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顺应声而起,手持指挥棒,走到覆盖整面墙壁的巨幅军事地图前。他年轻而精干,声音清晰洪亮:
“各位首长,下面由我汇报《出兵东北作战方案》。首先,是敌我实力分析。”
“我方实力:东北野战军下辖5个主力纵队,以及即将抵达的6个预备旅;日本人民军3个齐装满员军;西北兵团2个纵队。三部分兵力总计48万余人!”
指挥棒在地图上划过一个个代表我方部队的蓝色箭头,继续说道:
“装备方面,我各纵队、军所属炮兵旅、直属火力营,共计拥有7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2520门!这还不包括营、连级配属的大量迫击炮!”
这个数字让在座的不少来自西北兵团和先遣纵队的干部们倒吸一口凉气。要知道,抗战初期,整个八路军都凑不出几门像样的炮。
“装甲力量方面,各纵队、军直属坦克营,共计拥有索玛S35中型坦克2160辆!”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惊叹。索玛S35的性能,在座的军事主官们大多通过训练和之前的战斗有所了解,其火力、机动和防护,远超日军目前装备的任何坦克。
王平顺稍微提高了音量,着重强调:“配属此次作战的航空兵力量包括:八路军空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混成旅,日本人民军空军第一师,以及东北野战军陆航一团。共计34个航空大队,拥有各型轰炸机1140架!”
“1140架轰炸机?!”第7纵队司令杨成武忍不住低声重复了一遍,与身旁的吕正操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他们深知,这意味着绝对的制空权。
“相比之下,关东军情况如下。”王平顺的指挥棒转向代表日军的红色标识。
“兵力:关东军60至70万,伪军15至20万。但其兵力分散,分驻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容易被我军分割包围。”
“装备:其大部分师团为三单位制师团,主力轻武器仍为三八式步枪、九二式重机枪,炮兵主力为老式的四一式山炮。其坦克部队以八九式中型坦克为主,性能全面逊于我军索玛S35。伪军装备低劣,士气低下,不堪一击。”
清晰的对比,让与会者们信心倍增。
“第二,介绍我军核心作战目标。”王平顺的指挥棒重重地点在东北三省的中心区域,“我军将以‘快速突破、分割包围、各个歼灭’为基本原则,分三个阶段,在120至130天内,光复东北三省,全歼关东军主力,控制沈阳、长春、哈尔滨等核心城市!”
“第三,作战方针。”指挥棒在地图上划出三条清晰的进攻路线。
“主攻方向,中路!沿京哈铁路线,自山海关经锦州、沈阳、长春,直插哈尔滨,攻击关东军核心区!此路由我装甲集群(索玛S35坦克)为突击箭头,以第2纵队(孔名臣部)、第3纵队(丁伟部)以及日本人民军第1军(远藤健太郎部)为主力,不惜一切代价,打开通道,撕裂敌防线!”
“助攻方向,东路!沿辽西走廊东侧,自绥中、兴城向铁岭、吉林方向迂回。由第4纵队(李云龙部)、第5纵队(孔捷部)负责,主要任务是牵制日军第11师团(牡丹江方向),保护中路主攻部队的侧翼安全!”
“策应方向,西路!第6纵队(王振国部)即东北挺进军,沿热河高原,经承德、赤峰向通辽推进。配合西北兵团第7纵队(吕部)、第8纵队(杨部),在张家口以北地区,积极行动,牵制关东军第6军,阻止其东援中路!”
“预备队:日本人民军第2军(桥本隼人部)、第3军(渡边凉介部),共约9万人,驻守山海关待命,随时视战况发展,支援主攻或助攻方向!”
“第四,作战方案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王平顺详细讲解了每个阶段的攻击路线、关键节点、时间节点,甚至预判了关东军可能采取的固守待援、中心开花、侧翼反击等策略,并一一给出了相应的反制手段。方案之详尽,考虑之周密,让在座所有身经百战的将领们都暗自点头。
在王平顺讲解完毕后,杨司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王参谋,作战方案非常详尽,但我注意到,似乎没有提及关东军航空兵的应对措施?他们虽然在前期损失不小,但在东北应该还有相当的力量。”
王平顺显然早有准备,他看向宋兴华,在得到首肯后,自信地回答:“杨司令问得好。在我军先头部队出关之际,所有参战的空军部队,将全体出动,采取‘闪电突击’战术,在同一时间,对我们已经侦测清楚的、关东军在东北地区所有的机场、油库、维修设施,进行毁灭性打击!我们的目标是,在战役发起第一天,就彻底摧毁敌航空兵于地面!”
他顿了顿,抛出了一个更令人振奋的消息:“此外,根据计划,九月初,桐峪航校以及日本人民军,将有一批‘速成飞行员’毕业。届时,我空军轰炸机规模,预计将达到1800至2000架!”
“1800到2000架?!”这下,连见惯了大场面的李云龙都瞪大了眼睛,“我的老天爷,咱们这空军是下饺子呢?一锅接一锅!”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会意的笑声和惊叹声。大家都清楚,这近乎奇迹般的发展速度,背后离不开宋兴华那神秘而强大的“特殊渠道”保障。正是这种“毕业多少人,就有多少飞机”的恐怖后勤,使得八路军空军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从一个大队膨胀到十二个混成旅,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彻底掌握了中国战场的制空权。
先遣纵队的彭、陈、程、伍几位负责人,听着这宏大的计划,看着沙盘上那代表强大力量的蓝色箭头,心潮澎湃。彭负责人感慨道:“兴华同志这是要用四个月时间,打下比整个关内敌后根据地面积还大的东北啊!魄力惊人,实力更惊人!我们敌后军民,绝不能拖了主力的后腿!”
陈负责人接口道:“是啊,我们必须调整原有的根据地建设计划了。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稳扎稳打、逐步渗透。要以东北野战军的进攻路线为指引,按照先核心交通线、中心城市,后普通县镇的顺序,组织力量,逐步向两侧辐射。特别是在战役第三阶段,要配合主力肃清残敌的部队,在整个东三省全面开花,建立巩固的人民政权!”
他们的表态,意味着整个战略配合体系的完善,主力正面攻坚与敌后根据地建设将形成强大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