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熔断程序的弱点
林夏的指甲在键盘上掐出红痕,屏幕上的代码洪流突然炸开一行刺目的警告:「权限等级不足,无法访问核心熔断模块」。张凯蹲在她脚边,用美工刀撬开废弃的规则手环,电路板上的绿色指示灯忽明忽灭,像濒死的萤火虫——这是他们拆的第17个手环,终于在芯片底层摸到了熔断程序的边缘。
“试试这个。”张凯递过来半块锈迹斑斑的电路板,是从赵爷爷烧焦的手环里拆出来的。去年老人冲击收容所时,手环在高温下融化,却意外烧出了隐藏的逻辑门。林夏将芯片插入读卡器,屏幕瞬间跳出血红色的数据流,其中一行反复闪烁的字符让她呼吸骤停:「触发阈值:100个活跃豁免权信号」。
“100个……”她指尖发颤地划过屏幕,“规则组的熔断程序设计成了‘自杀式保险’——当100个16岁以下者同时激活豁免权,系统会判定‘规则失控’,自动崩溃。”
张凯突然撞了下她的胳膊,指向窗外。巡逻队的白色面包车正碾过土豆田的边缘,车斗里装着成箱的“代谢抑制剂”,瓶身上的标签和医院给小宇注射的一模一样。“上周刚送走一批孩子去‘矫正中心’,”他声音发紧,“现在全城16岁以下的孩子,只剩87个还能自由活动。”
林夏猛地想起昨天在收容所后墙看到的名单。用指甲刮掉墙皮,露出的铅笔字歪歪扭扭记着人数:东城区收容所32人,西城区28人,南郊区19人——加起来正好79人,全是被判定“体重异常”的孩子。他们的手环被强制切换成“静默模式”,豁免权信号根本发不出去。
“所以规则组才疯狂销毁原始作物。”林夏突然踹开脚边的纸箱,里面是从各个社区搜集来的种子,有王奶奶留下的土豆种,有阿杰藏的稻种,还有小陈日记里提到的南瓜籽。每颗种子的胚芽处都泛着淡淡的荧光,那是植物特有的生物电信号,能干扰手环的信号屏蔽。
张凯突然抓起颗土豆砸向墙壁,薯肉里渗出的汁液在阳光下凝成细小的晶珠。“还记得小宇吗?”他声音发哑,“那孩子在收容所里偷种土豆,才三天,手环就弹出了豁免权提示。但巡逻队当天就把他转去了‘深度矫正区’,现在连探视权都没有。”
他们摸到南郊区收容所时,铁丝网正缠着孩子们的作业本。林夏趴在通风管道口,看见穿白大褂的人给孩子注射蓝色药剂,注射完的孩子立刻蜷缩成一团,手环上的体重数字以每分钟0.1公斤的速度往下掉。有个扎羊角辫的女孩突然尖叫:“我的土豆发芽了!”下一秒就被捂住嘴拖走——她袖口露出的土豆芽正蹭着墙壁,留下淡绿色的痕迹。
“那是豁免权在激活。”林夏咬碎了嘴里的薄荷糖,清凉感刺得喉咙发疼。她想起王奶奶说过,植物的生物电会顺着接触点传导,只要让孩子接触原始作物超过72小时,豁免权就会像种子破土一样强行钻出规则的禁锢。
张凯突然拽着她滚进灌木丛。巡逻队的声波枪正在扫射,空气里弥漫着金属被加热的焦味。“他们在销毁作物!”他指着远处的火光,那是社区菜园的方向,上周孩子们刚在那里种下偷藏的南瓜籽。
当晚,林夏在废弃的图书馆找到小陈的日记。第56页被雨水泡得发涨,字迹却异常清晰:“3月17日,看到10个孩子在麦田里打滚,他们的手环都在闪绿光。巡逻队来的时候,麦子突然长得比人高,把孩子们全藏起来了。”旁边画着个潦草的笑脸,嘴角却画成了向下的弧线。
“87加13。”张凯突然凑过来,手里攥着张皱巴巴的登记表,是从巡逻队的垃圾里翻到的。“东城区收容所有13个孩子偷偷在床板下种了土豆,他们的手环信号时断时续,说明豁免权正在激活。”他突然抓起林夏的手按在键盘上,“我们可以制造假信号。”
林夏的指甲在Enter键上悬了三秒。屏幕右下角的监控画面里,收容所的孩子正用牙齿啃土豆,芽眼处的嫩芽蹭着他们的手腕,手环表面的绿光像呼吸般起伏。87加13,不多不少正好100。
“但规则组肯定留了后手。”她突然想起那些被注射蓝色药剂的孩子,“他们给收容所的孩子用了‘信号压制器’,就算激活豁免权,信号也传不出去。”
张凯突然从背包里掏出个锈迹斑斑的收音机,是赵爷爷生前修过的老式半导体。“这个能放大生物电信号。”他拧动旋钮,电流声里混进细碎的噼啪声,“上周在土豆田试的时候,三公里外的手环都有反应。”
窗外的巡逻车突然亮起警灯。林夏看着屏幕上缓缓上升的信号强度条,突然抓起颗发芽的土豆塞进嘴里。淀粉的涩味混着胚芽的清苦漫开时,她听见张凯正在给各个社区的孩子打电话,声音里带着她从未听过的颤抖:
“把种子藏在袖口,贴着手环……对,越近越好……等我的信号,数到三就咬下去。”
信号强度条卡在99%时,巡逻队的撬棍已经砸向门锁。林夏咬碎土豆芽,尝到一丝淡淡的血腥味——那是上周被声波枪打伤的嘴角又裂开了。她按下Enter键的瞬间,屏幕突然爆出一片纯白,紧接着,全城的规则手环同时发出刺耳的蜂鸣,像100只被惊动的幼兽在齐声尖叫。
张凯拽着她从后门翻出去时,林夏回头望了一眼。屏幕上的红色警告正在逐行碎裂,取而代之的是无数跳动的绿色光点,像撒了把星星在黑夜里。她突然想起小陈日记里的最后一句话:“当种子在黑暗里发芽,就算捂住耳朵,也能听见破土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