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25年的中原大地,正上演着一场魔幻现实主义大戏。当秦国大将王贲带着虎狼之师兵临魏都大梁城下时,估计连老天爷都没想到,这场灭国之战最终会以一场教科书级的人工降雨载入史册。曾经称霸中原的魏国,就这么在哗啦啦的水流声中,上演了一出令人啼笑皆非的躺平式投降。
魏国:从王者到青铜的魔幻蜕变
想当年,魏国可是战国初期的扛把子。魏文侯靠着李悝变法率先崛起,吴起训练的魏武卒横扫天下,连秦国都被压着打了几十年。那时候的魏国,妥妥的c位出道,朋友圈里全是点赞。
可惜风水轮流转,到了魏王假这一代,魏国早已从王者跌成了青铜。朝堂上权臣内斗不断,对外又接连在战场上吃瘪,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被败得七七八八。当秦国开始疯狂推图时,魏国就像游戏里的经验宝宝,被揍得毫无还手之力。
王贲:灭国界的泥石流,攻城界的黑科技
面对这座经营百年的大梁城,秦国这次派出的是名将王翦之子王贲。这哥们绝对是战国武将界的泥石流,打仗从不按套路出牌。别人攻城靠云梯、撞车,他偏要玩点高科技——既然大梁城固若金汤,那就让它变成水上威尼斯!
王贲站在城外,看着高耸的城墙露出神秘微笑。他大手一挥,秦军开始了史诗级的土木工程:挖掘水渠、截断黄河支流、修建堤坝......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要在中原搞个大型水利风景区。短短几个月,一套精密的人工降雨系统搭建完成。
大梁城:从钢铁堡垒到泡水床垫
当第一股黄河水涌入大梁城时,魏王假还在宫殿里吃着火锅唱着歌。等他反应过来,街道已经变成了河道,百姓们划着木盆在城中穿梭。这座号称万夫莫开的坚城,瞬间从钢铁堡垒变成了泡水床垫。
城里的守军彻底懵了:说好的白刃战呢?怎么突然变成抗洪救灾了?更要命的是,大梁城的地基是夯土结构,泡了水就像融化的巧克力。城墙开始一块一块往下掉,就像脆皮雪糕在烈日下融化。
躺平式投降:打不过就加入,卷不动就摆烂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魏王假彻底摆烂了。他穿着湿漉漉的龙袍,坐着木筏来到王贲面前,举起白旗的姿势堪称优雅:大哥,别灌了,我投降还不行吗?这场原本以为会血流成河的攻城战,就这么以一种荒诞的方式结束了。
最戏剧性的是,当秦军进城时,还在仓库里发现了大量没来得及销毁的竹简——原来魏国的史官们,直到水淹到脖子时,还在兢兢业业地记录历史。这种死也要卷的精神,不知道该说是敬业还是心酸。
司马光说:守成不易,败家更快
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痛心疾首地写道:魏之亡,非独秦之强,亦其自毁也。在他看来,魏国的灭亡,固然有秦国太过强大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几代魏王的昏庸无能。曾经的霸主之国,就这么在日复一日的内耗中,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作者说:躺平不可怕,可怕的是躺得太晚
魏王假的躺平式投降,放在今天简直就是一则辛辣的职场寓言。当时代的洪流奔涌而来,与其做无谓的抵抗,不如早点认清现实。但这里的关键在于,躺平要趁早(先未雨绸缪,然后才可以躺平)——魏国要是能在国力尚强时主动变革,也不至于沦落到被水淹没的地步。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人总在濒临绝境时才想起改变,却不知道真正的高手,早在危机来临前就完成了转型(那时才可以躺平)。就像魏国的城墙,再坚固也抵不过水流的侵蚀;再强大的企业或个人,如果不懂得与时俱进,最终也会在时代的浪潮中轰然倒塌。毕竟,这个世界从来都在奖励那些懂得顺势而为的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