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不妄为,但行动会有灾祸,无所利。
含义: 即使动机纯正,若时机不对或环境不利,行动也会带来灾祸,此时宜静不宜动。
上九故事:
岁月如流,倏忽数十年。
玄明已从当年那个清癯的青年,变成了鬓发如霜的老者。多年的宦海浮沉与乡野教学生涯,未曾磨灭他眼中的澄澈,反而为他添了几分洞悉世事的从容与淡泊。
他因在地方任上政绩卓着、清廉刚正之名远播,被朝中几位清流重臣联名举荐,征召入京,授以谏议大夫之职。
这谏官,品阶虽不算极高,却责任重大,掌议论讽谏,纠察百官,规谏君上。可谓“清要”之职,亦是“风险”之职。
临行前,桑梓里的乡亲们自发聚集相送。当年社学中那些懵懂孩童,如今也已为人父母。他们携着自家酿的米酒、新蒸的糕饼,塞满玄明简单的行囊。
“先生此去京城,定要保重身体。”
“玄明公,朝中不比乡野,万事谨慎。”
人们七嘴八舌地叮嘱着,眼中满是敬仰与不舍。
玄明一一谢过,目光扫过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扫过那些淳朴的面容,心中并无多少“跃龙门”的欣喜,反倒有一种“任重道远”的沉静。
他依旧穿着洗得发白的儒衫,行李除了几箱书籍,别无长物。登上那辆略显简陋的官派马车,他向着送行的人群深深一揖,踏上了前往帝都的漫漫长路。
帝都洛阳,繁华似锦,红尘万丈。
高耸的宫墙,巍峨的殿宇,车水马龙的街道,衣香鬓影的权贵……这一切,与桑梓里的宁静、清河县的质朴,恍如两个世界。
玄明被安置在谏院附近的一处官廨,陈设简单,他却安之若素。每日按时前往谏院点卯,翻阅积压的奏章文书,了解朝局动态。
他很快便察觉,这煌煌天朝之下,暗流汹涌。
当今天子年轻,登基未久。先帝在位时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留下一个还算稳固的基业。然而新君自幼长于深宫,甫一继位,便被无尽的奉承与奢靡所包围。他性喜游乐,尤爱狩猎、歌舞,对枯燥繁重的朝政,兴致缺缺。
更棘手的是,朝中大权,实则旁落于几位辅政大臣之手。其中,以大将军窦宪权势最盛。他外戚出身,掌禁军,握枢要,门生故吏遍布朝野,行事专横,排除异己。许多正直敢言的官员,或被贬斥,或被投闲置散,朝堂之上,渐成窦氏一言堂之势。
玄明到任后,并未急于发声。他如同以往在郡学、在县衙一般,先做“老农”,默默耕耘,仔细观察。
他参加朝会,见天子时常心不在焉,对于大臣的奏对,多由窦宪代为决断。散朝之后,宫苑之内,常常传来丝竹宴饮之声,通宵达旦。
他查阅卷宗,发现各地报来的灾异、民困,多被窦宪以“无关宏旨”或“虚报不实”为由,压下不报。而一些明显劳民伤财的工程,如修建离宫、广选秀女等,却总能迅速得到批复。
同僚之中,有人趋附窦宪,歌功颂德;有人明哲保身,缄口不言;也有几位如玄明一般的耿介之士,私下里扼腕叹息,却苦于势单力薄,无力回天。
这一日,玄明在宫中轮值,恰逢天子狩猎归来。只见旌旗招展,队伍绵延,收获的麋鹿、雉鸡堆积如山。年轻的天子骑在骏马上,容光焕发,与左右谈笑风生。而紧随其侧的,正是满面红光的窦宪。
当晚,宫中便大摆宴席,犒赏随行将士,歌舞升平,直至深夜。
玄明站在谏院值房的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宫殿,耳中隐约飘来阵阵乐声,他的眉头,深深锁起。
《尚书》有云:“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先贤教诲,言犹在耳。君王如此耽于享乐,权臣如此把持朝纲,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一股久违的炽热,在他胸中涌动。那是数十年来未曾改变的正道之心,是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
他回到书案前,铺开素帛,提笔蘸墨。
他要上书,要直言极谏!
他要劝诫天子,应以江山社稷为重,以黎民百姓为念,远离佞臣,勤政修德,收敛游猎之心,节制享乐之欲。
笔锋凌厉,字字千钧。他将所见所闻,所思所忧,毫无保留地倾泻于帛上。引经据典,陈说利害,言辞恳切,却又锋芒毕露。尤其对窦宪等权臣壅蔽圣听、专权跋扈的行径,给予了尖锐的抨击。
他知道这封奏疏的重量。他知道这会触怒谁。
但他更相信,谏官之责,在于直言。心无妄念,行无偏私,依理而行,何惧之有?
就在他即将完成奏疏时,一位旧日同窗,如今在光禄勋担任闲职的周南,前来拜访。
周南见他案头墨迹未干的奏疏,拿起略一浏览,顿时脸色大变,手都微微颤抖起来。
“玄明兄!你……你此举万万不可!”周南压低了声音,急切的几乎要扑上来夺笔。
“有何不可?”玄明放下笔,平静地看着他。
“你可知如今朝中局势?窦大将军权倾朝野,耳目众多,陛下又对其言听计从!你这奏疏一上,直指陛下游乐,痛斥窦宪专权,这……这无异于以卵击石啊!”
周南喘了口气,继续苦劝:“兄之刚正,弟素来钦佩。然,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如今绝非直言进谏的良机!陛下正在兴头之上,窦宪气焰正炽,你此时上书,非但不能使其醒悟,反而会引火烧身!不妨暂且隐忍,等待时机,徐徐图之……”
玄明沉默片刻,目光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他何尝不知周南所言在理?他历经无妄之灾,深知时运的重要性。但,有些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只因那是“道”之所在。
“周兄好意,玄明心领。”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坚定,“然,谏官受职,当尽其责。见君有过而不谏,见臣有恶而不劾,是为失职,是为不忠。我心无妄,只论是非,不计利害。若因惧祸而缄默,与那些趋炎附势之徒何异?此心此志,不可移也。”
周南看着他花白的头发和那双清澈依旧、却更显执拗的眼睛,知道再劝无用,只得长叹一声:“玄明兄啊!你……你这般性情,在这朝堂之上,恐难容身矣!望你……好自为之!”说罢,跺了跺脚,黯然离去。
翌日,大朝会。
玄明手持笏板,出班跪奏,将那道凝聚了他全部忧思与正气的奏疏,呈递御前。
年轻的天子起初还漫不经心,但随着侍宦官朗声诵读奏疏内容,他的脸色渐渐沉了下来。尤其是读到指责他“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亲近小人,疏远贤臣”等句时,眉宇间已隐现怒意。
侍立丹墀之下的窦宪,更是面沉如水,眼神阴鸷地扫过玄明跪伏的背影。
奏疏尚未读完,窦宪便猛地出班,厉声喝道:“大胆玄明!竟敢污蔑圣躬,诽谤大臣!陛下年轻有为,偶作游猎,乃效仿先王蒐狩之礼,整军经武之意!尔不过一介边鄙老儒,初入朝堂,不感念天恩,反而危言耸听,诋毁重臣,其心可诛!”
他转向天子,拱手道:“陛下!玄明此人,看似刚直,实乃借此沽名钓誉,邀买清流之声!其言看似忠耿,实则包藏祸心,意在离间君臣,动摇国本!此风断不可长,请陛下明察,严惩不贷!”
窦宪党羽纷纷出列附和。
“窦大将军所言极是!玄明狂悖无礼!”
“此奏疏字字句句,皆是对陛下与大不敬!”
“应即刻革职查办,以儆效尤!”
朝堂之上,顿时一片喧嚣,几乎一边倒地指责玄明。
天子本就对奏疏内容不悦,见众臣如此反应,又见窦宪声色俱厉,心中那点被冒犯的感觉迅速放大成了愤怒。他懒得再去分辨是非曲直,只觉得这老臣实在讨厌,扫了他的兴致。
“够了!”年轻的天子不耐烦地挥了挥手,“玄明年迈昏聩,言语狂悖,不堪谏职。念其年老,姑且从轻发落。着革去谏议大夫之职,贬为云中郡边塞督邮,即日离京,不得延误!”
云中郡,地处北疆边陲,苦寒之地,督邮更是微末小吏。这已近乎流放。
圣旨一下,满朝寂静。那些原本还对玄明抱有同情的清流官员,见此情形,也只能暗自叹息,无人敢再发声。
玄明跪在冰冷的地板上,听着那冰冷的宣判,心中一片澄明。
他没有震惊,没有恐惧,甚至没有多少愤怒。只有一种深深的、早已预料的无奈,与了悟。
他缓缓摘下头上的进贤冠,恭敬地置于地上,然后向着御座,深深叩首。
“臣,领旨谢恩。”
声音平静,不起波澜。
他站起身,无视周围那些或怜悯、或嘲讽、或冷漠的目光,整理了一下旧袍,转身,步履稳健地走出了这金碧辉煌的宫殿。
回到官廨,他简单收拾了行装,依旧是那几箱书,几件旧衣。
友人周南闻讯赶来,眼中含泪:“玄明兄,弟早劝你……何至如此啊!”
玄明微微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反过来安慰道:“周兄勿忧。吾心无妄,俯仰无愧。此行虽遭贬斥,然非吾道之亏,乃时运不济耳。”
他望向北方,那是云中郡的方向,目光悠远而平静。
“吾心无妄,然行非其时,故有眚无利。”他轻声吟道,仿佛不是在说自己的遭遇,而是在陈述一个天地间的至理。
动机纯正又如何?若时机不对,环境不利,行动本身,便会招致灾祸。此时的“行”,已非“无妄之行”,而是不合时宜的“妄动”了。
他拒绝了周南为他打点行程的好意,只雇了一辆简陋的牛车,载着书箱,自己徒步相随,如同当年离开桑梓里前往郡学一般,从容踏上了前往边陲的漫漫长路。
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愤世嫉俗。
他深知,此劫并非因他行为有失,守正不当,而是源于外在的、他无法掌控的朝局与君心。
既然非己之过,又何必强求?既然时运如此,便安然处之。
边塞苦寒,或许别有一番天地。督邮小吏,亦能做些实事。
他的心,在经历了这最后的“无妄之灾”后,反而进入了一种更为圆融通达的境界。
不妄为,亦不强为。
知时,知止。
通过玄明晚年入朝任谏官,见新君游乐、权臣当道,不顾友人劝阻毅然上书劝谏,终因时机不利而被贬边陲的经历,深刻阐释了无妄卦上九爻辞“无妄,行有眚,无攸利”的终极智慧。玄明动机纯正,心无妄念(无妄),但其直言进谏的行动,在君昏臣佞、时机错误的背景下,非但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招致了革职贬谪的灾祸(行有眚),最终一无所利(无攸利)。此章揭示了无妄之道的另一层面:即使自身坚守正道,也需审时度势,明辨环境与时机。若大势不利,强行作为反遭其害,此时“无为”、“静守”比“有为”、“行动”更具智慧,知止不殆,方是全身之道。
故事总结与卦象启示
玄明从守正避妄、不贪非分,到遭遇无妄之灾、坚守正道,最终因时而行、知止不殆的一生,深刻阐释了无妄卦“天命不佑,行矣哉”的智慧。它展现了无妄之道的两面性:一方面,守正可获吉祥;另一方面,即使无妄,也需审时度势。
代表的当前状态: 无妄卦代表一种不妄为、顺其自然、守持正道的状态。当前局面可能看似平静,但暗含不确定性。你内心纯正,但外部环境可能有意外的挑战。此时强调内在的坚守,而非外在的强求。
后期发展的方向:
守正初始: 初期要“无妄,往吉”,保持纯正之心,行动可获吉祥。
不贪不妄: 牢记“不耕获”之理,只问耕耘,莫问收获,避免非分之想。
坦然面对: 若遇“无妄之灾”,需知非己之过,坦然承受,不怨天尤人。
坚守正道: 灾祸中要“可贞”,持守正固,等待转机,可免咎害。
顺其自然: 对待“无妄之疾”类问题,勿强行干预,顺其自然反而有喜。
知时知止: 最终要警惕“行有眚”,即使动机纯正,若时机不利,亦宜静守,无攸利。
无妄卦的整体指引是: “元亨,利贞。”核心在于 “无妄” 二字。真正的无妄,是内心毫无虚妄,行事依从天理。只要守持正固,便可亨通。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其匪正有眚”,若偏离正道,必招灾祸。同时,即使无妄,也需顺应时势,不可盲目行动。无妄之道,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重在顺其自然,而非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