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省省委大院,那栋掩映在苍松翠柏间的办公楼,似乎与往常并无二致,但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种无声的张力。
会议室里,老书记头发雪白,嗓子沙哑。他的身体已经有些佝偻,只能轻轻靠着椅背。椭圆形的会议桌前,坐着省委班子成员,每个人的神情都格外庄重。今天,将宣布中央关于高桥省省委主要领导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
老书记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每一位同僚,这些曾与他并肩作战、也曾激烈争论过的面孔,此刻在他眼中都显得格外清晰。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面前那份薄薄的文件,那是他政治生涯的句号。
中央组织部的领导宣读决定。高度评价了老书记在主政高桥省期间,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话语是程式化的,但字里行间承载的,是近十年的风雨历程。
轮到老书记发言。他没有拿讲稿,只是清了清那沙哑的嗓子,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地敲在每个人心上:“同志们,”他顿了顿,目光再次环视全场,“刚才,中央的决定,我坚决拥护。时光过得真快啊,转眼间,我在高桥省工作,已经二十年零三个月了。”
他的声音带着深深的疲惫,也带着一种卸下千钧重担后的复杂情绪。
“这二十多年,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难忘、最充实的一段岁月。我们一起啃过不少硬骨头,也一起分享过成功的喜悦。我记得,为了那个特大桥的项目,我们在国家部委门口‘堵’了三天;我记得,为了引进那个高端制造企业,我们磨破了嘴皮子;我更记得,前年那场特大洪水,我们几天几夜没合眼,和战士们、和老百姓一起扛沙包……”
他没有列举耀眼的Gdp数字,而是提起这些具体的、充满艰难与温度的瞬间。会议室里静得能听到空调送风的微弱声音,几位资历较老的常委微微颔首,眼神里流露出追忆与动容。
“这些年,高桥省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在座各位的心血,凝聚着全省干部群众的支持和奋斗。我感谢大家,感谢高桥的人民。”他微微欠身,这个简单的动作,却显得无比沉重。
同志们纷纷起身,为李书记鼓掌。
老书记微微抬手,示意掌声停下,那双手布满了老年斑,却依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他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这会议室里最后一点属于他的气息也带走。
“当然,工作中也有不足,也有遗憾,有些想做的事情还没做完……这些,就留给后来的同志了。”他的目光,似乎在不经意间,极其短暂地在祁国栋的脸上停留了一瞬。那目光里,有期许,有托付,或许,还有一丝未能亲自将接力棒交到这位他最为看重的接班人手中的无奈。
祁国栋端正地坐着,面容沉静如水,迎接着那道目光,微微颔首。他放在膝上的手,指节不易察觉地收紧了一下。
多年的历练,早已让他学会了将汹涌的波涛隐藏在平静的海面之下。于公于私,于情于理,他都是接替这个位置最合适的人选,也得到了老书记和省内相当一部分力量的支持。他甚至已经在脑海里,对高桥省未来的发展路径,有了更清晰、更宏大的构想。
“我老了,身体也不比当年,是时候回家抱孙子,享享清福喽。”老书记试图用轻松的语气冲淡离别的伤感,笑了笑,眼角的皱纹堆叠得更深,“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新的省委班子带领下,高桥省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掌声再次响起,更加热烈,也更为复杂。这掌声,是送给一位老兵的敬意,也夹杂着对未知未来的揣测。
会议结束,老书记在秘书的搀扶下缓缓起身,与每一位班子成员握手告别。轮到祁国栋时,他用力握了握祁国栋的手,低沉的、只有两人能听清的声音说道:“国栋,沉住气,以大局为重。”
“老书记,您放心,保重身体。”祁国栋的声音沉稳,目光坚定。
送别老书记的车辆驶离省委大院,一种无形的权力真空感开始悄然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