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的反报价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发出后便陷入了漫长的等待。那带着“评估”意味的信号依旧规律地扫描着,却不再有新的信息传来。这种沉默本身,就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同盟内部,关于如何应对“评估委员会”的讨论异常激烈。
“五十万信息熵我们根本拿不出来!难道真要转让‘认知疫苗’?这可是我们刚掌握的优势!”
“接受监管观察更是与虎谋皮!谁知道他们会窥探我们多少秘密?”
“或许……我们可以尝试筹集部分信息熵,再结合其他资源,争取只换取A和b两项商品?”
方明没有参与争论,他独自在核心控制室内,与【文明商业融合引擎】进行着更深层的推演。
“引擎,重新评估‘认知疫苗’的长期价值,以及……如果我们 有限度、有条件 地开放部分技术,可能带来的战略收益与风险。”
【推演进行中……】
【 Scenario 1:完全拒绝转让技术。】 结果:与评估委员会关系陷入僵局,可能被标记为“不合作目标”,失去获取关键情报(图谱)和技术(虚空之尘)的机会,未来在“真实之海”的发展将面临更多未知风险。评估委员会可能采取其他手段施压。
【 Scenario 2:转让完整技术专利。】 结果:短期内获得清单上的全部商品,但失去技术独特性优势。“认知疫苗”可能被评估委员会或其关联势力大规模应用,甚至针对性地开发出反制手段,导致同盟的长期战略价值下降。
【 Scenario 3:以 ‘技术授权’ 或 ‘共同开发’ 模式进行有限合作。】 结果:可保留核心技术所有权与后续研发主导权。通过收取“授权费”或分享“共同开发”成果,能持续从该技术中获益,并与评估委员会建立更深入的、非对抗性的联系,潜在收益更高,但谈判难度最大,需精准把握分寸。**
推演结果指向了第三条路。但这需要极高的谈判技巧和一个让对方无法拒绝的、更具诱惑力的合作方案。
方明的“认知税”构想
就在方明苦思冥想之际,他的目光落在了“认知疫苗”的工作原理上——它并非创造绝对防御,而是引导思维产生“适应性免疫力”,甚至能从干扰中学习。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中诞生。
他立刻召集了“认知疫苗”的核心研发团队。
“如果我们对‘认知疫苗’进行定向‘弱化’处理,制造一种 ‘阉割版’疫苗,它只能提供基础的认知适应性,但无法产生后续的‘学习效应’,并且……我们在其中加入一个极其隐蔽的 ‘信息回传后门’呢?”
团队成员们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方明的意图,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方明这是想…… “征税” !
对方如果大规模使用这种“阉割版”疫苗,其使用者在对抗日渐复杂的“意志干扰”或类似威胁时,所产生的“适应性进化数据”和“规则学习片段”,将会通过那个隐蔽的后门,悄无声息地流回同盟的数据库!
这相当于,同盟可以借助评估委员会(或其下游客户)的庞大应用场景,为自己收集海量的、关于“真实之海”各种规则干扰模式的一手数据!这远比一次性卖掉专利要划算得多!这是一种持续的、隐形的 “认知税” !
新一轮的谈判:“技术合作”框架
带着这个激进的构想,方明让引擎精心准备了一份新的提案,再次发往那神秘的信号源。
提案的核心内容是:
1. 同盟愿意以 “技术授权” 的方式,向评估委员会(或其指定对象)提供“认知疫苗”的生产和使用许可。
2. 授权费用:并非一次性买断,而是采取 “基础授权费 + 按产量\/使用量抽取的浮动佣金” 模式。佣金可以用信息熵、特定资源或技术交换来支付。
3. 合作附加条款:同盟希望与评估委员会建立 “战略合作伙伴” 关系,而非简单的买卖双方。作为合作伙伴,同盟应有权以优惠条件获得清单上的商品A和b,并得到关于商品c(文明资格认证)的详细指导与推荐。
4. 技术细节:提供的是经过优化的、稳定性更高的“商用版”疫苗技术资料。(自然,隐藏了“学习效应”和“信息回传”功能的完整版被严格保密,商用版是效果稍逊且无害的“阉割版”。)
这份提案,将一次性的技术买卖,变成了一项长期的、互利的合作,并巧妙地将同盟的地位从“被评估者”提升到了“潜在合作伙伴”。
评估委员会的回应与“观察员”的到来
这一次,对方的回应快得出乎意料。
【评估委员会回复】:
“提案已审阅。模式……有创新性。”
“原则上同意以‘技术授权’模式进行合作。具体佣金比例及合作细节需进一步磋商。”
“作为诚意展示及合作基础,商品A(星域文明图谱)及商品b(‘虚空之尘’技术)的 基础版本 可先行提供。”
“三日后,我方‘观察员’将抵达‘第一口岸’,进行实地考察并就细节进行当面磋商。请做好接待准备。”
对方同意了合作框架!并且先行支付了“定金”( albeit 是基础版本的图谱和技术)!
更重要的是,他们派出了“观察员”!这是双方关系的实质性突破!
消息传来,同盟内部一片振奋。方明以其卓越的商业智慧和胆识,再次为同盟打开了一条通往“真实之海”更高层次的通道。
然而,方明并未放松警惕。
“观察员”的到来,既是机遇,也是考验。对方的实地考察,会不会发现“认知疫苗”的猫腻?面对面的磋商,又将掀起怎样的波澜?
他站在“第一口岸”的观测台上,望着门外那流光溢彩、却又危机四伏的“真实之海”,知道真正的挑战,现在才刚刚开始。
(方明以“技术授权”和“认知税”的奇思妙想破局,赢得与评估委员会的合作机会。先行获得的星域图谱与虚空之尘技术将极大提升同盟实力。然而,“观察员”的即将到访,意味着更直接的审视与博弈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