馅料在冰箱中静静酝酿着风味的融合,林小风并没有停歇。他带着李默和小刘,转向了下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面皮。
“北方人常说:‘软面饺子硬面汤’。但馄饨皮,介于两者之间。”林小风站在面案前,神色专注,“它需要有一定的韧性和筋道,才能包裹馅料,久煮不破;但又不能过于坚硬,否则口感会差,不够爽滑。”
他这次没有选择普通的中筋面粉,而是选用了更高品质的麦芯粉。
“麦芯粉是小麦最核心的部分磨制而成,蛋白质含量高且质量好,灰分低,颜色更白,做出的面皮更加筋道、光滑,且不易浑汤。”
他将雪白的麦芯粉倒入一个巨大的、光滑的檀木盆中。这种木盆据说能让面团呼吸,醒发效果更好。
“和面用水,是关键之一。”林小风没有直接用自来水,而是用了过滤后的纯净水,并且提前放入冰箱冷藏了一段时间。
“冷水能和出更筋道的面团。水温越高,面筋形成的网络就越弱,面皮就越软。”
他依旧没有直接加水,而是再次使用了蛋清。
“只用蛋清,不加蛋黄。蛋清富含蛋白质,能进一步增强面皮的韧性和弹性,同时让面皮更洁白。蛋黄则含有脂肪,会削弱面筋,并且使面皮颜色发黄。”
他将适量的冰镇蛋清倒入面粉中,然后用那双稳定而有力的手,开始初步的搅拌。他的手法极其巧妙,确保蛋清被面粉均匀包裹,形成大小均匀的雪花状面絮。
“现在,开始逐步加水。”林小风取过那碗冰镇的纯净水,水中加入了微量的盐和一点点食用碱。
“盐能强化面筋,增加面皮的韧性。而极少量的碱(通常用食用小苏打),可以让面皮更加爽滑,并且带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特殊风味,这在一些传统的馄饨皮制作中会用到,量一定要精准,多则发苦。”
他依旧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一只手如蜻蜓点水般淋入冰水,另一只手则飞速地在盆中划动、揉搓。他的手指仿佛带有魔力,总能精准地感知面粉的吸水状态,确保盆中无干粉,也无多余水分。
很快,一个粗糙但湿润度恰到好处的面团初步成型。
接下来,便是最考验功力的“揉面”阶段。
林小风将面团取出,放在宽大的面案上。他深吸一口气,摆开架势。
这一次,他的揉面手法,比比赛时更加细致,也更加狂放!
“揉面,不是死力气。要像打太极,刚柔并济,力透面团。”
他采用了多种手法交替:
“揣”——用拳头根部,用力地将面团向前方推压出去,仿佛要将所有的力量都贯注进去。
“叠”——将推开的面团折叠回来,换个方向继续推压。
“摔”——抓住面团的一端,用力地摔打在案板上,“啪!”的一声脆响,让面筋网络在剧烈的冲击下变得更加紧实。
“打”——用手掌侧面,如同刀劈斧砍般,反复击打面团。
“搓”——如同洗衣服般,将面团在案板上反复搓揉。
各种手法信手拈来,循环往复。他的动作充满了力量感和一种独特的美感,仿佛不是在揉面,而是在进行一场庄严的武道修行。
汗水顺着他的额角滑落,他也浑然不觉。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与手中面团的“交流”之中。
李默和小刘看得目瞪口呆。他们能清晰地看到,那粗糙的面团,在林小风的手中,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逐渐变得光滑,变得细腻,变得充满弹性和光泽!表面如同婴儿的肌肤般柔滑,用手轻轻一按,能感受到惊人的回弹力!
整个揉面过程,持续了将近四十分钟!这不仅仅是体力的消耗,更是心神的高度集中。
最终,一个完美无瑕的面团呈现在眼前。真正的达到了“面光、手光、案板光”的三光境界!面团洁白如玉,触手温润,仿佛拥有生命一般。
“醒面。”林小风用湿布将面团仔细盖好,放在一旁,“至少一个小时。让面筋充分松弛,水分分布均匀,这样擀出来的面皮才够延展,不易回缩。”
趁着醒面的时间,林小风又将之前准备好的韭菜拿了过来。
“韭菜,要选窄叶、根部略带紫色的,这样的韭菜香味最浓,而且纤维更嫩,不易塞牙。宽叶韭菜水分多,但香味不足。”
他只用韭菜中段最嫩的部分,头尾太老或太嫩都不要。洗净后,必须彻底晾干水分,否则混入馅料容易出水。
然后,用最锋利的刀,将其切成均匀的、极其细碎的末。切好的韭菜末,也要用厨房纸吸一下多余水分。
准备工作就绪,面也醒好了。
林小风掀开湿布,取出那个仿佛脱胎换骨般的面团,再次轻轻揉搓几下,排掉多余空气。
然后,便是展现真正技术的时刻——擀制馄饨皮。
他没有用压面机,也没有用普通的擀面杖。他选用了一根长度超过一米,中间粗、两头细,通体光滑的大擀面杖,俗称“走槌”或“大通心槌”。这是专业面点师傅用来擀制极大、极薄面皮的利器。
他将巨大的面团放在撒了薄粉的宽大案板上,先用走槌从中间向四周一点点碾压开。然后,他将面皮卷在擀面杖上,双手按住擀面杖的两端,运用腰腹和手臂的整体力量,开始向前推、向后拉,同时手腕巧妙地转动擀面杖,让面皮在滚动中均匀地向四周延展。
他的动作如同行云流水,充满了节奏感和力量感。巨大的擀面杖在他手中仿佛没有了重量,每一次推拉,面皮就变薄、变大一圈。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体力和技巧的过程。要求力道均匀,不能有一处厚一处薄,否则煮的时候容易破皮。而且面皮越薄,对力道和控制的要求就越高。
李默和小刘屏住呼吸,看着那张面皮在林小风手下,如同被施了魔法般,越来越大,越来越薄……最终,一张直径接近两米,厚度却均匀一致,薄如蝉翼的巨型面皮,铺满了整个宽大的面案!
透过面皮,能清晰地看到下面案板的木纹!灯光照射下,面皮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质感,如同上等的宣纸,却又带着面食特有的柔韧光泽!
“我的天……”李默喃喃自语,已经找不到任何词语来形容眼前的景象。
小刘更是看得如痴如醉,作为厨师,他更能体会到这手擀皮功夫的恐怖之处!这已经不是技术,而是艺术!是神技!
林小风额头的汗水更多了,呼吸也有些急促,但他的眼神却异常明亮。他取过一把极其锋利的、长长的切面刀,如同一位谨慎的外科医生,开始将这张巨大的面皮,分割成大小完全一致、边缘光滑的梯形小片。
每一张馄饨皮,都薄如蝉翼,却柔韧异常,用手轻轻拉扯,能感受到极强的延展性,绝不会轻易破裂。
“面皮,是馄饨的骨架和衣裳。”林小风拿起一张成品皮,对着灯光,看着那均匀的透光感,满意地点了点头,“它要薄,要韧,要滑,要能完美地包裹馅料,在沸水中经历考验而不破,最终在食客口中,提供那爽滑筋道的极致口感。”
他将分割好的馄饨皮,一层层叠放好,中间撒上干粉防止粘连。
至此,【极致之馄饨】的第二部——面皮之艺,圆满完成。
接下来,只待馅料冷藏时间到,便可进行最后的融合,以及那画龙点睛的——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