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六小时。
这个冰冷的数字被投射在指挥中心的主屏幕上,鲜红如血,每一次跳动都敲击在所有人的神经末梢。
它不是倒计时,而是生命线的剩余长度。
基地瞬间进入了最高战备状态,但并非以往那种充斥着喧嚣和匆忙的状态,而是一种压抑的、绷紧到极致的寂静。
每个人都清楚,这一次,没有退路,没有侥幸,唯有在绝境中搏那一线生机。
江季黎 的身影出现在基地的各个关键节点。
她没有再坐在指挥室里,而是用脚步丈量着这座承载着最后希望的地下堡垒。
她视察加固中的防御工事,查看应急能源的储备,甚至亲自去了种植区,看着在人工光照下顽强生长的作物。
她的表情依旧冷静,但眼神深处燃烧着一簇幽暗的火焰。
她对每一位遇到的负责人只说一句话:“做好你该做的,直到最后一刻。”
没有慷慨激昂的动员,只有沉甸甸的信任与同等的决绝。她是基地的脊梁,此刻绝不能弯。
陆岩将他麾下的卫队效能压榨到了极限。
防御阵线被再次收缩,集中在核心区域,形成了数道纵深梯次配置的火力网和物理屏障。
所有非必要通道被彻底封死,关键节点布设了最后的爆炸物,准备在必要时进行战术性坍塌,延缓潮汐的推进。
他像一头沉默的孤狼,巡视着每一处阵地,检查着每一件武器。
他的存在,就是所有战士心中的定心丸。
他知道,面对“现实覆写”,这些物理防御可能效果甚微,但这是他们作为军人,所能做到的、最彻底的抵抗姿态。
沈鸿 的技术区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刺鼻臭氧和焦糊味的战场。
“匿影器”原型被拆解、分析、优化、再组装。
失败了一次又一次,晶格过载烧毁,能量回路崩溃,模拟规则场失真……每一次失败都意味着宝贵时间的流逝。
沈鸿的头发如同被狂风蹂躏过的鸟窝,眼睛里布满血丝,但他握着工具的手依旧稳定。
他不再大声指挥,而是用最简短的术语和团队成员交流。
他们在与时间赛跑,与规则的复杂性搏斗,试图在那毁灭性的银色到来之前,为基地披上一件哪怕只是暂时的“隐身衣”。
苏婉清 的医疗中心做好了接收大量伤员的预案,尽管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潮汐突破,可能不会有传统意义上的“伤员”。
她更多地精力放在了林默和何翟添身上。
林默的身体和精神状态是基地最重要的“战略资产”之一,她必须确保他能以最佳状态迎接最后的时刻。
而何翟添……他脑波活动的微妙变化依旧持续,甚至偶尔会出现极其短暂、几乎无法捕捉的、类似“清醒”的脑电峰值。
苏婉清在他身边加派了监控,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这个曾经的敌人,此刻却可能成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变数,无论是好是坏。
赵小玥 从前线侦察任务撤下后,一直处于休整和观察期。
此刻,她主动申请加入了物资调配和民众安抚工作。
她利用自己敏捷的身手和亲和力,在拥挤的居住区穿梭,帮助分发应急物资,用自己从创伤中逐渐恢复的经历,鼓励着那些充满恐惧的普通幸存者。
她不再是那个只懂得跑跳的少女,灾难磨砺出了她内心的坚韧。
她知道,林默、指挥官他们在对抗着看不见的敌人,而她,要守护好他们身后的这片人心。
周锐、老猫、刀子(伤势已无大碍)等战斗骨干,则默默地擦拭着自己的武器,检查着装备,在指定的防御区域静坐待命。
他们没有交谈,眼神交汇时,只有无需言说的决然。
他们是基地的牙齿和利爪,将在最后时刻,撕向任何敢于靠近的敌人。
而在基地最深处,林默 独自一人坐在安静的冥想室内。
这里是除了地脉节点外,能量最为平和的地方。
他需要在这最后的时间里,尽可能恢复力量,稳定与利维坦那脆弱的连接,并加深对混合秩序场的掌控。
他闭上眼睛,意识沉入那片低沉的、永恒的嗡鸣之中。
他不再试图去“看”那些宏大的记忆碎片,而是像抚摸野兽的皮毛般,尝试去理解利维坦力量的“质感”,去感受地脉能量流淌的“节奏”。
他周身的混合秩序场,随着他的呼吸,如同活物般微微起伏,那冰冷与生机交织的矛盾气息,变得更加内敛,也更加……危险。
他仿佛能听到,那来自远方的、代表着绝对寂灭的“银色潮汐”,正在规则的层面发出无声的咆哮,越来越近。
七十六小时。
生存,或是彻底的覆写。
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这串不断减少的数字,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绝望与希望,在这最后的时限内,激烈地搏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