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十七分,走廊尽头的感应灯随着刷卡声亮起。林辰推开办公室门,公文包放在桌角,未脱外套,径直打开加密硬盘调出《政企协同创新试点》全部执行台账。距离市级评估组抵达还有两小时四十三分钟,他需要确认每一个数据节点的原始凭证。
陈雪已经等在门口,手里捏着一叠企业上报的用工统计表。“三家新增入驻企业的就业人数比备案合同多出三十七人,社保记录对不上。”她把表格放在桌上,语气紧绷,“是统计口径问题,还是……”
“拿原始合同来。”林辰打断。
她递上三份用工协议。林辰逐页翻看,指尖在签名处停留片刻。笔迹走势圆滑,收尾带钩,与他在烟酒行监控中见过的签单笔迹如出一辙。他没说话,调出社保系统后台比对,虚报集中在保洁、安保等岗位,每人月薪虚增八百元,恰好卡在补贴申领门槛线上。
“不是造假,是美化。”他合上文件,“企业想多拿稳岗补贴,但没敢伪造社保缴纳记录——底线还在。”
陈雪皱眉:“可一旦被查出,整个评估都会受影响。”
“那就主动报。”林辰打开汇报ppt,在“就业带动”章节插入一页新数据,“把核查过程列出来:我们抽查了全部十二家试点企业,发现三例数据偏差,已责令整改并纳入信用记录。纠错机制本身,就是治理能力的一部分。”
陈雪盯着屏幕,慢慢点头。她转身去修改材料时,林辰从抽屉取出U盘,外壳金属面刻着“h-1799”,指尖擦过编号边缘。他插入电脑,核对第三方预测模型的最终参数:三年复合增长率6.8%,税收贡献峰值出现在第十九个月,杠杆效应释放节点与历史周期波动高度吻合。
七点五十三分,区会议中心开始布置会场。林辰站在侧门走廊,听见里面传来调试话筒的声音。评估组由市发改委牵头,财政、工信、统计三局派员组成,组长是市政府政策研究室主任,以严谨着称。
八点整,他步入汇报厅。王为民已在后排落座,双手交叠放在膝上。林辰点头致意,走上讲台,U盘插入主控电脑。大屏亮起,标题页显示“河东区政企协同创新试点阶段性成效评估汇报”。
“试点启动以来,累计引入技术投入两千三百万元,政府零现金支出。”林辰语速平稳,不看提词稿,“通过提供闲置场地八处、开放政务数据接口十七类、授予首批应用场景试点权限,换取企业技术落地承诺。”
市发改委专家翻着材料,突然抬头:“这种模式高度依赖主导官员的协调能力。你调离后,继任者能否延续?”
全场安静。
林辰不答,调出十二次跨部门协调会议纪要,按时间轴排列。“每次会议均有纪要备案,争议事项形成处理意见六项,全部录入政务系统留痕。”他切换页面,展示《操作手册》目录,“目前已完成流程标准化编撰,共分五章二十三条,涵盖准入评审、资源置换、绩效评估、退出机制与风险预警。”
他顿了顿:“乾隆年间治理黄河,每年汛期前必修《河工则例》,将治水经验固化为操作规程。今天我们做的,也是同样的事——把个人推动力,转化为制度运行力。”
研究室主任微微颔首。
财政局代表接过话:“短期税收增长明显,但第二年起企业享受三年免税期,财政反哺存在空窗。你们如何保证长期收益?”
林辰取出U盘,递给工作人员。“这里面是第三方机构基于行业趋势、区域消费能力和企业扩张节奏建立的营收预测模型。”他等数据导入大屏,“模型显示,试点企业将在第十四个月完成技术迭代,进入产品量产阶段;第十九个月起,配套服务业税收贡献将覆盖减免部分,并持续扩大。”
他指着曲线拐点:“我们测算过,政策杠杆效应将在第二年释放67.3%的增量。这不是补贴换税收,而是用空间换时间,让企业从‘等政策’变成‘用政策’。”
财政局代表仔细查看模型参数,终于点头。
汇报结束,评估组退场进行内部合议。林辰走下讲台,王为民从后排起身,走到他面前,抬起右手,缓慢而清晰地鼓了三下掌。掌声很轻,但在空旷的会场里格外分明。
林辰未动,只看着对方眼睛。王为民收回手,转身离开,皮鞋踩在大理石地面上,发出均匀的叩响。
十一点二十七分,评估组返回。研究室主任宣布初步结论:政策在企业技术升级、新增就业拉动、间接税收增长三方面成效显着,建议作为典型案例上报市深改办,纳入下季度全市改革创新经验交流目录。
掌声响起时,林辰站在原地,目光扫过会场。陈雪在后排冲他点头,刘伟悄悄竖起拇指。他微微颔首,收拾讲稿准备离场。
“林局长。”财政局代表叫住他,递回U盘,“模型数据很扎实。这个编号,是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林辰接过U盘,金属外壳在灯光下泛着冷光。“h是项目代号,1799是内部版本号。”他将U盘放回内袋,正对心脏位置。
下午两点,评估组开始调阅原始档案。林辰陪同进入档案室,看着工作人员逐一核验合同、会议记录与系统日志。一切顺利。
三点零八分,他回到办公室,刚坐下,陈雪快步进来。“刚才市统计局的人问起中创数据的合作细节,我给了备案材料。”她压低声音,“但他们提到,有匿名信举报你和孙老板存在利益输送。”
林辰抬眼:“你怎么回应的?”
“我说所有合作流程公开可查,连尽调报告都上了政务公示平台。”她盯着他,“但市里会查吗?”
“会。”林辰打开电脑,调出企业关联图谱,“他们查得越深,越能发现谁在背后操控这些皮包公司。”
他放大某家企业股权结构图,法人代表一栏显示“赵某”,但实际控制人追踪显示资金最终流向一处商业地产项目。他把屏幕转向陈雪:“孙老板名下的物业,今年新增三家保洁、两家劳务外包公司,注册时间都在试点政策公布后一周内。”
陈雪倒吸一口气:“他在借壳套利?”
“现在,我们等他们查到这一步。”林辰关闭页面,“只要评估结论落地,这些虚报数据的企业就会被连带审查。到时候,谁在背后组织统一美化报表,一查便知。”
四点十五分,评估组最终确认全部材料真实有效。林辰送他们到区府大门,握手告别。车驶离后,他转身往回走,途经后勤科门口,看见司机老李正靠在墙边抽烟。
他停下脚步。
“林局。”老李弹了弹烟灰,目光低垂。
“上次托你带的酒,”林辰从包里取出一张消费小票,“店里说没找到记录。”
老李抬眼,神情微变。
“我查了,那天下班后你根本没去店里。”林辰把小票轻轻放在窗台上,“反倒是档案室的门禁记录显示,有人用临时卡刷了两次,时间在评估组到达前一小时。”
老李没说话,烟头在指尖微微发抖。
林辰往前一步,声音压得极低:“你知道为什么保洁员老周会被扣分吗?因为他动了不该动的文件。而你,动的是整个评估的风向。”
他转身欲走,又停住。
“明天早上八点,纪委信访室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