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区内,林默在苏婉清的监督下进行着简单的康复训练。
他的步伐虽然还有些虚浮,但比起前几日的昏沉已是大有起色。
窗外传来的训练号子声、远处施工的金属敲击声,这些属于“地面”的、充满生命力的噪音,此刻听来格外令人安心。
“苏医生,我感觉……可以尝试做一些更精细的感知测试了。”
林默停下脚步,看向正在整理药品柜的苏婉清,“沈工那边不是有了新发现吗?也许我能帮上忙。”
苏婉清转过身,神情温和却坚定:“沈鸿的‘谐波锁’方案很重要,但你的健康是执行任何方案的前提。队长明确指示,在你完全恢复前,禁止任何形式的能力动用。现在的任务,就是吃好、睡好、适度活动。”
她指了指旁边的椅子,“坐下,我再给你测一次基础代谢率。”
林默顺从地坐下,他知道苏婉清和江季黎的决定是为了他好。
那种精神被抽空、意识被异物填满的感觉,他绝不想短时间内再经历一次。
但他内心深处,对地下的那个庞大存在,以及沈鸿发现的那个可能稳定局面的“谐波锁”,依旧充满了难以抑制的好奇与担忧。
指挥中心,临时会议。
江季黎、陆岩、沈鸿(通过通讯)以及刚刚获准参加简短会议的苏婉清,正在听取沈鸿更详细的报告。
全息投影上展示着沈鸿初步构建的“基石”能量回路简化模型。
一个不断波动的复杂光网中,一个不起眼的、闪烁着稳定蓝光的节点被高亮标记出来——正是“谐波锁”。
“根据陈明远遗留数据中对‘摇篮’系统架构的描述,以及我从‘基石’底层日志中逆向解析出的信息,”沈鸿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带着一丝熬夜后的沙哑,但逻辑清晰,“‘谐波锁’并非主禁锢程序的一部分,而更像是一个……减震器或者稳定锚。它的作用是吸收和抵消因利维坦意识波动、外部能量干扰(比如之前的钻探)或内部能量流紊乱(比如碎片回归)对主系统造成的冲击,防止禁锢结构因共振而提前崩溃。”
他操作了一下,模型开始演示:“看,当模拟能量冲击到来时,‘谐波锁’节点会主动产生反向的谐波,有效平复区域性能量湍流。如果我们能强化它,理论上就能提升整个系统对当前这种‘碎片回归’过程的耐受阈值,为我们争取更多时间。”
“代价呢?”江季黎直接抓住了核心,“强化它,需要什么?会对林默造成多大负担?最坏的结果是什么?”
“代价主要是能量。”沈鸿回答,“需要短时调用‘基石’储备能源,大约占总储备的百分之五。这个过程理论上不会直接冲击林默的精神,但他需要作为‘传感器’,实时监控利维坦主体意识以及能量场整体的稳定状态。一旦发现强化过程引发了不可控的负面反应,我们需要立刻中止。最坏的结果……是强化失败,损失部分能源,并可能短暂激活力维坦的防御机制,引发小范围的地底能量喷发或更强烈的意识碎片躁动。不过,根据模型推算,这种剧烈反应的概率低于百分之十五。”
苏婉清开口道:“从医学角度看,林默目前的状态可以承受这种程度的‘监控’负担,前提是时间不能过长,且必须确保他能随时安全断开连接。我需要在一旁监护他的生理指标。”
陆岩沉声说:“地面防御可以应对小规模能量喷发引发的物理震动。但需要预警,让所有人员进入临时避险状态。”
江季黎沉吟片刻,目光扫过众人:“也就是说,方案可行,但存在风险。核心风险在于可能刺激利维坦,以及模型可能存在未预见的误差。收益是,可能获得更长的安全窗口期,用于探索真相和寻找最终解决方案。”
她看向通讯器:“沈工,继续完善方案,进行更大量的模拟推演,尽可能压低失败概率。苏医生,确保林默恢复到最佳状态。陆岩,制定应对能量喷发的地面应急预案。三天后,我们根据林默的最终恢复情况和沈工的推演结果,做最终决策。”
“明白。”三人同时应道。
会议结束,江季黎走到窗边,看着下方井然有序的基地。
赵小玥正带着几个年轻队员,利用废弃材料加固温室的外棚,她的笑声隐约传来,为这严肃的氛围注入了一丝活力。
稳定现状,争取时间。
这似乎是当前最合理的选择。但陈明远警告中那句“‘基石’的真正用途是‘释放’”,如同一根刺,始终扎在江季黎的心头。强化这个“谐波锁”,究竟是延缓了灾难,还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加深了那道他们尚未理解的“枷锁”?
她揉了揉眉心,将疑虑暂时压下。
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决策必然伴随风险。
目前,稳住基本盘是首要任务。
就在这时,负责通讯监控的一名队员匆匆走来:“队长,接收到一段来自外围侦察点的加密信号,强度很弱,断断续续。”
“内容?”江季黎转身。
“无法完全破译,但重复出现了两个关键词……‘熔炉’和‘移动’。”
江季黎眼神一凛。
那个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神秘势力,终于又要有动作了吗?
外部的暗流,似乎并不打算给他们太多安稳评估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