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如注。
警局大楼早已熄去大半灯光,唯有心理实验室的窗仍透出灯光。
陆昭坐在监控回放屏前,耳机未摘,耳道里残留着那段编码音频最后三秒的余震——一种低频脉冲,仿佛从地核深处传来,又似心跳与脑波共振后的回响。
他闭眼,眼前却不是黑暗。
而是法庭。
高高的审判席上坐着一个背影模糊的人,身穿黑袍,手执法槌。
他听见自己的名字被宣读:“被告人陆昭,因非法操控司法心理评估、诱导证人认知偏差……判处终身监禁。”
法槌落下。
但声音不在前方,而在背后。
他猛地回头——
只见镜子里站着另一个“自己”,西装笔挺,眼神冰冷,正缓缓放下手中的法槌。
梦醒。
陆昭睁开眼,额头微汗,手指无意识地揉着太阳穴。
小唐站在门口,手里端着一杯温水,“你刚才……有十分钟没动。”她轻声道,“EEG显示你在REm期出现了异常同步化放电——不是做梦,是被植入梦境。”
老赵推门而入,手中抱着一叠打印出的脑波图谱,眉头紧锁:“这不是普通的催眠干扰。‘红眼计划’升级了。他们不再试图改写你的记忆,而是想让你自我审判。”
陆昭沉默片刻,忽然笑了:“有意思。他们怕我不够‘主观’,就给我造个梦,让我亲口定罪自己?”
“这叫‘内化归罪机制’。”老赵语气凝重,“通过反复暗示‘你越接近真相,你就越危险’,诱导你产生负罪幻觉。久而久之,你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动机、能力,甚至正义性——然后主动退场。”
“可惜。”陆昭站起身,将耳机轻轻放在桌上,“他们忘了,我父亲教我的第一课是:真正的罪恶,从来不敢直视受害者的眼睛。”
门外,沈清走了进来,手中拿着一份刚签发的法院文件。
“‘假楚教授’已经承认受境外组织指派,执行‘悲悯者行动’。”她声音冷静,“他的设备里发现了远程控制协议,信号源指向东南亚某加密服务器节点。技术组正在追踪跳转路径。”
陆昭接过文件扫了一眼,目光停在资金流向栏。
“明远慈善基金会。”他念出这个名字,“这笔钱,三个月前打给了第三方物证保管实验室——正是当年处理‘11·23案’生物样本的那个机构。”
沈清点头:“我们查到了移交记录。一批关键dNA样本,在案发后第七年被申请‘合规销毁’。审批人签名……伪造的。”
空气骤然沉重。
十年前,陆振华死于一场“意外车祸”,官方结论为刹车失灵。
沈秀兰则在解剖室遭遇煤气爆炸,尸检报告未能完成。
两起死亡几乎同时发生,调查戛然而止。
而现在,有人不仅想抹去他们的儿子和女儿对真相的追索,还要彻底焚毁证据本身。
“这不是清除 credibility(可信度)。”陆昭低声说,“这是系统性除忆——把过去从物理到心理,全部格式化。”
王队长敲门进来,脸色阴沉:“刚刚收到消息,‘假楚教授’在押送途中突发癫痫,现在昏迷不醒,医院说可能是脑干受到定向电磁脉冲刺激……有人远程灭口。”
房间里一片死寂。
小林从电脑前抬起头,声音低哑:“我已经顺着他最后连接的Ip反向渗透,发现了一个隐藏子网——里面存着一份名单。”
投影开启。
屏幕上缓缓浮现一行标题:
【红眼·清算名单】
目标编号01:陆昭(犯罪侧写师 \/ 陆振华之子)
目标编号03:王志强(原刑警队长,“11·23案”副负责人,现退休)
协作单位:明远基金会·特别事务部
“特别事务部?”王队长冷笑,“根本没这个部门!那是韩明远私人豢养的影子团队!”
陆昭盯着屏幕,眼神渐冷如霜。
他知道了。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司法渗透,也不是单纯的复仇反击。
这是战争。
一场跨越十年的心理战、信息战、记忆之战。
而敌人,早已布好棋盘,只等他踏入陷阱。
但他也看清了一件事——
越是精密的伪装,就越害怕暴露裂痕。
“小林。”陆昭忽然开口,“你能模拟一段‘红眼唤醒信号’吗?完全复刻今晚法庭上那段频率组合。”
小林一愣:“你是想……反向追踪激活反应?”
“不。”陆昭嘴角扬起一丝近乎残酷的笑意,“我是要把它变成诱饵。让所有戴着面具的人,在听到它时,不由自主地颤抖。”
沈清看着他,忽然问:“你要做什么?”
“我要开一场讲座。”他说,“主题是《连环杀人犯的心理重建模型》。地点就定在市心理学会年度论坛——韩明远每年都会出席,并颁发‘明远精神健康奖’。”
老赵皱眉:“那是公开场合,媒体云集,你不能直接指控——”
“我不需要指控。”陆昭打断,“我只需要让他们听见那段声音。”
他望向窗外风雨交加的夜空,声音低沉却坚定:
“当伪君子开始流汗,说明阳光终于照进了阴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