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金桂花超市开了之后,先用家里的私人厨房,但后来家里的私人厨房太小做饭不方便,便以每月800元的价格,租了建叔家的杂物房当做厨房,这才勉强够用。
超市的员工超过了50人,刘子烨家房子的第一层已经变成了集体食堂,超市每天上班之前会开一个集体早会,开完早会之后,就会有一半人值班,有一半人去吃饭,吃完饭之后会进行轮换。
中餐和晚餐都是这样,包括请假上厕所还有加班都形成了严密且合理的制度,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超市门还开着,村民进来买东西找不到人的这种情况。
测完地之后,已经到了下午1点,有了刘桂的嘱咐,余梅吩咐了厨房,给村委的人留了一桌子菜。
村委吃的菜和普通的员工吃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桌4个菜,一碗汤,能给8个人提供饭菜。
辣椒炒鸡蛋、辣椒炒肉、煎腊鱼、拍黄瓜,最后还有一个海带汤。
这顿饭在刘贵看来,比自己家的晚餐差的很远,却得到了村委的一致赞扬,扑鼻的香气,让他们情不自禁的咽口水。
2000年初这个年代,农民好不容易才过好一些,大部分人家每个星期也只有一两天能吃到肉,其余时间吃鸡蛋和咸菜,还有素菜。
许多超市的员工来超市上班之后,是真心觉得幸福,固然因为刘家给的工资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吃饭,一日三餐几乎都能吃到荤菜,比自家的饭菜好太多了。
刘家的食堂,早上是一个肉包,一个馒头,还有一碗白米粥。
中午和晚上都保证在三荤一素,一碗汤,就这种在刘贵看来有些普通的饭菜,许多村民甚至一个月才能吃一次。
况且刘贵请的厨房掌勺,虽然不是专业的厨师,那也是经过他亲自验证口味的。
村委作为村干部,会比村民过得好一些,也好不到哪里去,顿时吃的满嘴流油。
刘子烨回家之后,狼吞虎咽的吃着自己的晚餐,他最近运动量很大,又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胃部就像一个黑洞,区区三四碗饭,倒进去根本不在话下。
今天晚餐吃的是带鱼、卤素菜、海带排骨汤、红烧蹄膀,菜不算多,但分量都很大,油放的很多。
余梅一边不停的往刘子烨往里面加菜,一边嘱咐,“儿子,能吃就多吃一点,不过吃的时候要注意,千万别噎到了,你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多长身体!”
至于余梅和刘贵,他们两口子吃的不多,两个人不需要长身体,最近吃饭天天油水又很足,对这些菜不是很感兴趣。
吃完饭,刘贵给刘子烨说了明天让他当面试官的事,刘子烨随口就答应了,即使明天不是星期六和星期天,不过也没关系,他给学校的校长打个电话就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校长并不是原来的汪主任升上来的,而是教育局下派的一个姓刘的校长,听说还是市教育局亲自指派的,这个刘校长对刘子烨特别的客气。
很显然已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指点,至于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刘子烨并不在意,只要不贪污,配合好他搞好学校的教育,谁来都一样。
唯一受伤的就只有汪主任了,按道理说他顺位升校长的机会很大,所有的条件都满足,奈何现在的五七中学成绩提升迅猛,是最好捞政绩的学校。
汪主任在市里面没有人,又没有刘子烨的支持,那自然是胳膊扭不过大腿。
第二天早上7点钟,刘贵刚刚上班,便陆陆续续有村民前来集合,刘子烨看了一眼越来越多的村民,眼看要把马路堵住。
干脆吩咐他们去水沟对面汪旺家前面的水泥坪集合,又让汪月梅派了一个店员,前去登记。
到早上8点的时候,人已经站成了黑压压的一大片,刘子烨看了一眼登记表,自己家的亲戚加上村委那边的人情关系,总计有70来号人。
刘子烨让他们全部排成s线的长队,大家听到排长队,顿时一阵闹哄哄,不过大多数都读过小学,也知道排队是什么意思,倒是没闹出什么乱子。
在汪月梅和父亲刘贵的帮助下,花了20来分钟,终于把队排好,大家一脸忐忑的望着坐在面试官位置的小孩。
他们可不会因为刘子烨是个小孩而轻视他,这几个月他的名声可是传遍了10里8乡,都知道他是一个能人小孩。
见队已经排好了,刘子烨便开始一个个开始面试,大多都是让他们随手做几个动作,简单的问几句话,再观察一下他们的面部表情,就决定了录不录取。
这次的面试没有那么严格,刘子烨前期挑的超市员工,都在把他们往店长方向培养,自然对能力方面要求比较高。
而这次招人,主要用来做人情和照顾自己家的亲戚,只要基本能力合格就可以了,但即使如此,依旧有十几个人被刷了下来。
有一部分是自己家的亲戚,还有一个人是村委派过来的人情,实在没办法,并不是刘子烨不想录取他们。
自己家的亲戚,有几个年龄超标太多,除了昨天那5个人,还有几个是自己家的爷爷辈,已经70多了,实在没办法录取。
还有几个还没成年,那自然也不合适。
至于剩下的,他们连基本的沟通都有些困难,平常聊一些简单的话没问题,刘子烨稍微问一些需要转弯的话,就卡壳了,这怎么能要?
不过说来说去都是熟人,年龄大的长辈和年龄小的晚辈,刘贵给他们送了一些东西,让他们回家。
剩下没有录取的,则每人给了50元,这群人没录取上,倒没有什么沮丧,还在那里呵呵的笑着和人聊天,听说没录取,还有50元钱,顿时高高兴兴的拿着钱回家了。
至于剩下的人,刘子烨让他们集合,又把昨天刘贵说的话给重复了一遍。
刘子烨认为,这种“丑话说在前头”的动作一定要多做,即使麻烦了一些,总比事后引起别人的不满和不理解,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