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网络上热搜都有关于《父母爱情》的新闻。
第一天:“父母爱情,横空出世的现象级电视剧。”
第二天:“蒋新:从华妃到安杰的进阶之路。”
第三天:“郭滔:戏里戏外都是‘大男人’”
第四天:“父母爱情,平淡中的真挚,婚姻的教科书”
……
这些热搜,有的是蓝莓台、皖省台、企鹅视频或者演员的经纪公司花钱买的,有的则是观众自发顶上去的。
张峰的微博粉丝,在前段时间因为自己发表“人口问题”尖锐言论有小幅下跌之后,再次迎来了大涨。
现如今,张峰的微博粉丝已经突破了200万。
当然,与前10名还差的远着呢,第一名姚辰是2100多万。
说起微博粉丝,前几天,张峰看娱乐新闻,有一件有趣的事儿,就是微博的“女王”之争与“微博帝”的诞生。
本来一直是姚辰排在第一位,可后来谢那一度短暂超越姚辰,但很快被姚辰重新夺回。
随后王立宏粉丝数快速增长,又成功超越姚辰和谢那,成为新浪微博首位粉丝数第一的男明星,被网友称为“微博帝”。
当然,没过多久,再次被姚辰反超。
这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粉丝竞赛,在张峰看来,带着几分虚幻的热闹。
一个微博粉丝第一的虚名,竟也要如此争来抢去。
就是不知道,这些动辄千万级的粉丝数字里,究竟有多少是真实活跃的用户,有多少是出于宣传需要而“花钱买来”的僵尸粉或数据包装?
不过,张峰也有些郁闷,前段时间被自己主动招惹来的“骂名”,现在又被一片“天才导演”“封神之作”的评论覆盖掉了。
看来,还得再大放厥词惹点祸才行啊!
张峰准备离开京城的时候,第6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公布了入围名单。
张峰和李艺同挤在电脑前,颇为紧张地打开威尼斯电影节的网站。
“等一下,我去趟厕所!”张峰站起身。
“你的事真多!我等不及了,我要先看!”李艺同不满地说道。
“好,那你先看吧!看完告诉我!”
张峰走进了卫生间,却根本尿不出来。
“打开了没有?”他在卫生间里喊。
“打开了!这么多名单,先看哪一个?”
“主竞赛单元,main petition,In concorso……”
“好了,打开了……老公,你那电影的英文名字叫什么?”
“dearest!你先看导演的名字不就知道了?”
“哦……哦,”突然,李艺同开始声嘶力竭地大叫:“啊,啊……老公,快,快来看,有你,dearest!Feng Zhang!china!你入围了!”
当看到电脑上dearest,Feng Zhang,china时,这几个字母是那么的耀眼,张峰不禁挥了挥拳头。
值了,值了,老张还真是给力。
不过,此时此刻的他,反而心情平静了很多。
“老公,你不高兴吗?”李艺同兴奋地摇晃着他的肩膀。
“高兴!不过,这才哪到哪儿,前面的路还长着呢!”张峰装逼地说道。
“哈哈,老公你太帅了,我爱死你了!”李艺同抱着他猛亲,弄了他一脸口水。
《亲爱的》是华夏唯一一部入围影片。
本届入围主竞赛单元的影片共有18部,亚洲地区占了3席。
除了他的《dearest》,另外两部分别是来自韩国电影大师金基德的新作《圣殇》,以及日本导演北野武颇具个人风格的黑帮片续集《极恶非道2》。
张峰赶紧给老张打了个电话,汇报了这个好消息,再次表示感谢。
不要觉得老张的推荐没用,外国人还是非常看重推荐信的。
事实上,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国际电影节,尤其是像这样顶尖的电影节,每年的征片量都高达数百部。
那些负责初审的评委们面对堆积如山的影片,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
对于张峰这样尚无国际声誉的“新人”导演作品,如果没有一个足够分量的名字在背后支撑,初审评委很可能只是快进式地观看开头几分钟和结尾片段,影片的命运大概率是在最初的筛选中就被迅速“pass”掉,连被认真审视的机会都没有。
而一旦有一位像老张这样在业内具有广泛认可度和话语权的人物进行推荐,情况便截然不同。
推荐信或电话会让初审评委在心理上立刻提高重视程度,他们会愿意静下心来,花费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完整地、仔细地观看影片。
只有当他们看完全片,并认为影片质量确实达到了一定水准,才有可能将其提交给下一轮的评审委员会进行讨论。
因此,一个关键推荐人的作用,绝非虚名,它是一张至关重要的“入场券”,是作品能够获得公平评审机会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有人或许又要抬杠,人家张一谋、陈凯哥、贾科长当年没有人推荐,不是照样得奖吗?
真相只有一个,年代不同了。
那个年代,参展影片本来就少,再加上欧洲人对中国这个神秘东方大国还很好奇,银幕上呈现的独特东方意象、社会变迁和人文故事,对于西方评委和观众而言,本身就具有一种新鲜甚至陌生的吸引力。
在这种背景下,一部质量上乘的中国影片很容易脱颖而出,评委们可能会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心态,觉得“嗯,这个来自中国的故事挺有意思,值得给一个奖项”。
于是,一些重要的国际奖项便水到渠成地落在了中国导演的头上。
然而时过境迁,今天的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体系,经济腾飞,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西方世界对中国的“神秘感”已大大消解。
相应地,国际电影节上,中国影片的数量不再稀缺,竞争变得空前激烈。
评委们审视中国电影的标准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不再仅仅满足于异域风情的展示,而是更加注重影片的普世价值、艺术创新和哲学深度。
在这种新的游戏规则下,年轻导演想要复制前辈的成功路径,单纯依靠题材的独特性或叙事的地域性,已经变得异常困难。
若无圈内重要人士的引荐和提携,他们的作品很可能在茫茫片海中被淹没,连一丝涟漪都难以泛起。
这正是当下华语电影、尤其是新生代导演在国际舞台上所面临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