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大暑刚过,灵江两岸被热浪裹得发闷,灵江新村的工地上却透着股焦灼的热闹。三十多户流民等着搬进新房,可盖房用的青瓦只够铺五间屋顶,剩下的只能用茅草暂代。刀疤脸踩着梯子给屋顶铺茅草,汗水顺着下巴往下滴:“这茅草顶顶不了三年就得换,要是遇着暴雨,漏得能养鱼!”

这话正好被路过的陆承宇听见。他抬头望着连片的茅草屋顶,眉头拧成了疙瘩。前几日周大人派人传话,说要把灵江新村的模式推广到其他州县,可这“茅草房”实在拿不出手,更别提抵御风雨了。“得烧砖瓦,”陆承宇转身对身后的王工匠说,“只有盖砖瓦房,才算真的安居。”

王工匠却面露难色:“陆当家,烧砖瓦可不是易事。得找黏土、建土窑,还得懂火候,咱们这儿没人会这手艺啊!”这话戳中了要害,众人瞬间安静下来。长老拄着拐杖叹气:“葛部以前只用石头垒墙,从没烧过瓦。”李老栓也摇头:“青岩村倒是有过土窑,可十几年前塌了,老匠人也早就不在了。”

正当众人发愁时,流民堆里突然挤出个瘦小的身影,是个叫老陶的老汉,手上还沾着陶土的灰渍。“陆当家,我……我以前在官窑里烧过砖瓦。”老陶声音发颤,似乎有些胆怯,“只是后来官窑倒了,我才逃出来的。”

陆承宇眼睛一亮,连忙上前扶住他:“老陶师傅,您要是能教我们烧砖瓦,就是帮了新村大忙!”老陶受宠若惊,搓着手道:“能帮上忙就好,只是烧砖瓦工序多,得慢慢来。”

第二天一早,老陶就带着众人去找黏土。他蹲在灵江岸边,抓起一把土捏了捏,又放在嘴里尝了尝:“这土不行,太沙,烧出来的砖瓦脆。”又走到荒滩西侧,挖开表层的浮土,露出底下青黑色的黏土:“就是这个!攥成团不散,掉地上能裂开细纹,是烧砖瓦的好料。”

挖黏土的活计落在了青岩村村民和流民身上。青岩村的壮丁们用锄头挖,流民们则用竹筐挑,葛部青年们驾着独木舟,把黏土运到预先选好的制坯场——那里地势高,通风好,能让砖坯快速晾干。老陶在制坯场旁搭了个草棚,当场演示做砖坯:“黏土要先泡三天,泡软了再反复踩,踩得像面团一样才好用。”

踩黏土的场面格外热闹。男人们光着脚围成圈,喊着号子踩黏土,尘土混着汗水溅起;妇女们则负责把踩好的黏土放进木模里,压实、脱模,一块块长方形的砖坯整齐地排在地上。阿秀学着做瓦坯,把黏土搓成条,盘在瓦模上,再用手压平,老陶看了赞道:“姑娘手巧,做得比老把式还规整!”

可刚做了两天砖坯,天就下起了连阴雨。没晾干的砖坯吸了水,软得一捏就变形,不少还发了霉。老陶急得直跺脚:“这可糟了!砖坯受潮会生裂,烧出来也是废品!”林晚秋看着湿漉漉的砖坯,突然想起葛部储存草药的法子:“用葛麻布搭棚子,再在棚里烧艾草驱潮!”

众人立刻行动起来。葛部妇女们连夜织出粗葛麻布,搭起连片的雨棚;青岩村的村民们抱来干艾草,在棚里点起小火,烟顺着棚顶的缝隙飘出去,潮气很快被赶跑了。老陶摸着渐渐变硬的砖坯,松了口气:“晚秋姑娘这法子管用!不然这几天的活全白干了。”

砖坯晾干后,建土窑成了关键。老陶拿着木棍在地上画窑的样子:“这叫‘龙窑’,顺着坡势建,一头烧火,一头出烟,热量能绕着窑走一圈,砖瓦才烧得匀。”窑址选在荒滩的高坡上,刀疤脸带着护江队挖窑膛,沈木匠则领着徒弟们做窑门和窑顶的木架,保证窑体既结实又透气。

建窑最讲究的是砌窑壁。老陶教众人用掺了稻草的黏土砌墙,每砌三层就用木槌夯实:“窑壁要厚,不然烧火时热量散得快,砖瓦烧不熟。”葛部青年阿木学得认真,他发现用葛部砌灶的法子加固窑壁,能让窑体更耐用,老陶试了后连赞:“这法子妙!比官窑的砌法还扎实。”

龙窑建了整整十天。当最后一块砖坯砌上窑顶时,众人都围过来看——长长的窑身像条卧在坡上的龙,窑门是龙嘴,烟囱是龙尾,看着就气派。老秀才摸着窑壁,笑着说:“这龙窑不仅能烧砖瓦,以后说不定还能烧陶器,得给它起个名字!”陆承宇想了想:“就叫‘灵江窑’,沾着灵江的灵气。”

烧窑前要装窑,这是最考验手艺的环节。老陶指挥众人把砖坯和瓦坯码进窑膛,砖坯立着码,瓦坯仰着放,中间留出走火的通道:“通道不能堵,不然热量过不去,有的砖瓦烧熟了,有的还是生的。”阿石拿着纸笔,用双语记下码坯的规矩,说以后教新徒弟能用得上。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点火。老陶选了个晴天,在窑门前摆了供桌,放上新蒸的米糕和草药茶,对着灵江窑作揖:“窑神保佑,砖瓦烧得又硬又匀!”长老也用葛部话念了祈福的咒语,说要请护江神一起保佑。陆承宇点燃火把,塞进窑门,火苗“腾”地窜起来,舔着窑膛里的砖坯。

烧窑的三天三夜里,众人轮班守着窑门。老陶盯着窑壁的颜色,指挥大家添柴:“窑壁发红时少添柴,发橙时多添柴,要烧到发白才够火候!”守窑的人不敢怠慢,葛部青年唱着劳动歌谣添柴,流民们则用扇子往窑门里扇风,保持火势稳定。林晚秋送来熬好的绿豆汤,给守窑的人解暑,老陶喝着汤说:“烧窑靠的是耐心,以前官窑烧窑,守窑的人要盯七天七夜呢!”

第三天傍晚,老陶喊停了添柴,用黏土封死窑门和烟囱:“接下来要焖窑,让热量慢慢散,砖瓦才会更结实。”焖窑的两天里,众人每天都去窑前听动静,能听到窑里砖瓦冷却时发出的细微声响,老陶说:“这是砖瓦在‘收劲’,声响越匀,质量越好。”

开窑的日子到了。全村人都挤到灵江窑前,连周大人派来的文书都赶来看热闹。老陶小心翼翼地挖开窑门的黏土,一股热气夹杂着土腥味涌出来。等热气散得差不多了,他伸手拿出一块砖,敲了敲,发出“当当”的清脆声响:“成了!这砖烧熟了!”

众人涌进窑膛,只见里面的砖瓦个个色泽青黑,敲起来声音清脆。刀疤脸拿起一块砖,往地上一摔,砖没碎,只留下个浅印:“好家伙!比官府发的青砖还结实!”妇女们拿起瓦坯,边缘光滑,弧度规整,阿秀笑着说:“用这瓦盖房,再也不怕漏雨了!”

第一批砖瓦烧了三千块砖、两千片瓦,正好够盖十间砖瓦房。动工那天,村民、葛部族人、流民们一起上阵,搬砖的搬砖,砌墙的砌墙。赵老根砌墙的手艺越发熟练,他用灵江窑烧的青砖砌墙,缝隙里抹上掺了石灰的泥浆,墙砌得又平又直。老陶在一旁看着,赞道:“这墙能管几十年!”

可烧第二批砖瓦时,出了岔子。添柴的流民贪快,一次加了太多湿柴,窑里冒起浓烟,窑壁的温度上不去。开窑后,不少砖瓦是青灰色的,敲起来声音发闷,一掰就碎。老陶气得把碎砖扔在地上:“湿柴烧不着,还会让窑温下降,这是烧窑的大忌!”

那流民红着脸道歉:“老陶师傅,我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陆承宇没责怪他,反而说:“这事不怪他,是咱们没把规矩讲清楚。”他让老陶把烧窑的工序、注意事项都写下来,阿石翻译成葛部话,贴在灵江窑旁的木牌上,还让老陶每天给众人讲烧窑的窍门,教大家分辨柴的干湿、判断窑温。

有了教训,第二批砖瓦烧得格外顺利。这次不仅烧了砖瓦,老陶还试着烧了些陶罐、陶盆,用的是剩下的碎黏土。这些陶器表面光滑,能装水不漏,盐穗娘赶紧买了几个,用来泡草药茶:“这陶罐比瓦罐好用,草药的味道能更好地浸出来!”

灵江窑的名声很快传开了。周边村镇的人都来买砖瓦,有的甚至来学烧窑的手艺。陆承宇索性让老陶收了五个徒弟,有葛部青年,有青岩村村民,还有流民,老陶把烧窑、制坯的手艺倾囊相授:“这手艺不能藏着,教给更多人,大家的房子才能都盖成砖瓦房。”

秋分时,灵江新村的砖瓦房盖好了二十间。新盖的房子墙是青砖砌的,顶是青瓦铺的,窗户糊着桐油葛麻布,门口还摆着灵江窑烧的陶罐,看着格外敞亮。赵老根带着家人搬进新房,摸着光滑的砖墙,激动得说:“这房子比以前住的土坯房结实十倍!再也不怕刮风下雨了!”

陆承宇又让人在灵江窑旁盖了间“陶器坊”,让老陶带着徒弟们烧陶罐、陶碗、陶壶。这些陶器印着葛部的图腾花纹,贴着双语标签,不仅供新村人用,还卖给往来的商船。吴掌柜一次就买了一百个陶罐:“这陶罐好看又实用,江南府的商户肯定抢着要!”

可新的难题又来了。烧窑要用大量的木柴,灵江沿岸的杂木很快不够用了。李老栓愁道:“总不能砍青岩村的老松林吧?那是咱们的救命林!”老陶蹲在窑前琢磨了两天,突然说:“可以用稻草和麦秸当燃料,混着木柴烧,既能省柴,还能让火势更稳。”

众人试着用稻草和麦秸烧窑,果然管用。青岩村的村民们把晒干的稻草捆成捆,流民们则送来麦秸,葛部青年们把这些燃料和木柴混在一起,烧出来的砖瓦和以前一样结实。老秀才赞道:“这叫‘变废为宝’,既省了木柴,又利用了农闲的草料,真是好法子!”

入冬前,灵江窑迎来了最大的一批订单——周大人要给周边三个流民聚居点供砖瓦,足足要一万块砖、八千片瓦。老陶带着徒弟们连轴转,制坯、装窑、烧窑、焖窑,每道工序都不敢马虎。陆承宇调派了护江队帮忙运黏土,青岩村的妇女们帮忙做砖坯,流民们则负责添柴守窑,整个新村都为了这批订单忙碌着。

订单交付那天,周大人派来的官员看着码头上整齐的砖瓦,又看了看灵江窑旁忙碌的人群,连连赞叹:“灵江新村不仅能烧出好砖瓦,还能聚起这么多人的心气,真是难得!”他当场给灵江窑赐了块“利民窑”的牌匾,挂在窑门上方。

老陶摸着牌匾,眼圈红了:“以前在官窑里,烧出再好的砖瓦也只是混口饭吃,现在烧砖瓦是为了自己的家,为了这么多亲人,这才叫真的有奔头!”长老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用葛部话说:“以后你就是葛部的亲人,灵江窑就是咱们所有人的窑!”阿石赶紧翻译,老陶笑着点头,眼里满是泪水。

冬至那天,灵江新村举行了“暖窑宴”。众人围着灵江窑摆开宴席,桌上的菜用灵江窑烧的陶碗盛着,酒用陶壶装着。陆承宇端着陶壶,对众人说:“这灵江窑烧出的不仅是砖瓦陶器,更是咱们的安居日子,是彼此的信任和情谊!”

众人纷纷举杯,陶碗碰撞的声音清脆悦耳。老陶给徒弟们夹菜,教他们分辨陶土的好坏;阿秀和妇女们讨论着用陶器装酱菜的法子;赵老根则和刀疤脸盘算着来年再盖十间砖瓦房。江风拂过,带着窑火的暖意和陶器的土腥味,灵江窑的烟囱里飘出淡淡的青烟,与灵江的水汽交织在一起,格外温暖。

林晚秋站在灵江阁上,望着底下热闹的人群和冒着青烟的灵江窑,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灵江窑烧出的砖瓦,不仅盖起了结实的房子,更筑牢了灵江新村的根基;那些传承的手艺,不仅养活了一方人,更把村民、葛部族人、流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

远处的灯塔亮了起来,铜铃声在夜空中回荡。灵江窑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像一颗跳动的心脏,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林晚秋相信,只要这窑火不熄,这手艺相传,灵江新村的日子就会像烧熟的砖瓦一样,越来越结实,越来越红火。

暖窑宴的余温还没散尽,灵江窑又迎来了新的挑战。周大人派人传话,说府城要修一座“便民桥”,需要一批特殊的“拱券砖”——这种砖弧度精准,硬度要比普通青砖更高,还得刻上防滑纹路。老陶拿着官府送来的砖样,眉头拧成了疙瘩:“这砖要求太严,弧度差一分都拼不上,火候也得比平时再旺三成。”

陆承宇召集众人商议,沈木匠盯着砖样看了半晌:“我能做特制的木模,保证砖坯弧度一致,但刻纹路得等砖坯半干时动手,不然容易裂。”阿木也主动开口:“葛部以前刻图腾时用过‘尖竹刀’,刻纹路又快又稳,我能教大家做。”

说干就干。沈木匠带着徒弟们连夜赶制木模,木模内侧刻着精准的弧度,还留出了纹路的凹槽;阿木则领着众人削尖竹片,做成锋利的刻刀。制坯时,妇女们把黏土填进木模,用木槌砸得紧实,脱模后立刻交给专门的刻工,用尖竹刀在砖坯表面刻出细密的斜纹。老陶守在一旁,每块砖坯都要过目:“弧度偏了的重新做,纹路浅了的补刻,这是修桥用的砖,半点马虎不得!”

烧拱券砖那天,老陶特意加了三成木柴,窑壁烧得发白,连空气都透着灼人的热气。守窑的徒弟们轮着班扇风,葛部青年用葛部话唱着号子,声音里满是干劲。焖窑时,老陶干脆搬了铺盖守在窑旁,每隔一个时辰就趴在窑壁上听动静:“这砖得焖足五天,不然内里不实,承重时会崩裂。”

开窑那天,府城的监工亲自来了。老陶拿起一块拱券砖,往地上一磕,砖身完好无损,纹路清晰规整;监工又让人搭了个简易拱架,把砖拼上去,弧度严丝合缝,连缝隙都塞不进一张纸片。“成了!这砖比府城官窑烧的还好!”监工大喜,当场又追加了两千块的订单。

拱券砖的订单让灵江窑的名声彻底打响,连邻县的人都来订砖。可新的麻烦也来了:黏土挖得多了,荒滩西侧出现了一个个土坑,下雨时积满水,不仅影响取土,还容易发生塌陷。李老栓站在土坑旁发愁:“再这么挖下去,这片地就废了,以后想种庄稼都不行。”

林晚秋看着土坑,突然想起青岩村的梯田:“咱们可以把土坑改造成‘蓄水池’,雨季存水,旱季用来浇地、和黏土,还能在周边种上柳树固土。”陆承宇觉得有理,立刻让人按梯田的法子修整土坑,底层铺上葛麻布防渗,周边栽上柳树枝条。没过多久,土坑就变成了亮晶晶的蓄水池,柳树枝也冒出了新芽,既解决了塌陷问题,又多了灌溉水源。

入春后,老陶的徒弟们也能独当一面了。葛部青年阿木烧出的瓦坯色泽均匀,青岩村的二柱做的砖坯方正结实,流民出身的小石头更是学会了烧陶器,他在陶罐上刻的灵江风光,比沈木匠的木雕还多了几分灵气。老陶索性把灵江窑分成了砖瓦窑和陶器窑,砖瓦窑供应当地的盖房需求,陶器窑则专门生产带花纹的陶器,卖给商船。

小石头的陶器尤其受欢迎。吴掌柜把他刻的“灵江阁”陶罐带到江南府,被一位画师看中,出价百两白银买下,说要当摆件。小石头拿着银子,红着脸给老陶磕头:“师傅,没有您教我,我现在还在饿肚子呢!”老陶扶起他,笑着说:“是你肯学,也是这灵江窑养人,以后好好干,争取烧出能进京城的好陶器!”

这天,林晚秋正在陶器坊看新烧的陶碗,老秀才兴冲冲地跑来:“晚秋姑娘,周大人要在咱们新村办‘陶艺节’,让周边的手艺人都来交流,还要评选‘最佳陶艺’呢!”众人都很振奋,小石头更是连夜赶制了一套“灵江八景”陶壶,每个壶上都刻着不同的景致,连灯塔的铜铃都刻得栩栩如生。

陶艺节当天,灵江窑前摆满了各家的陶器。有邻县艺人烧的青花瓷,有府城工匠做的紫砂壶,可最吸引人的还是灵江窑的陶器——带着葛部图腾的陶罐、刻着双语诗句的陶碗、印着灵江风光的陶壶,既有乡土气息,又透着独特的匠心。周大人亲自评选,拿起小石头的“灵江八景”陶壶,赞道:“这陶器里有灵江的灵气,有百姓的心意,当得起‘最佳陶艺’!”

周大人当场提笔写下“灵江陶艺甲江南”,让人刻在灵江窑旁的石碑上。老陶看着石碑,又看了看围在身边的徒弟们,眼眶湿润了:“以前烧砖瓦是为了活命,现在烧陶器是为了传艺,这日子真是越过越有滋味!”

夕阳西下,灵江窑的烟囱里飘出袅袅青烟,与蓄水池的水汽交融在一起。林晚秋望着热闹的陶艺节现场,看着老陶和徒弟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欣慰。她知道,灵江窑的火不仅烧熟了砖瓦陶器,更烧旺了新村的日子,烧暖了众人的心。这窑火会一直旺下去,伴着灵江水,伴着传承的手艺,让灵江新村的故事越发绵长。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造化一炁神诀原神:一株草也可斩落星辰天之湮永恒界四合院:家有七仙女,我真忙原神:最可爱的魔神!年代快穿之炮灰随心所欲童年回忆:从恐龙宝贝继续开始开棺大吉股市风云之逆袭传奇盗墓:开局大慈大悲手魔法这么练也是可以的吧帅小白封神路火影之星噬黄亦玫每日一问,宝宝今天亲亲吗快穿:疯批宿主在线作妖熊出没:异界幻想亮剑:满级悟性,手搓M1加兰德绝宠妖妃:邪王,太闷骚!逆天仙途:废柴的崛起亮剑:我只能卖民用品怎么了?快穿精灵梦叶罗丽我当大圣姐姐这些日子,操碎了心雁行录俏寡妇搞钱上瘾,小狼狗他求贴贴四合院:和贾东旭一起进厂重生九零小辣椒职业大神竟然是邻家哥哥穿越七零年代:冬至春又来七零:暴躁小妹靠打人救爹暴富啦一人之下:非主流艺术家的成长重生做富婆:有钱又有闲修无敌仙路我的大小美女老婆逃婚当天,我傍上了大佬人在奥特:开局这个世界开始娘化德哈:重温旧梦快穿之万人迷路人甲摆烂攻略指南诡异降临,狂印冥钞的我无敌了鬼律师卿本佳人,奈何要做母老虎救命!病弱小可爱他超乖穿越火影陪四代目长大天道闺女之九门小师妹爱人祭天,大小姐杀疯了认亲侯府被替嫁,玄学祖宗闹翻天穿书女配太嚣张,绿茶白莲心慌慌亲爱的请抓牢天道九叶本姑娘体重二百八花见花开人人夸
爱读书屋搜藏榜:火影人之咒印七零军嫂娇又凶,海军老公拿命宠世子爷的黑莲花,能有什么坏心思白月光降临,季总沦陷了快穿:在狗血的全世界路过宜修重生,脚踩纯元上位诸天签到,从四合院开始萌妃快扶我起来吃糖穿越农女种地忙全民转职:我召唤魅魔雅儿贝德白月光岁月静好,主角团负重前行洪荒:从云笈七签开始重生成猫守护你结巴女生成为教授的历程为什么我又重生了致命游戏:归梦快穿:当狐狸精绑定生娃系统后我是黎家姑娘快穿之绝美工具人拒绝做炮灰逆世仙途:林风飞剑诛魔一秒一罪奴,女帝跪求我别反!霍欧巴,宠我如初领证后,周队长宠妻成瘾高冷大叔甜宠妻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美小护与腹黑男神医生的恋爱史娇软答应说:皇上臣妾又有身孕了重生:拒绝当舔狗,我同桌超甜斗罗:穿成唐三,开始修仙七零小知青被军官宠麻了尘埃花成长记百炼谱仙缘竹马为我弯腰诸天:从成为刘沉香开始崛起柯南世界里的失控玩家徐千金和他的教练女友四合院生活乐无穷午夜交易所竹影深几许与主角相爱相杀的那些事道乡之修道成仙灵兽归元记摄心妖妃倾天下魂穿之杀手王妃不好惹我在觅长生迷情浴爱偷听我心声后,全家都想逆天改命诸天从噬灵魔开始某美漫的超级进化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午夜聊斋风水之王秦羽重生94:从菜鸟警察到刑侦专家孤儿又如何,老娘照样当影后菩提骨法不轻传?我全网免费!孤道反天四合院,开局掘了养老团的根!白话文:三命通会全集我留守的十七年医院通古今,上交国家后我躺赢了惊!乖宝把爹爹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刑侦组来了个段子手一家三颠穿越59年代,掀翻全族兽世神医:高冷狼王夜夜缠太后穿成傻丫头后圣斗士圣剑传说战锤:捡个萝莉,竟是性转帝皇!星尘寰宇懒妃的药膳日常:帝王天天来蹭饭榜首对决崩铁与海瑟音做了千年怨种同事穿越后我靠修仙俘获千年狐妖芳心媚颜妖骨青木医仙:开局觉醒碧落青木体民国:打爆土匪,顺手抢个大蜜蜜全职高手:荣耀再起!掌印太自卑沉星映长空第二形态失去控制的体重错乱王妃,忠诚的狗咸鱼医妃她只想躺赢乐队少女:从小开始是否搞错什么丢掉恋爱脑,真学霸只想上天重生后,陆先生把他家美A宠上天穿越了我修痞仙老弟闪开,让姐来快穿炮灰:苟住!别浪!活着万岁小巷人家,锦瑟年华凌虚之上:荒年求生记暮野辰时藏锋引玉HP:笨蛋吸血鬼不会被饿死五福临门之:烟火长歌末世女强人在七零奋斗史看完天幕:九龙夺嫡的心思都没了天道尘行共餐者综影视:从为有暗香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