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夏天露出的笑容,白景总算是缓口气,还得是兄弟给的方法好,一针见效。
中间,两个人聊的很愉快,刚才发生的事情就好像没有发生过。
然而,在白景偶尔低头的时候,他并没有注意到夏天的一个小动作。
夏天默默将自己微攥的手探进自己带的包里,这一张纸条,自己一定要好好保管下来。
扫码后,两人也终于进入水族馆——这家水族馆是江北市必来榜单的旅游打卡点,所以哪怕现在不是假期和白天,馆内的人依然很多。
白景和夏天跟随着人流,站在了一部向上运行的电梯上。
这部电梯的顶部是一个全景天幕,天幕上红色的海浪翻滚着,一直延伸到尽头处,最后是和璀璨的蓝色交相辉映,让有的人拿出手机开始拍照。
在电梯上方的平地上,中央有一条不长的隧道。
隧道旁边的警示牌上明确写着:高血压老人和 3 岁以下的孩子禁止入内。
白景站在隧道口朝里面看,里面一如前行的黑,只有一些光斑四处游动。
“走不走?”
头一次来这里的夏天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她干脆的拉住白景的衣角,“走啊。”
二人一前一后的进入隧道里,果然,跟在外面看的感觉不一样。
小时候我们都尝试过转圈圈,圈圈转完之后的四周天旋地转就是这个隧道给他带来的感受,脚下是漆黑得看不见地面,
上面,左右,那种橙色的光斑四处照射。
这样的景象让白景联想到自己看过的奥特曼里宇宙人处在异空间的场景。
二十几米的前段距离夏天从刚进来就有些身体不适,眼前的昏暗让她的眼睛睁都睁不开。她觉得自己的头越来越晕,脚步也开始有些踉跄。
直到她整个人撞在了白景的背上,转过头的白景也因此发现了夏天的不对劲,于是他马上拉住了她的手往前快速走,往后就会和后面的人撞在一起,这样带来的情况更糟糕。
一处玻璃隧道静静的坐卧在那里,水族馆特意调的灯光,和清澈的蓝色海水融合,鱼群游动,水草摇曳。
“夏天,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了?”
扶着夏天到一边的椅子上坐下,白景急切的问道。
夏天晃了晃头,睁眼看见担忧的白景,那种身体上带来的不适在现在似乎也没那么严重,她甚至还安慰起白景:“老大,我没什么大事,再坐会后就可以继续走了。”
白景知道这丫头的性子,于是陪她一起坐着,只是就在夏天还在缓口气的时候,她的手掌突然被白景塞入一瓶水。
“后面如果再出现这种情况的话,我们就回去。”
“你的身体更重要。”
“…好。”
…
心理学上讲,彻底忘记一个人需要七年,但这七年的期限并不是一定。
空白之人的空白记忆恰似月光的一段余晖,只有你亲眼见到才会记住。
忘不掉一个人,往往不是因为这个人有多特别,而是因为你的大脑在反复“强化”这段记忆。
大脑的记忆机制决定了,越是重要的经历,越难被完全清除。
心理学家蔡格尼克发现,人们更容易记住那些未完成的事情,印象也会更加深刻。
包括了在不懂爱情的年龄,感受到了一个异性对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那时不懂,而等大一些再看,遗憾,满满。
如果一段感情没有明确的结局,或者你心里还有遗憾,大脑就会不断重播这段记忆,试图找到能给你的“答案”。
又或者说,当你长期依赖一个人提供情绪价值(比如安慰、陪伴、安全感)失去他后,大脑会像“戒断反应”一样,不断渴望那种熟悉的感觉。
很多人和前任分开之后,会在某个时刻会偷偷看对方的社交动态。
我们明知道自己和对方已经不可能了,但还是控制不住去想,我们忘不掉的,真的是那个人吗?
其实不是的,很多时候是“未完成”的遗憾,以及曾经在这段关系里的自己。
这一种也许自己都觉得自己有病的矛盾也间接的证明了我们脑中这段记忆的锚点并不会被时间的流沙盖过
—真正的忘记,是让这段记忆不再影响你的情绪。
心理学家丹·麦克亚当斯提出,人会用“故事”的方式理解自己的人生。
时间的流逝能抚平伤疤,但单纯等待时间流逝是不够的。
—真正的治愈,是你在时间里做了什么。
当你活得足够精彩,遗忘会自然发生。
窗外乒乒乓乓不绝的雨并没有影响到车内休息的男人,其实白景头疼的老毛病一直存在着,只是随着它犯的次数越来越少,少到现在再经历这种感觉的他继续靠老办法缓解。
【宿主。】
小方圆鼓鼓的身体出现在车内,它看着眉头紧皱的白景,于是身体抽抽了一下。
下一秒,白景睁眼看了眼小方,然后在没有任何的前提下,他很用力的把小家伙抱在胸前。
“谢谢你,但下一次再出现这种情况,别苦了你自己。”
精神明显变差的小方对于白景的动作也很享受,它转了转脑子,冒出一个解释它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
【宿主,但朋友间的帮助不就是这样吗?】
——“有分很多种情况的,所以你要再加把劲,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