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内部的裂痕
规则中心的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映出林夏单薄的影子。她攥着刚领到的“复测登记表”,指尖被纸边划得生疼——表格上“稳定期体重波动5%即判定违规”的条款,像条毒蛇,正等着吞噬所有反抗者。
大厅里挤满了人,手环碰撞的叮当声混着低低的议论。有人对着电子屏查询积分,有人紧张地摸着肚子估算体重,还有人举着“合理化建议”的打印纸,期待能兑换点减重额度。林夏看着这一切,突然觉得喉咙发紧——这些人里,有多少知道“复测”其实是场筛选?
“林小姐?”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身后响起。林夏回头,看见规则中心的前台女人站在柱子旁,制服领口别着的工牌晃了晃,上面的名字“周芸”被咖啡渍晕得发花。她是上次林夏来提建议时接待的人,当时还笑着说“您的建议很有价值,我们会上报”。
林夏不动声色地往柱子后挪了挪。周芸的手环亮着银色——这是规则组内部人员的标识,可她眼下的黑眼圈比熊猫还重,手指关节处有明显的淤青,像是被什么东西砸过。
“我儿子……”周芸突然抓住林夏的手腕,声音抖得不成样子,“他才15岁,按规则不该受牵连的,可他们说我‘传递违规信息’,要扣他5斤体重……”她的指甲掐进林夏的肉里,“他昨天在医院抽搐,医生说再减重就会器官衰竭……”
林夏想起小陈去世前的样子,心脏猛地一缩。她掰开周芸的手,发现对方掌心捏着张折叠的纸条,边缘被汗浸湿了大半。“这是……”
“高层名单。”周芸迅速把纸条塞进林夏的口袋,眼神往监控摄像头的方向瞟了瞟,“最上面那个,王主任,他的豁免期是‘永久’,他儿子每天在内部食堂吃红烧肉,体重超标20斤都没事。”她的声音压得更低,“我知道你们在反抗,我帮你们,你们救我儿子出来,他被关在地下三层的强制减重室。”
林夏摸了摸口袋里的纸条,硬邦邦的,像块烧红的烙铁。她突然想起幻想里的规则中心——那里的工作人员总是和颜悦色,建议箱里的纸条会被认真分类,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连内部人员的孩子都要被当作要挟的筹码。
“为什么信我?”林夏盯着周芸的眼睛。
周芸突然笑了,笑得比哭还难看:“我看见你上次偷偷拍内部食堂的照片了。”她指了指自己的工牌,“这牌子能看监控回放,我还看见王主任让人把你拍的照片删了,说‘留着是祸根’。”她往大厅中央瞥了眼,王主任正背着手训斥一个巡逻队员,肚子上的赘肉把制服撑得鼓鼓的,“他不知道,我备份了一份。”
林夏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想起阿杰说的“真相”,原来规则组的内部早就烂透了——有人用豁免权养肥自己,有人用连坐制逼死同僚的孩子,而那些所谓的“规则”,不过是他们手里的提线木偶。
“地下三层的钥匙,在档案室第三个抽屉的《员工手册》里夹着。”周芸理了理制服下摆,快步往前台走,临转身时又回头,“我儿子叫明明,他最喜欢吃土豆……你们找到他时,告诉他妈妈不是故意的。”
林夏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人群里,摸出那张纸条展开。名单上的名字后面,密密麻麻标着“豁免期三年”“家属减重豁免”“违规可抵消”,最顶端的“王主任”三个字旁,果然写着“豁免期:永久”,下面还有行小字:“负责销毁原始规则文件”。
大厅的广播突然响了:“请编号0739的居民林夏,到复测区三号窗口登记。”
林夏把纸条塞进内衣夹层,深吸一口气往复测区走。路过内部通道时,她看见周芸正在给王主任递咖啡,手一抖,褐色的液体溅在对方的皮鞋上。王主任抬脚就踹在周芸的膝盖上,骂道:“废物!连杯咖啡都端不稳,信不信让你儿子再减10斤?”
周芸捂着膝盖没敢抬头,可林夏清楚地看见,她的指甲深深掐进了掌心,渗出血珠来。
复测区的电子秤亮着绿光,旁边站着个穿白大褂的医生,正是给王奶奶判“失去增重期资格”的那个。他推了推眼镜,示意林夏站上去:“稳定期体重52公斤,对吧?波动超过2.6公斤就算违规。”
林夏站在秤上,看着数字一点点跳动。51.8公斤——比上次测的轻了0.2公斤,这是这几天没好好吃饭的缘故。她突然想起王奶奶藏的土豆种,想起张凯腿上的伤,想起周芸掌心的血珠,这些重量加起来,早就超过了那该死的2.6公斤。
“合格。”医生在平板上点了点,“下一个。”
林夏走出复测区时,听见身后传来争吵声。一个穿蓝布衫的阿姨被巡逻队架着往强制减重室拖,她的手环在尖叫:“体重48公斤,波动6%,判定为潜在违规者。”阿姨哭喊着:“我只是照顾生病的老伴没好好吃饭!我有积分,我能兑换体重!”
可巡逻队的人只甩给她一句:“积分?王主任说你这积分是‘违规建议’换来的,早就清零了。”
林夏攥紧了口袋里的名单,指甲深深嵌进纸里。原来所谓的“积分制”,不过是规则组画的大饼,他们想让你有分你就有,想清零随时能清零。就像周芸说的,真正的豁免权,从来不在规则条文里,而在那些写着“永久”的名单上。
她往地下三层的方向瞥了眼,楼梯口站着两个荷枪实弹的巡逻队员。周芸的儿子明明就在那里面,或许还有更多像他一样,被规则组当作筹码的孩子。
林夏突然加快脚步,往档案室的方向走。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救出明明,也不知道这份名单能起到多大作用,但她知道,周芸递过来的不只是张纸条,还有个母亲最后的希望——就像当初小陈托她去找联盟,王奶奶托她去种土豆,这些微弱的光,总得有人接过来。
档案室的门虚掩着,第三个抽屉果然半开着,《员工手册》的书页里露出半截钥匙。林夏刚把钥匙抽出来,就听见走廊里传来王主任的声音:“周芸那娘们不对劲,去查查她的监控权限,顺便把她儿子的减重额度再加3斤,看她还敢不敢耍花样!”
林夏迅速把钥匙藏进鞋里,转身躲进档案柜的夹缝中。王主任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她看见他手里拿着份文件,封面上写着“原始规则销毁确认书”,下面签着他的名字,红章盖得歪歪扭扭。
原来周芸说的是真的。林夏贴着冰冷的铁皮柜,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在空荡的档案室里回荡,像在倒计时。
她知道,接下来要做的事,比闯进仓库救张凯还要危险。但鞋里的钥匙硌着脚心,口袋里的名单烫着皮肤,这些都在提醒她:规则组的裂痕已经出现,而她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
走廊里的脚步声渐渐远了。林夏从夹缝里钻出来,看着窗外渐渐沉下去的太阳,突然想起幻想里的黄昏——那时她和张凯在共享厨房煮玉米,蒸汽里飘着甜甜的香。可现在,她得先去地下三层,救一个叫明明的孩子,他还在等着吃土豆呢。
档案室的时钟敲了七下,距离第四次规则日,还有17个小时。林夏握紧鞋里的钥匙,往地下三层的方向走去,影子被走廊的灯光拉得很长,像把出鞘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