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圆,麟德殿内觥筹交错。苏璃端坐在凤座上,目光掠过殿中嬉笑的宗室孩童,最终定格在一个约莫三岁的女童身上——那孩子蹒跚学步的模样,让她恍惚间看见了云璎的影子。
娘娘?女官轻声提醒,该赐月饼了。
她这才回神,接过金盘时指尖微颤。十二年了,那个只活了三十七天的女儿,连一声都来不及唤,就永远沉睡在北邙山的皇陵里。
宴至中途,她借更衣离席,独自走向御花园深处。月光将海棠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她记得云璎离去那夜,这棵树也是这样在风里沙沙作响。
璃儿。
云承睿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提着盏宫灯,明黄常服在月下显得格外清冷。
陛下怎么出来了?她勉强笑了笑。
他在她身旁的石凳坐下,灯影里神色晦暗:方才看见安王家的小郡主,眉眼间...竟有几分像璎儿。
苏璃的心猛地一缩。这些年来,他们默契地不去提起那个早夭的女儿,就像宫人们小心翼翼避开所有相关的话题。可今夜,月光太亮,往事太清晰。
若是璎儿还在,皇帝的声音有些哑,快及笄了...
她攥紧袖中的香囊,里面装着云璎的胎发。这是她唯一能证明那个孩子存在过的证据,连这缕青丝都细软得可怜。
臣妾昨日整理旧物,找到了这个。她取出香囊,却没有打开,璎儿洗三那日,乳娘说这孩子的发丝特别软...
云承睿伸手想接,她却下意识缩回手。这个细微的动作让两人都愣住了。
夜风穿过海棠树枝,发出呜咽般的声响。苏璃想起那个永远刻在心底的午后——三岁的云琮蹦蹦跳跳来看妹妹,她不过......,再回头时就看见摇篮里的女儿脸色发青...
琮儿今日的策论写得极好。她突然转移话题,太傅说他通晓民生,将来必是明君。
云承睿深深看她一眼:你总是这样。每次想起璎儿,就要加倍对琮儿好。
她无法辩解。这十二年来,她既要掩饰长子无意间犯下的过错,又要承受丧女之痛。每当看见云琮天真无忧的模样,她就既庆幸他永远不知道真相,又为云璎感到不公。
臣妾只是...希望孩子们都平安。
月光下,她鬓间的九鸾钗微微颤动。云承睿忽然起身折了段海棠枝,在泥地上画了个圈:
若是璎儿抓周,你说她会选什么?
她怔怔望着那个圆圈。当年为了保全云琮,她默许了林皇后被诬陷,连给女儿办个像样的葬礼都不能。这深宫之中,知道真相的只有她一人,这秘密压得她喘不过气。
或许会选支笔。她轻声道,像她父皇一样,写得一手好字。
远处传来云琮寻找他们的声音:父皇!母后!
苏璃慌忙用鞋底抹去地上的圆圈。当十五岁的太子提着灯笼走来时,她已换上得体的微笑:
怎么不在殿中陪着弟弟?
云琮灿烂一笑:儿臣想着父皇母后定是在赏月,特来相伴。
月光照在少年英挺的眉宇间,苏璃有一瞬的恍惚。若云璎还在,也该是这样承欢膝下的年纪...
起风了,回去吧。云承睿伸手扶她。
走过回廊时,苏璃最后回望那株海棠。夜风吹落几片早凋的叶子,像极了当年撒在云璎棺椁上的花瓣。
当夜她在增设育婴堂的奏章上批红,朱批异常凝重:
**愿天下婴孩,皆得长生。**
而云琮永远不知道,母后每次看他时,眼底除了慈爱,还藏着无法言说的愧疚与守护。
------------
【本章彩蛋】
1. 北邙山是唐代皇室陵墓区
2. 抓周礼是古代预测婴儿前途的习俗
3. 九鸾钗为唐代皇后礼制头面
4. 育婴堂在宋代开始普及,此处为剧情需要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