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还没回答。
芮名山便又接着开口道:“我这趟过来也是想提醒你一下这一点。遇到好物件儿了,博物馆想租借很正常,一般情况下都没啥事儿,但是......”
说到但是得时候,他抿了嘴茶,随后才继续说道:
“但是如果是汝瓷这种全世界都没几件的臻品,那你就得谨慎一点了,那些小博物馆,甚至包括一些省字打头的,哪怕他们开出来的条件再好,你最好都要仔细斟酌一下,送出去的是你这件真品,回来的时候还是不是,那可就不好说了。”
“为了贪图蝇头小利,最后丢了西瓜捡芝麻的例子可不少,有好多扯皮很多年都没结果。”
“当然,我说的这些,不包括故博和国博这俩,作为咱华国文物领域的门面,它们也借......但绝大多数都是针对地方性的政治征调。私人之间借给它们倒是不需要担心‘狸猫换太子’这种操作,只要合同签好,到期限也会按时归还,只是这俩开不上什么高价......”
芮名山絮絮叨叨说了一达通。
意思很明显,是想让陈默针对“文物租借”这件事,好好斟酌一番。
陈默压根儿就没想过把东西借出去。
在不考虑安全问题的情况下,那些博物馆能给出的条件无非就两样:
一样是钱;
另一样是人,即那些所谓专家的鉴定机会。
陈默他缺钱吗?缺那几十、百来万吗?很显然是不缺的。
上古玩街逛一圈,运气好的话,就不止这个数了。
至于说所谓的高水平专家鉴定机会.......就更不用提了,什么鉴定技术能比他“看”两眼来的准?来得快。
当然,芮名山这番讲解肯定是好意的。
这个情,陈默自然是要领的。
面对这两位古玩界的前辈,
他先是进行了一番感谢,随后认真的进行了拒绝。
其中,还提到了他准备建立一个私人博物馆的想法。
对于这种义正言辞的拒绝。
无论是芮名山,还是沈砚,他俩心里都有预期,毕竟,沈砚也只是带话而已,他已经退休了,无论借还是不借,都跟他没啥关系。
只不过,陈默想建立私人博物馆这个想法,着实让他俩都吃了一惊。
芮名山看着陈默:“你真打算建一个私人博物馆?”
陈默点了点头:“目前还处于初步想法阶段。”
陈默嘴里说的话很谦虚,但看着他流露出来的眼神,活了大半辈子的芮名山哪里能看不明白,这个想法已经是非常坚定了。
“咱国内私人博物馆数量得有好几千家,但实际,绝大多数都是水货,根本没啥好东西,随便几件样式很普通的官窑都能当成镇馆之宝。”芮名山讲道:“真正有水平的,估摸着顶多也就是一两百家。”
芮名山看着陈默问道:“你是想纯靠捡漏?”
陈默再次点了点头。
见到这个回答,芮名山这下子更感慨了:“我刚才说的那一两百家有水平的,九成九以上都是那些做企业的富商们,花大价钱砸出来的,请专人全国各地跑着搜罗好物件儿。”
“真正靠捡漏搞出来一家博物馆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最出名的那人你应该也听过——咱国内的‘捡漏第一人’马末都马大抄子,这家伙靠捡漏硬生生捡出来了咱国内的第一家私人博物馆。”
“不过这家伙之所以能捡漏到那么多好东西,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吃到了现在年轻人喜欢讲的那个‘时代红利’。”
“他的捡漏黄金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年头一个明代的青花瓷罐,也就三五十块;一套黄花梨打出来的家具,多说也就几百块;那时候什么信托商店、旧货市场、文物商店,里面都有好东西,这家伙运气上来了一周搞不好能捡好几个大漏!”
作为在场年纪最大的,芮名山讲起这种带有年代感的话题,讲的那叫一个头头是道。
对于马末都这位传奇捡漏人,
陈默当然清楚。
他打算建一个私人博物馆这个想法,甚至都启发于这位“国内捡漏第一人”。
芮名山看着陈默说道:“主要还是那个年代的古董没那么值钱,捡漏的难度和现在相比,完全就是两个级别。你现在想和他一样靠捡漏.......”
说到这里,芮名山突然停住了。
他本来还想着劝一下陈默,让他认清楚难度后,别那么好高骛远。
但话到嘴边,
反倒说不出来了。
他和马末都早在八十年代之前就认识,很清楚他的捡漏之路。
那观复博物馆说是纯靠捡漏捡出来的,但实际上,在最早期,收藏的核心部分,也就只有三百多件精品的。
后续几千件,也都是花钱慢慢填充的。
几百件这个数量.......在现如今这个年代,对普通捡漏玩家而言,肯定是个天文数字。
但陈默他是普通玩家吗?
芮名山可是一直都在紧密的关注着陈默,他很清楚眼前这个和自己孙子差不多年龄的年轻人,在这短短俩三月时间内,搞出来的东西有哪些!
就好比这件汝瓷。
无论是什么档次的私人博物馆,哪怕算上马末都的那个观复博物馆,也是绝对的镇馆级别的!
三个月不到,就这么多臻品。
那三年呢?
想到这里,芮名山不由沉默了。
...
看着芮名山沉默,沈砚和许宝龙都笑了。
显然,都看明白他这份沉默究竟是从何而来的了。
谈笑间,
已经到了中午饭点。
芮名山和沈砚他俩也没走,留了下来。
马世琛早早便打了之前那家私房小厨的订餐电话,预订了一桌子菜。
熟悉的面包车,熟悉的几位送菜小哥,拎着打包好的刚出锅没多久的菜品走进院内。
...
...
而就在此刻。
香云茶楼。
偏厅。
二十分钟前,这里的气氛还非常热闹。
一个个都在喧哗着,说要让捡了这么一个超级大漏的白奎狠狠出次血,照着京城恭王府酒楼最高规格一桌高达六位数的餐标,来上那么两三桌。
然而此刻,却没一个人这么说了。
整个偏厅内,这会儿的气氛压抑的很。
所有人都沉默着,视线汇聚在最中间有些六神无主白奎身上。
诚然,测年报告显示的结果,是老的!
但所谓的“老”,却并不代表一定就是真品!
白奎专门请过来出鉴定报告的三位京城古玩圈子内颇有名望的鉴定专家——
百年老字号荣宝斋的大师傅秦晓泰;
央视“我是行家”频道古董文玩专栏特邀嘉宾李雄;
《天下收藏》名誉专家顾安泉。
三人过来后,
本来以为只是走过场。
结果近距离上手这只“汝窑天青釉小碗”后,一个个却都皱起了眉头。
特别是在经过各种方式验证后,三人倒没直言是赝品,但却都不约而同的沉默了。
来这里的都是业内的从业人员,不乏高手。
见三人这般模样,
只能说那一刻的沉默,无声但胜似有声!
白奎这会儿还在死死的盯着眼前的碗,手里拿着那台显示着测年报告的平板电脑。
双眼瞪圆,僵在原地,眼神中满是无法接受的难以置信。
嘴里还在不断地喃喃自语:
“不可能.....不可能.....我绝对不可能看走眼.....肯定是你们看错了......”
在其身旁的白刚,
看着自己亲弟弟这副模样,
脸上的表情无比阴沉。
这“汝瓷”虽说是白奎最先打定主意要买的,但花的却是他的钱!到最后最亏的是他!
呼~
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强压下翻涌的情绪后,白刚目光扫向场内众人,嘴角想扯出一个微笑的表情,但显然没有成功。
到最后索性直接不演了,沉声说道:“诸位先回去吧,今天的情况有点儿乱,怕是会招待不周。请各位先回,等处理完这事儿后,再让我这不成器的弟弟请大家再聚。”
见主人家下了逐客令,
场内众人顿时不再多留,一个个都告辞离开。
黄秦汉和孙啸舟他俩离开的更早。
说实话,他挺失望的,本来还以为真是一件未曾发现的汝瓷真品!他还想着开个天价问问这姓白的,有没有出手的打算!
结果居然是件赝品,那自然没啥说的了。
在三位专家“说”出最后的鉴定结果之前,俩人直接拍拍屁股走人了。
...
“白先生,我们的话也仅供参考。这等重器,您最好再请几位德高望重的前辈过过目,那才稳妥。”
“没错,汝窑这东西太深了,有时候真就是‘似非而是’,我们不敢妄下断语啊。”
“是啊,看得我心里直打鼓,这么好的东西,可别因为我们学艺不精给耽误了。”
“为了保险起见,您请务必再找人看看。”
“那我们也就不多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