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廿的芒种,雁归村的豌豆地已开满白色小花 —— 全社的 “花期管理攻坚” 正式启动,晚秋蹲在东河地块的豌豆丛旁,手里捏着支毛笔,对着围拢的农户们说:“豌豆是自花授粉,但遇到连阴天,授粉率会降,咱们得用‘毛笔辅助授粉法’,轻轻刷过花蕊,能提高结荚率!”
老周带着流民组在西山地块示范,他左手扶着豌豆蔓,右手持毛笔,笔尖轻触每朵小花:“刷的时候别太用力,免得碰掉花瓣;每天上午十点刷,这时花粉活性最高!” 苏老实则背着药箱,在各村地块巡查 “花期病虫害”—— 他发现南村的几株豌豆叶上有 “豆荚螟” 虫卵,赶紧逃出 “草木灰 + 烟草粉” 混合剂,撒在花叶上:“这虫子专吃豆荚,现在不防,等结荚就晚了!按陆承泽同志说的,三天撒一次,连撒两次就能除干净!” 攻坚第十天,全社豌豆授粉率达 92%,病虫害发生率控制在 2% 以内,西河村的张婶看着枝头挂满的小嫩荚,笑着说:“以前花期总担心不结荚,现在有技术护着,这荚长得又多又壮,秋天准是好收成!”
六月初一的五村,迎来了首批 “外县取经团”—— 来自邻县的 20 名村干部,带着笔记本和相机,围着东河地块的 “套种样板田” 转:“这莜麦和豌豆套种,行距一尺、株距八寸,既不遮光又能互补,比俺们村单种增产太多!” 晚秋拿着 “套种台账”,逐页讲解:“从春播的种子分配(按‘地亩 + 工分’算),到苗期的控旺培土,再到花期的授粉防虫,每一步都有记录,哪块地出问题,查台账就知道咋改!” 苏老实则带他们看监督小组的 “账实核对档案”:“春播,全社领了 500 斤豌豆种,实际播了 498 斤,剩 2 斤存公社仓库,账上记着、库里存着,一点不差!” 外县的干部们边听边抄,有的还拍下 “监督细则” 和 “苗情监测表”,邻县农委的同志说:“五村的模式能落地、能复制,俺们回去就按这规矩办,让全县的村都受益!”
县域 “监督细则推广培训”,让五村成了 “规范输出站”。六月初五,县纪委在五村设培训点,全社及邻县的 100 多名监督小组成员赶来学习。苏老实作为讲师,拿着 1960 年的旧账本和 今年的新细则,对比讲解:“以前藏账本防贪腐,现在靠细则管全社 ——‘每月 5 日公开账册’‘双人监督物资发放’‘意见箱每周开箱’,这些规矩看似严,实则能让人心齐、日子稳!” 晚秋则分享 “纠纷调解经验”:“去年分新地,马大叔和刘婶争地块,咱们先查分地图纸、再核工分记录、最后集体评议,没吵没闹就解决了,关键是‘按政策来、凭证据说’!” 培训结束,每位学员都领到了五村编制的《监督实操手册》,手册里附了 “账实核对表”“纠纷调解流程图”,邻县的监督代表说:“有了这手册,俺们村的监督工作,再也不用‘拍脑袋’了!”
陆承泽的 “家书式农技指导”,成了花期管理的 “暖心纽带”。六月初十,信从北京寄到,信封上写着 “致五村乡亲们”,里面没有复杂的示意图,只有一页手写的家常话:“乡亲们好,北京的豌豆也开花了,想起五村的套种田 —— 花期别浇太多水,土见干再浇,不然容易烂根;结荚后多晒晒太阳,荚会更饱满。俺爹的身体好多了,常问起五村的收成,说等秋天,想跟俺一起回来看大伙种的莜麦田……” 晚秋把信念给农户们听,马大叔抹了抹眼角:“承泽同志在北京,还记着俺们的地、俺们的收成,这信比啥农技资料都暖!” 老周当即决定:“等秋天莜麦丰收,俺们给承泽同志寄 10 斤新磨的莜麦面,让他和叔叔尝尝五村的味道!”
五村 “困难户帮扶成果验收”,让自留地扩容的实效更暖心。六月十五,公社组织验收组,对五村 10 户困难户的地块进行检查:流民户老王家的 1 亩东河地,莜麦长势一级、豌豆结荚率 90%,比去年多收 150 斤;残疾户李婶家的半亩西山地,在互助组的帮种下,荞麦已开始抽穗,预计亩产 180 斤。赵主任看着验收表,对困难户们说:“这就是自留地扩容的好处 —— 地多了、技术有了、有人帮了,日子就能一步一步好起来!” 李婶拉着晚秋的手说:“要是没有新分的地,没有大伙帮着播种,俺今年都吃不上荞麦面,谢谢公社、谢谢五村的乡亲们!”
六月底的 “自留地扩容民生实效公示”,贴满了五村的每面墙 —— 上面记着:今年,五村新增自留地 20 亩,惠及困难户 15 户、流民户 8 户;全社套种模式推广后,预计亩产比去年增产 30%,每户年均多收粮食 200 斤、多腌咸菜 5 坛;监督规范落地后,全社贪腐举报为零、物资挪用为零、地权纠纷为零。农户们围着公示栏看,马大叔算了笔账:“俺家今年多收 200 斤粮,够全家吃四个月,再也不用愁冬春的粮荒了!” 晚风里,公示栏的纸张轻轻晃,东河地块的豌豆荚长得更壮,技术流动站的灯还亮着 —— 晚秋在整理外县的取经反馈,老周在核对秋收的人力调配计划,苏老实则在给陆承泽写回信,告诉他五村的新变化。
夏天,五村的土地里不仅长着茁壮的庄稼,更生长着 “政策落地的实效”“规范推广的底气”“乡亲互助的温情”。他们知道,秋天的莜麦会金黄、豌豆会饱满,外县的村庄会学着五村的样,把自留地种出好收成、把监督细则守成好日子;而陆承泽从北京寄来的家书,会像纽带一样,牵着五村的地、五村的人,牵着这份跨越千里的牵挂,一起走向更踏实、更红火的未来。