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某县的智慧健康办公室里,25 岁的青年领航者小周盯着后台数据,额头直冒冷汗。他上周刚把 AI 健康提醒设为早上 6 点,可后台显示 80% 的老人都没接收 —— 后来才从村医那知道,当地老人习惯早上 5 点就下地干活,6 点的提醒早就错过了。“我以为按城市作息设时间就行,没问过村医,现在老人都觉得这设备没用。” 小周声音发颤,手里的鼠标在屏幕上乱点。
更糟的消息从海外传来,负责非洲项目的青年领航者阿凯,因没提前查当地电压,直接把中国标准的设备接了 110V 电网,3 台智能监测设备当场烧毁,项目被迫暂停。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质疑:“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年轻人,太不负责任了!” 联盟内部也有声音:“该暂停青年领航计划,等他们成熟了再推,别砸了招牌。”
林晓拿着失误报告,翻到老院长笔记里的一页 —— 上面写着 “1987 年,给张大爷开错药方,幸好及时发现,以后看病一定要多问几句”。她召集团队开会,语气坚定:“老院长当年也犯过错,年轻人要成长,不能怕犯错,关键是要教会他们怎么改。”
“青年领航者容错成长” 机制的搭建,从控制试错风险开始。第一步是试错范围控制,新领航者先负责 “小范围试点”—— 小周调整后,只在 1 个村试点 AI 提醒时间,每天跟村医蹲在田埂上问老人作息,最终把提醒设为早上 4 点半,适配老人下地前的空闲时间;阿凯则先拿 2 台测试设备在非洲村落试接不同电压,确定参数后再批量安装。“小范围试错,就算错了也能及时改,不会影响太多人。” 小周说,现在他做方案前,都会先在小村子试一遍。
第二步是导师兜底,为每位青年配 “双导师”—— 技术导师负责解决设备问题,基层经验导师教他们 “怎么跟老人打交道、怎么摸透当地情况”。小周的基层经验导师是老村医老陈,上次提醒时间出错后,老陈带着他走了 3 个村,教他 “跟老人聊天要问三件事:几点起、几点忙、几点有空”;阿凯的技术导师则远程指导他 “用万用表测当地电压,记在小本子上,接设备前必看”。有次阿凯又差点接错电压,导师及时视频提醒,避免了设备损坏。“有导师在,就算快犯错了也有人拉一把,心里踏实多了。” 阿凯说。
第三步是复盘赋能,团队每月召开 “失误复盘会”,让青年领航者分享 “错在哪、怎么改”,还把这些内容整理成 “失误案例库”—— 里面记着 “电压适配前必查当地参数”“AI 提醒时间要问村医”“跟老人沟通不用专业术语” 等实用经验,供所有青年参考。小周在复盘会上分享了自己 “没问作息设错时间” 的教训,其他青年领航者都记在本子上,后来没人再犯类似错误。
机制落地 3 个月,青年领航者的失误率从 45% 下降到 12%。小周负责的县,AI 健康提醒的接收率从 20% 提升到 90%;阿凯的非洲项目不仅恢复运行,还优化了电压适配流程,设备故障率降到 5% 以下。“上次错了后,导师教我‘先跟村医蹲 3 天’,现在做方案再也不会想当然了!” 小周笑着说,现在他还会主动带新领航者,教他们怎么避免自己犯过的错。
康医科技得知机制效果后,为 “容错机制” 捐赠 “试错设备包”—— 里面有 10 台低成本测试设备,就算损坏了也不追责,还派技术专家担任 “远程导师”,24 小时在线解答青年领航者的问题。王浩在视频会议里说:“以前我们怕年轻人犯错,总想护着他们,现在才明白,老院长当年带徒弟,也是‘允许犯错、一起改正’。青年领航者要的不是‘不犯错’,是‘会改错’—— 从错里学,比一直不犯错成长更快。”
林晓看着青年领航者在复盘会上主动分享失误,有的拿着笔记本念自己的错误,有的演示怎么改正,脸上没有羞愧,只有认真。她想起老院长笔记里的反思:“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不会改正。” 心里满是触动:“成长的路上,失误不是污点,是通往成熟的必经之路。老院长当年在错误里成长,现在这些年轻人也一样,只要有人教、有人带,他们就能成为靠谱的领航者。”
当天晚上,林晓在知乎专栏更新了《青年培养:别怕他们犯错,要教他们改错》,文中分享了容错成长机制的细节,还附了小周跟村医蹲田埂、阿凯测试电压的照片。文末她写道:“有人问,青年领航者实战犯错,是能力不够吗?我觉得不是,是我们没给他们试错的机会和改错的方法。小范围试错、双导师兜底、复盘沉淀,这三步做好了,年轻人就能在错误里快速成长。基层青年培养,从来不是‘等他们完美了再用’,是‘在实战中打磨他们’—— 老院长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犯错是成长的学费,只要会改,就是好样的。”
专栏下面,有位来自基层的年轻村医留言:“我也犯过给老人开错健康建议的错,看了你们的容错机制,知道该怎么从错误里学东西了。希望能加入青年领航计划,跟着导师好好学!”
林晓看着留言,想起小周和阿凯从慌张犯错到从容解决问题的转变,想起老院长笔记里 “在错误中进步” 的字迹,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容错成长” 机制只是青年培养的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年轻人犯错、改正、成长,但只要守住 “给机会、教方法” 的初心,就一定能让青年领航者们快速成熟,接过智慧健康的接力棒,把老院长的精神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