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一个史无前例的任命,26岁的“钦差大臣”
电话那头,韩立的声音已经完全失去了平日里处长的沉稳和拿捏,变得尖锐、急促,甚至带着一丝破音的谄媚,像是被人用线提着嗓子在说话。
“林……林主任!您,您出来了?太好了,太好了!办公厅,办公厅的电话,又,又打到我这儿来了……”
韩立的声音里,激动和惶恐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剧烈地碰撞,混合成一种滑稽的腔调。林默甚至能想象出他一手捂着话筒,一手在空中胡乱挥舞,满头大汗的样子。
“韩处,慢慢说。”林默的声音很平静,这种平静通过听筒传过去,反而让韩立更加慌乱。
“哎,是,是!”韩立连声应着,清了清嗓子,但声音依旧发飘,“办公厅的同志通知,说,说省委决定成立一个‘省国企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设在我们政研室!让我,让我全力配合办公室的工作……”
说到这里,韩立的声音顿住了,他似乎在等待林默的回应,或者说,在等待林-默-的-指-示。那个曾经被他视为眼中钉、被他用“死亡课题”考验、被他警告“不要玩火”的年轻人,在短短一个小时内,已经成了他需要仰望和“配合”的存在。这种身份的剧烈翻转,让他的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痛感。
“我知道了。”林默淡淡地回了三个字。
“啊?哦哦,您知道了,您知道了就好……”韩立一时语塞,他准备了一肚子的祝贺和表忠心的话,全被这三个字堵在了喉咙里,不上不下。他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人家是在书记办公室里直接领受的任命,自己这个二手消息,报送得何其多余和可笑。
“我马上回办公室。”林-默-说-完,便挂断了电话。
听着听筒里的忙音,韩立呆立在办公室中央,脸上最后一丝血色也褪尽了。他明白了,林默那句“我知道了”,不是简单的陈述,而是一种宣告。宣告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他,韩立,已经从棋手,彻底沦为了棋盘上的灰尘。
……
林默走在返回政研室的路上。
阳光依旧,梧桐依旧。挂着特殊牌照的黑色轿车依旧无声地驶过。但林默感觉,整个世界似乎都变得不一样了。空气中那种庄严肃穆的气息,此刻在他感受来,多了一层沉甸甸的重量。
他不再是这个巨大权力机器的旁观者,他成了其中的一个核心齿轮。
一个史无前例的任命。
一个26岁的正处级“钦差大臣”。
周书记递给他的,不仅仅是权力和地位,更是一份沉重到足以压垮任何人的信任和期待。他现在就是周书记插向国企改革这块硬骨头里最锋利的那把手术刀,所有的目光都将聚焦在这把刀上,看它能切开多深的脓疮,也等着看它会不会因为用力过猛而折断。
当林默的身影出现在综合调研处门口时,办公室里那根紧绷的弦,瞬间被拨动了。
所有人都像是被按下了暂停键。老油条王科长正端着茶杯,准备去续水,动作僵在半路,茶杯里的枸杞随着他手的微颤而晃动。那位年轻的博士,正对着电脑屏幕发呆,屏幕上是他刚刚搜索的“史上最年轻的正处级干部”词条。
整个空间,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死寂。
林默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惊愕、探寻、敬畏、嫉妒交织的脸,最终,落在了站在自己办公室门口,像一尊望夫石般迎接他的韩立身上。
韩立的脸上,堆着一种极其不自然的笑容,像是用胶水勉强粘上去的。“林……主任,您回来了。”
这一声“林主任”,像一个信号。
办公室里所有人都如梦初醒。
“林主任好!”
“林主任,辛苦了!”
王科长第一个反应过来,他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前,脸上堆满了菊花般的笑容,热情得让人有些不适:“哎呀,林主任,我就知道您是人中之龙,绝非池中之物!我们综合调研处,这回可是出了个大人物啊!”
年轻的博士也站了起来,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复杂无比,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有些干涩地吐出两个字:“林处。”
他终究还是叫不出那声“主任”。一个比自己还年轻,刚来不到一个月的人,从副处长变成了主持一个省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的正处长。这种现实的冲击,比任何学术上的辩论都更能摧毁一个知识分子的骄傲。
林默没有理会这些簇拥上来的热情,他只是对着众人微微点了点头,然后径直走向韩立。
“韩处,借一步说话。”
“哎,好,好!林主任,您请,您请!”韩立连忙侧身,做出一个“请”的手势,亲自为林默拉开了自己办公室的门,那姿态,恭敬得像个门童。
这一幕,让办公室里所有倒吸凉气的声音,连成了一片。
处长办公室里,韩立亲手为林默泡上了一杯最好的大红袍,双手奉上,姿态低到了尘埃里。
“林主任,之前……之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跟我一般见识。”韩立搓着手,语带忏悔。他现在回想起自己之前对林默的那些“敲打”和“警告”,肠子都悔青了。他哪里是警告,他分明是在一尊即将显圣的真神面前,指手画脚地告诉人家怎么上香。
林默端起茶杯,吹了吹热气,没有喝。
“韩处,你还是我的领导,别这么说。”他语气平淡,“办公室成立后,很多工作还需要你这位政研室主任来把关和支持。”
一句话,让韩立提着的心,瞬间落回了肚子里。
这是台阶,天大的台阶!
林默没有清算他,反而给了他一个“把关和支持”的定位。这意味着,他韩立虽然失去了主导权,但依旧是这个权力链条上的一环。只要他乖乖配合,未来的功劳簿上,必然有他的一笔。
“一定!一定!林主任您放心,您指到哪,我就打到哪,绝不含糊!”韩立激动地拍着胸脯保证,那份忠心,表得比任何人都要快。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是韩立的秘书,他探进头来,脸色有些古怪地说道:“韩处,林……主任。省委组织部的同志来了。”
组织部?
韩立和林默对视了一眼。
很快,两名穿着白衬衫,神情严肃的干部走了进来。为首的一位,大约四十岁,目光锐利,他先是和韩立握了握手,然后径直走向林默。
“林默同志,你好。”他伸出手,脸上露出一丝公式化的微笑,“我是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的副处长,冯国斌。根据省委决定,前来对你进行任前谈话和考察。”
流程,走得快得惊人。
周书记的决心,体现在了每一个环节上。
谈话并不复杂,更多的是一种形式。冯国斌问了几个常规问题,林默都一一作答。整个过程中,韩立都像个小学生一样,笔直地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大气不敢出。
谈话结束,冯国斌站起身,和林默握手。
“林默同志,哦不,应该叫林主任了。”他脸上的笑容,比刚才真诚了几分,“你的任命文件,今天下午就会下发到各相关单位。恭喜你。”
他顿了顿,像是随口一提,又像是意有所指地补充了一句:“26岁的正处级,主持一个如此重要的办公室,林主任,这在我省的干部任用历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希望你,不要辜负了省委的信任。”
送走组织部的人,整个政研室已经彻底沸腾了。
“史无前例”这四个字,像一块巨石,砸进了所有人的心里。他们看向林默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那不再是对一个幸运儿的羡慕,而是对一个手握重权、前途无量的实权人物的敬畏。
林默,以副处级的身份,空降省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钦差大臣”,手握省委书记钦赐的尚方宝剑,即将掀起一场席卷全省的改革风暴。
但他也清楚,从这一刻起,他不再有任何退路。他站在了万丈光芒之下,也同时站在了所有守旧势力的对立面。
他将要面对的,是无数双在黑暗中窥伺的眼睛。
傍晚,林默独自一人留在办公室里。窗外,华灯初上,省城的夜景璀璨如星河。
他正在草拟新成立的办公室的组织架构和人员名单,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
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林默接了起来。
“是林默,林主任吗?”电话那头,是一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从容和威严。
“我是林默,请问您是?”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那笑声里,听不出喜怒。
“呵呵,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林主任年轻有为,未来不可限量啊。”老人缓缓说道,“我只是个退了休的老头子,想提醒林主任一句。”
林默没有说话,静静地听着。
“省城的水,比江州深得多。有些船,看起来旧了,破了,但它压在水底的舱,装的是几代人的基业,动不得。”
老人的声音不疾不徐,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寒意。
“年轻人,有干劲是好事。但有时候,望远镜看得太远,会忽略脚下的石头。别不小心,绊倒了自己。”
说完,不等林默回应,电话便被挂断了。
林默握着听筒,久久没有放下。他看着窗外那片璀璨的灯火,眼神变得无比凝重。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那个真正的对手,那个盘根错节,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巨大冰山,已经感觉到了他的存在,并向他发出了第一次,也是最直接的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