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指挥中心的幽蓝冷光,将整个空间笼罩在一片静谧的科技感中。苏叶坐在环形操作台的核心位置,面前的主屏幕被一分为二:左侧是傅景深送来的《景晟 - E.Y.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蓝色封面上的烫金字体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协议附件里详细列出的 “瑞士量子实验室准入权限”“全球 56 国分销渠道清单”,如同一张通往商业巅峰的地图;右侧则是秦屿传来的 “幽灵船” 团伙加密档案,屏幕上满是模糊的船只轮廓、碎片化的实验室照片,以及用红色标注的 “高风险” 警示,透着一股令人不安的未知。
苏叶的指尖悬停在屏幕上方,没有触碰任何一方 —— 一边是唾手可得的商业坦途,能让 E.Y. 在短时间内成为科技行业的巨头;另一边是危机四伏的特殊任务,每一步都可能踏入生死边缘。但她的目光,最终还是缓缓落在了右侧的加密档案上,眼神中没有丝毫犹豫,只有一种对真相的坚定探寻。
“星火,启动‘多维情报分析系统’。” 苏叶的声音打破了指挥室的寂静,清晰而冷静,“调取所有与‘幽灵船’相关的公开数据、暗网信息、以及官方未披露的案件卷宗,重点交叉分析三项内容:一是他们走私的高精尖技术来源,是否与已知科研机构或军工项目有关联;二是近三年的活动轨迹,标记出高频出现的公海区域和边境据点;三是三名失踪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排查是否存在技术互补性。”
“收到,老板。” 辅助屏幕上浮现出星火的虚拟形象 —— 一个由数据流构成的蓝色人形轮廓,“已接入全球情报数据库,分析预计需要 15 分钟。”
苏叶靠在椅背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操作台边缘,开始进行一场极致理性的 “风险 - 收益” 评估:
风险维度:
安全风险:“幽灵船” 能让官方卧底失联、避开多国监控,手段必然残忍且专业,一旦身份暴露,几乎没有逃生可能,风险等级判定为 “极高”;
技术风险:对方掌握的加密技术、反侦察手段未知,若无法突破其数字防线,不仅任务失败,还可能暴露自身技术底牌;
关联风险:若 “幽灵船” 与 “冥府” 有关,贸然介入可能打草惊蛇,让父母之死的真相更难探寻。
收益维度:
资源收益:走私清单中的 “禁运军用芯片”“高纯度同位素原料”,是 E.Y. 研发 “新一代安防系统” 的关键材料,常规渠道无法获取,对技术突破至关重要;
情报收益:三名失踪科研人员涉及 “生物基因”“量子信息” 等前沿领域,其研究成果若被非法利用,可能引发巨大安全隐患,解救他们既能获取关键情报,也能掌握 “幽灵船” 的犯罪证据;
战略收益:与 “第七办公室” 建立深度合作,可获得官方层面的情报共享、身份掩护和资源支持,这对未来对抗 “冥府” 这一庞大阴影,是重要的战略筹码;
验证收益:此次任务是对自身技术体系(加密破解、数字渗透、情报分析)的极致测试,能暴露潜在漏洞,为后续应对更复杂的危机积累经验。
15 分钟后,星火的分析报告弹出:“老板,初步分析显示,‘幽灵船’走私的技术设备中,有 3 项与某国未公开的‘量子加密项目’技术特征高度相似,且三名失踪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恰好能构成‘人体强化实验’的技术闭环。”
苏叶眼中闪过一丝锐利,她拿起加密手机,拨通了秦屿的专线。电话接通的瞬间,她的声音没有任何多余的情绪,只有干脆利落的决定:“秦处长,‘幽灵船’的任务,我接了。”
电话那头的秦屿似乎早有预料,语气平静却带着一丝郑重:“苏小姐,你想清楚了?这份任务的风险,比你想象的可能还要大。”
“我清楚。” 苏叶打断他,直接提出要求,“我需要三样东西:第一,完全的行动自主权 —— 何时渗透、如何获取证据、是否需要官方配合,由我全权决定,‘第七办公室’只负责提供外围支持(如身份掩护、资金保障)和最终的收网行动,不得干涉我的具体操作;第二,‘幽灵船’所有已知据点、成员身份、技术设备清单,包括你们推测的潜在活动区域,1 小时内发给我;第三,一个‘无懈可击’的伪装身份 —— 需要有完整的海外履历、科研成果、资金流水,能合理地接触到‘高科技交易’,且不能与我本人有任何关联。”
秦屿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回应:“没问题。自主权我可以代表‘第七办公室’承诺;情报资料会在 50 分钟内发送到你的加密邮箱;身份方面,我们已经初步拟定了‘叶瑗’的人设 —— 华裔,毕业于麻省理工,曾在海外独立研究机构从事‘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因机构资金链断裂,急需出售手中的‘特殊专利’换取资金,这个身份有 5 年的铺垫(包括发表的论文、参与的项目、社交账号痕迹),经得起任何层面的调查。”
“很好。” 苏叶对这个效率表示认可,“后续我会通过专属联络人跟你们对接,在此之前,不要主动联系我。”
挂断电话,苏叶看着屏幕上 “叶瑗” 的初步人设档案,指尖在键盘上轻轻敲击 —— 一场跨越公海与数字世界的较量,正式拉开序幕。
苏叶放大星火的分析报告,逐条查看 “幽灵船” 的核心疑点,每一条都透着令人不安的诡异:
技术断层之谜:报告显示,“幽灵船” 走私的 “量子加密模块”“高能电池” 等设备,其技术精度远超当前民用水平,甚至比部分国家的军工产品还要先进 5-10 年。更诡异的是,这些设备的核心元件上,没有任何生产厂家的标识,仿佛是 “凭空出现” 的。星火通过技术溯源发现,其中一款 “生物传感器” 的电路设计,与三年前某国 “失踪” 的顶尖工程师的未公开专利高度吻合 —— 而这位工程师,正是三年前离奇失踪的 “全球十大科研人才” 之一。
目标精准之谜:“幽灵船” 针对的科研人员和技术设备,并非随机选择。三名失踪的国内科研人员,分别专注于 “生物基因编辑”“高能物理应用”“量子信息存储”,三者结合,恰好能形成 “非法人体强化实验” 的完整技术链;且他们失踪前,均在私下接触过 “海外技术买家”,而这些 “买家” 的 Ip 地址,最终都指向了 “幽灵船” 的疑似据点。这意味着,“幽灵船” 对科研人员的研究进度、私人联络甚至心理状态,都了如指掌,背后必然有 “内幕情报源”。
行踪诡秘之谜:“幽灵船” 的运输载体主要是改装货轮和小型潜艇,这些船只的注册信息全是伪造的,且会定期更换船身编号和卫星信号;他们的交易地点多选择在公海 “无主海域” 或边境 “三不管地带”,交易时间不超过 1 小时,交易完成后立刻销毁所有通讯记录和交易痕迹。官方曾多次试图追踪,却每次都被对方通过 “干扰卫星信号”“伪造航迹” 等手段摆脱,反侦察能力远超常规犯罪团伙。
“冥府” 关联之谜:最让苏叶在意的,是星火的最后一条分析结果 —— 在破解 “幽灵船” 残留的通讯信号时,检测到了极微弱的 “特殊频率”,这种频率的加密算法,与她之前获取的 “冥府” 令牌中的加密逻辑,存在 23% 的相似度。虽然无法确定是 “技术同源”“故意模仿” 还是 “直接关联”,但这一丝微弱的联系,足以让苏叶警惕 ——“幽灵船” 背后,很可能站着那个她追查已久的神秘组织。
苏叶的手指轻轻按在屏幕上 “冥府” 关联的标注处,眼神变得深邃。如果 “幽灵船” 是 “冥府” 的下属分支,那么他们走私的技术、绑架的科研人员,很可能是在为 “冥府” 的某个庞大计划服务;如果只是 “合作关系”,那么 “冥府” 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同样值得深究。
无论真相如何,这场任务都不再仅仅是 “打击跨国犯罪”,而是她接近 “冥府” 核心的重要一步。
苏叶站起身,走到指挥室一侧的 “装备墙” 前。墙上挂满了经过伪装的特殊工具:看似普通的钢笔(内置微型摄像头和麻醉针)、外表是充电宝的 “应急信号发射器”、能破解大部分电子锁的 “多功能手环”,还有几件经过特殊处理的防弹衣物。
她取下那支 “钢笔”,指尖摩挲着笔身,脑海中已经开始勾勒初步的行动方案:先用 “叶瑗” 的身份接触 “幽灵船” 的外围交易渠道,获取信任后渗透核心网络,定位他们的 “移动实验室” 和 “人员关押点”,最后联合官方完成收网。
“幽灵船……” 苏叶低声重复着这个代号,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眼中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对挑战的期待和对真相的坚定。
无论你们藏在公海的哪个角落,无论你们背后站着谁,这场 “游戏”,我苏叶,接下了。
而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公海上,一艘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货轮正缓缓航行。货轮内部的实验室里,几个穿着白色防护服的人正围着手术台忙碌,手术台上躺着的,正是三个月前失踪的某高校生物工程教授。货轮的主控室内,一个戴着面具的人看着屏幕上 “叶瑗” 的身份档案,眼中闪过一丝诡异的光芒:“新的‘猎物’,上钩了。”
一场围绕 “技术、阴谋与真相” 的较量,已然进入倒计时。
(第三十九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