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国运加身,杨辰的势力飞升
夜风仿佛被这石破天惊的任命冻结了。
中军帐前的空地上,时间像是凝固的琥珀,将秦琼张大的嘴、罗成错愕的眼神,以及徐茂公停在半空中的手指,都封存在这一瞬间的寂静里。
大司农。
这个词在秦琼的脑子里转了三圈,才勉强跟一个模糊的印象对上号。掌管钱粮赋税,那可是朝廷里顶天的大官。他印象里,能坐上这个位置的,无一不是胡子花白、精于算计的老头子。
可杨辰刚刚说了什么?
他让一个……女人,一个看起来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娇弱女子,来当他们这几万大军的“财神爷”?
“不……不是,兄弟,”秦琼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他上前一步,看看杨辰,又看看被杨辰牵着手的长孙无垢,脸上满是匪夷所思,“你……你没开玩笑吧?大司农?让她?”
他不是瞧不起女人,只是这事儿太过离谱,就像让伙夫去当先锋大将,让郎中去冲锋陷阵一样,完全不搭界。
罗成没有说话,他只是皱着眉,目光在杨辰和长孙无垢之间来回扫视。他看不懂,但他本能地觉得,杨辰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这个男人,从不做无的放矢之事。
而徐茂公,在最初的震惊过后,心中掀起的已非惊涛骇浪,而是足以颠覆认知的海啸。
他终于彻底明白了。
杨辰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他带回长孙无垢,不是一时冲动,不是英雄救美,而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政治豪赌。公开她的身份,是在向天下宣告他对李唐的宣战;而此刻任命她为大司农,则是这步棋中最精妙的收官。
此举,一石三鸟。
其一,名正言顺。他给了这个“失贞蒙羞”的女人一个全新的、受人尊敬的身份,将她从一个尴尬的“战利品”,变成了自己麾下堂堂正正的重臣。这既是保护,也是捆绑。
其二,人尽其才。长孙氏是什么人家?关陇门阀之首,其族中子弟自幼便要学习庶务管理、家业经营。长孙无垢作为赵国公最钟爱的嫡女,耳濡目染之下,其管理才能和对数字的敏感,恐怕远超军中这些只懂得打打杀杀的粗人。
其三,千金买骨。连一个女子,只要有才,都能在定国军中身居高位。这个消息一旦传出,天下间那些怀才不遇的文人谋士,谁能不为之心动?
好一个杨辰!好一个滴水不漏的阳谋!
徐茂公看着那个神色平静的年轻人,第一次感到一种智谋被完全碾压的无力感。自己还在算计一城一地的得失,他却已在人心和天下大势上落子。
就在众人心思各异之时,杨辰的体内,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股由长孙无垢身上渡来的国运之力,如同温润的春水,无声无息地浸润着他的四肢百骸,最终汇入他的神庭识海。他的感官,在这一刻变得前所未有的敏锐。
而那名为“理财持家”的天赋,则像是一道无形的烙印,深深镌刻进他的灵魂。
这并非是获得了某种超凡的力量,而是一种认知的彻底升华。
他的目光扫过不远处的一堆篝火,脑中瞬间便浮现出一连串信息:木炭,取自城西黑松林,燃烧效率中等,灰烬过多。若改用东山硬木,燃烧时间可延长三成,且烟尘更少,可有效降低夜间军士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全营更换,每月可节省木料百车,折算人力、物力,约等于三百贯。
他又看向秦琼腰间那把饱经风霜的佩刀,刀鞘上的铜饰已经磨损,露出暗淡的底色。他的脑中立刻计算出:此刀鞘若用新式错金工艺修复,耗时三日,费铜二两,金一丝,工钱五十文。若批量修复全军校尉级军官的佩刀,总耗费约千贯,但能极大提升军官的荣誉感和士气,这笔无形的收益,远超成本。
甚至,他能清晰地“看”到,整个金墉城内,钱粮的流动,物资的消耗,人力的调配,都化作了一张巨大而无形的网络。这张网上,每一个节点,每一条线路,都清晰地呈现在他眼前。他能轻易地发现其中的冗余、浪费和可以优化的环节。
这是一种近乎“道”的境界。一种将纷繁复杂的世俗经济,化繁为简,直指核心的恐怖能力。
原来,这就是“理财持家”的顶级天赋。
治大国,若烹小鲜。而现在,他拥有了这世上最顶级的“厨艺”。
杨辰心中激荡,脸上却依旧平静如水。他能感受到身侧长孙无垢手心传来的微凉和轻颤。她也在紧张,也在害怕,但她没有退缩。
他反手,更紧地握住了她的手,温热的掌心,传递着不容置疑的安抚和力量。
然后,他看向秦琼,微微一笑:“叔宝兄,你觉得,这世上,有谁比出身顶级门阀、自幼学习如何管理一个庞大宗族的嫡长女,更懂得如何算账,如何管钱,如何让一文钱掰成两半花的吗?”
秦琼被问得一愣,张了张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是啊,他们这些大老粗,哪里懂得这些门道。平日里军需用度,都是徐军师一手操办,可军师毕竟精力有限,更多的心思还要放在军略上。
“我定国军,不问出身,不问男女,只看才能。”杨辰的声音清晰地传遍四周,“长孙姑娘有此大才,若只让她在后院安居,那是我的罪过,也是对定国军所有将士的不负责任。”
一番话,掷地有声。
秦琼挠了挠头,脸上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憨笑:“嘿,兄弟你这么一说,倒还真是这个理。俺是个粗人,想不了那么远。既然兄弟你都决定了,那俺老秦没二话!”
罗成也抱拳道:“杨兄的决定,我信。”
杨辰点了点头,目光最后落在徐茂公身上。
徐茂公长长吐出一口气,那口气仿佛带走了心中所有的震惊与疑虑,只剩下纯粹的赞叹与折服。他对着杨辰,郑重其事地躬身一揖。
“主公深谋远虑,茂公,拜服。”
一声“主公”,让气氛再次一变。
这不再是兄弟间的称呼,而是下属对主君的正式尊称。徐茂公用这个称呼,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承认了杨辰在这支军队中,无可争议的领袖地位。
杨辰坦然受了这一礼。他知道,从今夜起,他才算真正意义上,将这支百战精锐的瓦岗旧部,彻底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军师不必多礼。”他扶起徐茂公,随即话锋一转,目光扫过营地,看似随意地说道,“我刚才看了一下,营中各部领取粮草的路线似乎有些混乱。东营的去西边仓,西营的跑去南边仓,来回折腾,不仅耗费人力,也浪费时间。”
徐茂公一怔,这是军需后勤的细节,连他都未曾留意到。
杨辰继续说道:“明日,让无垢将各营的位置,与各处粮仓的储备、位置重新规划。所有领取路线,取最短直线。另外,夜间巡逻队的换防时间,可以与伙房送夜宵的时间合并。一队人,办两件事。如此一来,至少可以节省出五十人的巡逻兵力,加强城防。”
他说的都是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听起来平平无奇。
可徐茂公的额角,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这些问题,看似微小,却是后勤管理中最繁琐,也最容易被忽略的顽疾。日积月累,浪费的人力物力,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而杨辰,只是在帐外站了片刻,便将这些问题看得一清二楚,并且立刻给出了最优的解决方案。
这是何等恐怖的洞察力和计算力!
徐茂公看着杨辰,又看了看他身边的长孙无垢,一个念头不可抑制地冒了出来。
难道……任命她为大司农,不仅仅是政治上的考量?难道这个女子身上,还藏着什么自己看不透的,足以改变战局的神秘力量?
他再看向长孙无垢时,眼神已经彻底变了。那不再是看一个弱女子,而是像在看一件足以镇国安邦的神器。
夜风吹过,长孙无垢感觉自己的脸颊有些发烫。她能感受到周围那些猛将投来的目光,已经从最初的惊艳、好奇,变成了此刻的敬畏和审视。
她知道,从杨辰说出那番话,从徐茂公躬身喊出那声“主公”开始,她的人生,就再也没有退路,也不需要退路了。
她抬头,看着身旁的男人。月光下,他的侧脸俊美如玉,那双深邃的眼眸里,仿佛藏着整个天下的星辰与山河。
这就是她选择的男人。
一个能看穿她内心渴望,一个敢为她对抗天下,一个将她从家族的棋子,真正变成了一个可以“并肩而立”的人。
她将自己的手,在他的掌心中,又握紧了些。
而此时,远在河东的李世民,正对着那张杨辰的画像,彻夜难眠。他以为自己只是失去了一个未婚妻,失去了一些颜面。
他永远不会知道,他真正失去的,是一个能让他的帝国税收翻倍,粮仓满溢的,绝代“财神”。
他更不会知道,那股本该属于他李唐的磅礴国运,已经在另一个男人的身上,开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一场关乎天下归属的战争,在所有人都没有察觉的层面上,其实已经分出了第一次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