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大亮,汉口商会大厅。
正门之上,高悬一块黑漆金字巨匾——“华茶正名”,笔力雄浑,锋芒毕露,似要将百年国货之屈辱尽数洗刷。
厅内早已座无虚席,长枪短炮的各路记者挤在两侧,镁光灯的闪烁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期待。
十位评委端坐于长案之后,正中便是德高望重的茶学教授范先生。
他神情肃穆,面前的评分册一尘不染。
杜沧海今日一身笔挺的西装,头发梳得油光锃亮,金丝眼镜后的双眼闪烁着志在必得的光芒。
他仿佛不是来斗茶,而是来参加一场商业发布会。
在一片掌声中,他从容登台,身后是五个贴着不同标签的玻璃大罐,里面装着他引以为傲的“沧海韵”系列。
“诸位同仁,诸位记者朋友,”杜沧海手持扩音喇叭,声音洪亮,“我杜某今日带来的,不是传统的茶,而是未来的茶!是为迎合世界口味,以最先进之‘控温发酵’‘离心提香’工艺打造的‘沧海韵’!它去除了传统红茶的苦涩,只留下纯粹的甘甜,这,才是华茶走向世界的捷径!”
他话音刚落,助手便立刻为评委们呈上第一轮的干茶香气品鉴。
“沧海韵一号”开罐的瞬间,一股浓烈霸道的甜香便喷薄而出,仿佛一颗糖果炸弹,瞬间占据了所有人的嗅觉。
几位洋行代表立刻眼前一亮,交头接耳,频频点头。
这正是他们熟悉的、易于接受的香甜味道。
首轮香气评分,“沧海韵”凭借其直白而浓烈的香气,遥遥领先。
谢云亭的“春雪红”虽香气清雅悠长,却被衬得有些“清汤寡水”,分数并不出彩。
台下支持杜沧海的投机商人们已经开始提前庆祝,仿佛胜利已是囊中之物。
一轮,两轮过去,杜沧海的茶始终在香气和汤色上占据优势。
直到第三轮,口感测评。
评委们将茶汤含入口中,细细品味。
起初,那股甘甜确实令人愉悦,但几秒之后,异样感开始浮现。
一位老评委的眉头不自觉地锁紧了,他放下茶杯,喉头微动,像是有什么东西黏在那里,不上不下。
“虽香,却滞喉。”他低声自语,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身旁几人耳中。
范先生面无表情,只是在自己的评分册上,冷静地写下四个字:“回甘短促,汤感浮。”
杜沧海何等精明,早已察觉到评委席上的微妙变化。
他脸色微变,立刻抢过话头,对助手使了个眼色。
助手会意,大声向记者们宣传:“各位请看,这正是我们现代工艺的精髓!通过精准控制,将甜味物质最大化保留,形成独特的‘挂喉感’,这是需要时间适应的高级口感!”
然而,这次台下的掌声变得稀稀拉拉。
真正的老茶客们已经听出了不对劲,开始交头接耳,眼神中流露出怀疑。
茶,讲究的是活,是韵,是层层递进的回味,岂是这般浅薄的“挂喉”所能比拟?
时间推移,对决进入白热化。
第六轮,司仪高声宣布:“启封,九号样品!”
全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谢云亭身上。
这便是他的“春雪红”,那批在汉口民众口中流传的“信义红”。
与杜沧海的夸张做派不同,谢云亭没有说一句话。
他只是安静地走到台前,亲手揭开那只朴素的陶罐封口。
没有惊天动地的香气爆炸,只有一股清冽如高山之巅、松林穿风的气息,幽幽然散开。
它不霸道,不张扬,却像一只无形的手,温柔地拂过每个人的鼻尖,将方才“沧海韵”留下的甜腻一扫而空。
谢云亭取出一套紫砂茶具,以沸腾的雾心露冲泡。
茶汤倾入公道杯的刹那,满场皆静。
那是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汤色琥珀透金,清澈见底,宛如一块融化的宝石。
光线穿过茶汤,在桌上投下浅浅的光晕,明净得不含一丝杂质。
当茶汤被一一奉至评委面前时,一直沉默不语、清冷如霜的少女评委小桃枝,第一个端起了茶杯。
她将茶汤送至唇边,仅仅是第一口,握杯的手便倏然一颤。
她猛地抬起头,眼中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撼,失声道:“这……这不是茶!”
全场哗然,杜沧海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以为对方喝出了什么毛病。
然而,小桃枝的下一句话,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是山野的呼吸。”
她闭上双眼,将剩余的茶汤一饮而尽,长长的睫毛微微颤动,两行清泪竟毫无征兆地顺着脸颊滑落。
“我听见了……”她带着哭腔,声音却无比清晰,“我听见了黟县山里,采茶女哼的调子,听见了百家灶膛里,松柴燃烧的噼啪声。我还听见了……江水拍打船舷的声音。”
整个大厅,刹那间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被这番充满了画面感的话语所震慑。
一杯茶,如何能让人听见声音?
但看着小桃枝那真挚而动容的神情,无人怀疑她话语的真实性。
这杯茶,有故事,有风骨,有百家信义的魂魄!
最终评分揭晓的时刻到了。
范先生亲自上台,声音沉稳而有力:“‘沧海韵’系列,平均总分,七十八点六分。其‘香气持久’‘汤色匀亮’两项占优。”
杜沧海的脸色已经有些难看,这个分数远低于他的预期。
范先生顿了顿,看向谢云亭,目光中透出一丝赞许:“九号样品,‘春雪红’,总分,七十九点二分!”
分数差距极小,但胜负已分!
“‘春雪红’,关键胜在‘纯净度’与‘回味深度’两项,双双获得满分!”范先生补充道,“尤其在‘回味纯净’这一项,十位评委中,有七位给出了九点五以上的高分,而小桃枝评委,更是给出了史无前例的九点八分!”
他翻开小桃枝的评语,高声宣读:
“此茶,无伪饰。它不说谎。”
简简单单七个字,却如惊雷贯耳,是对“春雪红”最高的褒奖,也是对“沧海韵”那矫饰甜香最无情的鞭挞。
“不公!这绝对不公!”杜沧海面色铁青,彻底失态,一把夺过扩音喇叭怒斥,“你们这是抱团排挤,是守旧派对革新的打压!我不服!”
范先生冷冷地看着他,示意助手将所有评委的原始评分记录用幻灯投影到墙上,每一项的分数、每一个评委的签名都清清楚楚。
他又当众邀请了那三位起初最看好“沧海韵”的洋行买办上台复品。
三人品完“春雪红”后,面面相觑,最终用生硬的中文说道:“这个……九号,是真正的中国功夫茶。有灵魂。”
人群彻底哗然,真相大白。
记者们的镁光灯疯狂地对准了脸色由青转白的杜沧海,以及气定神闲的谢云亭。
“谢老板,请问您如何评价对手的‘现代工艺’?”
“谢老板,您的茶里真的有故事吗?”
面对蜂拥而上的记者,谢云亭只平静地说了一句:
“茶若失真,纵得天下,亦是空杯。”
话音未落,台下人群中,一位抽着老烟锅的茶客猛地站起,振臂高呼:“说得好!”
“说得好!”“云记威武!”
那些曾为“信义红”故事而感动的汉口百姓、小商贩,此刻齐声喝彩,声浪汇聚,竟如钱塘大潮,瞬间将整个商会大厅淹没,声震屋瓦。
混乱的散场人群中,谢云亭正护着阿篾收拾茶具,一个身影悄无声息地靠近。
那人一身白衣,正是昨日在茶楼听书的神秘客。
他没有说话,只是将一样冰凉的东西塞进谢云亭手中,而后转身,如一缕青烟,迅速消失在门外淅淅沥沥的雨幕中。
谢云亭摊开手掌,那是一枚古朴的黄铜牌,入手温润,正面只有一个深刻的篆字——“鉴”。
翻到背面,隐约能看到繁复的火焰纹路。
他想开口追问,那人却早已不见了踪影。
归途的小火轮上,江风拂面,带着雨后的清新。
谢云亭取出那枚神秘的铜牌,鬼使神差地,他将它浸入身前那杯尚未喝完的“春雪红”茶汤中。
就在铜牌接触到茶汤的瞬间,他脑海中的鉴定系统骤然发出一阵剧烈的轰鸣!
那片熟悉的暖玉色界面上,竟“咔嚓”一声,裂开了一道清晰的缝隙!
缝隙中透出混沌的光芒,半幅残破的古图缓缓浮现:一个身穿古朴麻衣的先民,正手持竹篦,于篝火之上翻焙着茶叶,那背影,竟与镜中自己的倒影有七分神似!
紧接着,一个苍凉而悠远的声音,仿佛跨越了千年时空,直接在他灵魂深处响起:
“火种不灭,自有来者。”
谢云亭心神剧震,猛地低头。
微漾的茶汤中,倒映出的不再是他一个人的脸庞,在他身后,似乎有万千模糊的身影重重叠叠,列队而行,沉默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