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雅舍”咖啡馆的大玻璃窗,在原木桌面上投下温暖的光斑。空气中弥漫着现磨咖啡的香气和轻柔的音乐。客人不多,黄莉雅正低头核算着最近的账目,门上的风铃清脆地响了起来。
她抬头,脸上立刻绽放出惊喜的笑容:“婉婉!怎么这个时间过来了?慕舟呢?”
来人正是林婉,孙陆雨的妻子。她穿着一条宽松的亚麻长裙,外搭一件针织开衫,气质温婉娴静,手里还拿着一个帆布画袋。她笑着走近:“慕舟被他奶奶接去玩半天,我可算偷得浮生半日闲,第一时间就投奔你来了。”
黄莉雅连忙从柜台后走出来,拉着林婉的手在靠窗的老位置坐下:“正好,我刚试做了一款新的海盐芝士拿铁,你帮我尝尝味道。”她转身去准备咖啡,动作熟练而轻快。
林婉舒适地靠在卡座里,目光柔和地打量着咖啡馆内新换的装饰画:“这幅向日葵不错,色彩大胆,生机勃勃,放在这里很提气。”
“是吧?我就知道你懂!”黄莉雅端着两杯咖啡过来,一杯递到林婉面前,“上周从一个年轻艺术家那里淘来的,就想着你来了肯定喜欢。你可是我的专属艺术顾问。”
林婉是榕华市一所中学的美术老师,对艺术有着天然的敏感和热爱。她细细品了一口咖啡,眼睛微亮:“嗯!奶盖的咸香和咖啡的醇厚融合得恰到好处,口感层次很丰富,肯定受欢迎。”
得到闺蜜的肯定,黄莉雅笑得更开心了。她们之间就是这样,一个擅长经营生活与咖啡,一个擅长发现与创造美,彼此欣赏,互相捧场。
“对了,给你看个好东西。”林婉打开她的画袋,拿出一本厚厚的速写本,翻到最新的一页,“你看,慕舟这小子……”
画纸上,用铅笔流畅地勾勒出一个小男孩趴在窗台上看外面小猫的侧影,线条生动传神,充满了童趣和爱意。
“哇!画得太好了!慕舟这小神态抓得真准!”黄莉雅由衷赞叹,“你这妈妈当得太称职了,用画笔记录成长,比照片还有味道。”
“哪有,”林婉不好意思地笑了,“就是随手画画。诶,说起来,安安最近怎么样?上次听陆雨说,他期中数学进步超大?”
话题很自然地转到了孩子身上。黄莉雅拿出手机,分享祁安最近在学校运动会上和祁国栋一起三足跑的照片,还有他教小雨做题时的“严肃”小模样。
林婉看着,笑得合不拢嘴:“安安真是越来越有小哥哥的样子了。等我们慕舟再大点,肯定天天追在安安屁股后面跑。”
“那敢情好!安安肯定是个好哥哥。你都不知道,他现在回家经常念叨,说慕舟弟弟怎么怎么可爱,盼着他快点长大一起玩呢。”黄莉雅说着,眼里满是温柔的笑意。两个孩子虽然年龄差了几岁,但因为两家的亲密关系,早已是公认的“小兄弟”。
她们聊孩子,聊丈夫的工作忙碌与趣事,也聊彼此的近况。黄莉雅会向林婉请教如何给咖啡馆增添艺术气息,林婉则会和黄莉雅分享教学中的烦恼与快乐。很多时候,她们并不需要对方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只是需要一个倾听和理解的耳朵,以及一份感同身受的共鸣。
“有时候真羡慕你,莉雅,能把咖啡馆经营得这么好,有自己的事业和空间。”林婉偶尔也会感叹。
“快别这么说,慕舟还小,你最辛苦的时候还没过去呢。等慕舟上了学,你的画室就能重新开张了,我还等着你的个人画展呢!”黄莉雅总是这样鼓励她,“再说,我这儿不就是你的第二个画室兼办公室嘛。”
阳光渐渐西斜,给咖啡馆镀上一层金色的光芒。两人面前的咖啡早已续杯,点心也吃了大半。她们就这样享受着难得的、不被孩子和家务打扰的午后时光,轻声细语,笑声不断。
这种闺蜜之情,不同于丈夫们那种并肩作战的兄弟情,它更像是一杯温润的茶,一件柔软的毛衣,细腻、温暖而持久。它浸润在生活的细节里,是分享喜悦时的第一个眼神,是遇到烦恼时最安心的港湾,是即使沉默相处也觉舒适自在的默契。
风铃再次响起,有客人进来。黄莉雅起身要去招呼,林婉也合上速写本:“我也该去接慕舟了。”
“下次把慕舟带来,让他和安安玩,我们还能好好说话。”黄莉雅送她到门口。
“一定。”林婉拥抱了一下黄莉雅,“新咖啡很棒,下次我来试试你做的拉花。”
看着林婉远去的身影,黄莉雅觉得这个下午格外充实和美好。在这座城市里,拥有这样一个知根知底、心意相通的闺蜜,是生活赐予她的另一份珍贵礼物,与家庭的温暖、事业的成就感同样重要,无可替代。她们的友情,如同咖啡馆里常年飘散的咖啡香,平凡日常,却馥郁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