉台,台上随意放置着几枚裂痕斑驳、色泽暗沉的黑色玉简。它们没有任何光华,甚至没有标签,仿佛已被遗忘了无数岁月。
然而,林风体内的星辰种子,却在靠近它们时,自发地轻轻震颤起来,传递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悲怆与警惕交织的情绪。
林风神色一肃,他知道,他可能找到了揭开最大秘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